?

漢譯英中釋譯策略應用試探

2017-10-21 22:28閆悅
文教資料 2017年19期
關鍵詞:主題意義對比分析

閆悅

摘 要: 作者以楊降在《干校六記》中的“下放記別”為語料,以葛浩文的英語譯本為研究對象,以Mona Baker在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一書中從語言學角度對“釋譯”的闡述為理論基礎,以詞匯為單位,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釋譯策略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得出結論:兩種類型的釋譯策略的優勢是譯者都可以實現準確表達原文主題意義這一目標,但缺點是會使譯文丟失原文詞匯的準確性及所隱含的表達意義、情感意義或任何形式的聯想意義。這一研究對翻譯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釋譯策略 對比分析 主題意義

一.引言

“翻譯就是解釋”,“釋譯”就是解釋性的翻譯,也就是翻譯并解釋,這是現代西方許多翻譯理論家特別是詮釋派理論家的共識?;谶@一觀點,英國翻譯研究界的女強人Mona Baker在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一書中將釋譯策略視為解決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層面的不對等問題的方法之一,并將釋譯策略分為“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和“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

文中以詞匯為單位,通過對《干校六記》中的“下放記別”的英漢兩個版本的實證性研究,并以Mona Baker在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一書中從語言學角度對釋譯策略所進行的闡述為基礎,對比分析了漢譯英中這一策略的應用,并探究了使用該策略的原因。

《干校六記》是楊降從干?;貋砗笏鶎懙幕貞浶陨⑽募?,書名模仿自沈復的《浮生六記》,記錄了干校日常生活的點滴。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可謂是“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楊絳的文字樸實簡白,情感深厚,她的散文就如同她的人一樣都有一種低調的品格。該書出版以后,相繼被白杰明、葛浩文、章楚等人翻譯,他們都試圖再現原文“低調”的風格。其中,葛浩文的譯語地道、自然、流暢,相比其他譯本能更好地再現原文“低調”的風格。因此,本文選取葛浩文的譯本為研究對象,對漢譯英中釋譯策略的應用進行研究。

二、漢譯英中釋譯策略應用的研究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隔和差異,因此,許多詞語的翻譯不能通過一對一的方式解決,而消除這種阻隔和差異的方法就是“釋譯”?!白g者,釋也”是對翻譯活動中的“釋譯”方法的概括,釋譯的翻譯有一定的自由度,無須字對字的翻譯,在原文思想和作者觀點不變的前提下,譯者的翻譯有所補充和解釋。釋譯在英文中叫作paraphrase、free translation,即翻譯有時可以是有一定自由度的翻譯、解釋說明性的翻譯。本文以Mona Baker對釋譯策略的界定和劃分為基礎,以《干校六記》中的“下放記別”的英漢兩個版本為語料,研究了英譯本中釋譯策略的應用并分析其原因。

1.Mona Baker對釋譯策略的分類

Mona Baker將釋譯策略分為“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和“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她在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一書中對此策略的闡述僅用于兩種語言中“詞”的互譯。她認為“使用相關詞的釋譯”的情況有兩種:①英語詞匯中存在漢語詞匯所表達的概念,但表現形式不同。②某一特定詞匯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明顯高于這一詞在英語中能夠自然表達的頻率?!安皇褂孟嚓P詞的釋譯”用于漢語詞匯表達的概念在英語詞匯中沒有現成的對應表現形式。

2.英譯文本中釋譯策略的統計與對比分析

筆者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對“下放記別”的英漢兩個版本進行實證性研究,得出的結論為:“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和“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囊括了葛浩文英譯本中因英漢在詞層面上不對等而使用釋譯策略的所有現象。因此,筆者以這一劃分為依據,統計了英譯本中釋譯策略的使用情況,并對這兩種類型的釋譯策略進行分析對比。

(1)兩種釋譯策略在英譯本中的使用情況

表 兩種類型釋譯策略的文中實例

由上表可知,“下放記別”中確實使用了釋譯策略中的“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和“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釋譯策略的總數量為17次。(在此,筆者將“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定義為策略1,“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定義為策略2。下文均依照這一規定)。其中,策略1的次數為6次,比例為35.29%,策略2的次數為11次,比例為64.71%,顯而易見,策略2的次數多于策略1的次數。

(2)兩種釋譯策略的對比分析

二者的共同點:上表中的“兵荒馬亂”描述的是戰爭時期的景象,“a time of war ”確實清晰地表達出了這一主題意義。但“兵荒馬亂”中的“荒”、“亂”這類帶有貶義的詞描述了社會的混亂不安,表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場,體現出了作者對戰爭的不滿與厭煩?!癮 time of war ”只是客觀陳述事實,不含褒貶,因此較原文用詞缺失了表達意義。又如在文章中,離別時悲痛之感是最主要的情緒,“sorrows of parting”突出了這一點。但“離情”指別離的情緒,可以是悲痛之情、不舍之情或無奈之感,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情感?!皊orrows of parting”只表達離別的悲痛,狹隘了原文用詞的情感意義。再如“如火如荼”古義原指軍容之盛:軍隊右側方陣著白衣,執白旗,望之如荼;左側方陣著赤衣,執赤旗,望之如火。后來意義擴大為形容所有熱烈、激烈的場面,該詞通過形象生動的描繪使人聯想詞義?!皊pread like wildfire”掩蓋了原文詞匯的原始含義,失去了原文詞匯的聯想意義。但“spread like wildfire”與“如火如荼”的現代意義相吻合,不影響原文主題意義的表達。因此,通過這兩種釋譯策略的使用,譯者都可以實現準確表達原文主題意義這一目標,但是,釋譯策略使譯文丟失了原文詞匯所隱含的表達意義、情感意義或任何形式的聯想意義。endprint

“釋譯”二字就意味著譯文詞匯準確性的丟失,這也是兩種釋譯策略的共同點之一。

二者的不同點: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與原文相比,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策略1時,譯文的篇幅沒有很大浮動,相反,策略2會使譯文篇幅明顯變長。當然,也存在例外:如通過策略1的使用,“失散”被譯為“scatter to the four winds”,譯文的篇幅增長;“土積塵封”運用策略2被譯為“dirty, dusty”,譯文的篇幅反而有所減少,但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出現這些現象。

(3)兩種不同類型釋譯策略應用的原因

根據Mona Baker的觀點,不論是何種類型的釋譯策略,都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層面上不對等而采取的解決方法,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

同時,依據Mona Bake的理論及上表,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當漢語詞匯所表達的概念在英語中也有對應的詞匯;或者,某一詞匯在漢語中經常使用,但在英語中不經常使用,因而,用另一詞匯表達相同的意思。在這兩種情況下,漢語詞匯所表達的概念在英語詞匯中都有現成的對應表現形式,因此,使用策略1。

但當英漢詞匯之間沒有現成的對應表現形式時,不能使用策略1,但仍然可以通過修飾上義詞或直接解釋原語詞匯的意義的方式使用釋譯策略,即策略2,尤其是原語詞匯較為復雜時。

三、結語

釋譯策略可以分為“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和“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遠遠多于“使用相關詞的釋譯”。但兩種釋譯策略的數量多少并不具有代表性,因為文體的不同往往導致數量結果的不同。文中是基于對散文文體中的回憶性文章進行的分析,所以分析的結果只是說明釋譯策略的運用,而不能說明所有文章都使用釋譯策略,也不能說明其他文章中“使用相關詞的釋譯”與“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孰多孰少。

“釋譯”就是解釋性的翻譯,釋譯策略是為了解決詞層面不對等的問題。通過使用釋譯策略,無論是“使用相關詞的釋譯”,還是“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譯者都可以實現準確表達原文主題意義這一目標,而這也是釋譯策略的一個主要優勢;但是,釋譯策略失去原文詞匯的準確性,也使譯文不能表達出原文詞匯所隱含的表達意義、情感意義及任何形式的聯想意義,這正是譯者所丟失的。此外,我們可以得出在多數情況下,“使用相關詞的釋譯”時,譯文的篇幅相比原文沒有很大變動,相反,“不使用相關詞的釋譯”會使譯文篇幅明顯變長。同時,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釋譯策略在漢譯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一研究對翻譯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Mona Baker.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J]. Taylor and e-Library,2011(11).

[2]僧佑.胡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A].朱志瑜,朱曉農,編著.中國佛籍譯論選輯評注[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馬婧秋.翻譯之直譯、釋譯和擬譯[J].海外英語,2012(10).

[4]王向遠.以“迻譯/釋譯/創譯”取代“直譯/意譯”[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5(9).

[5]楊降.干校六記[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endprint

猜你喜歡
主題意義對比分析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下)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上)
戴·赫·勞倫斯《菊馨》三個版本對比分析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勞娜古迪蓀詩歌主題研究
小學品德課堂主動參與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