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rdon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合唱教學的探討

2017-10-21 00:03陳樺
文教資料 2017年19期
關鍵詞:合唱教學

陳樺

摘 要: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以音樂聽想為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強調音樂內容學習的次序。本文探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合唱教學的相關研究,了解目前此領域的文獻狀況,以期為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實際合唱教學提供理論與文獻依據。

關鍵詞: 合唱教學 歌聲融合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

一.合唱教學與歌聲融合

合唱是一門群體多聲部的聲樂藝術,需要高度統一的歌聲融合,最基本的要求是“齊、準、合”,唯有“齊、準、合”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展示出合唱藝術的感染力[1]。在將眾多個性的聲音訓練成具有共性聲音的合唱訓練過程中,“歌聲融合訓練”是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

融合(blend)從詞性角度出發,應該作為動詞(verb)看待,同時“融合”是在描述“健康聲樂技巧的自然生長”(Jordan 1996)[2]。Raynes(1999)指出影響合唱團歌聲融合的四個主要因素,包括:(1)聲音問題,例如:音準、音質、歌唱時元音共振的空間、合唱歌聲動態平衡;(2)音樂問題,例如:不同個體對音樂的理解、詮釋的差異;(3)隊形編排問題;(4)生理問題,例如:歌唱障礙與聽力障礙。具備音調、和聲、元音歌唱、呼吸、互相傾聽等意識會直接影響合唱歌聲融合。同時,合唱歌聲融合需考慮合唱團個體團員的聲音音質、音域,合唱團的總人數、合唱中的和聲與各個聲部旋律的相關重要性(Garretson 1998)。

音高(intonation)、內心聽覺、發聲法是影響合唱歌聲融合的三個主要因素(Pfautsch 1994)。影響合唱團歌聲融合的四個主要因素包括元音、音樂聽覺訓練、自我調整與歌者的審美經驗。其中“元音”是音調的主要載體,融合是元音產生的一致性的最終結果;“音樂聽覺訓練”,例如帶著耳朵歌唱,可以幫助實現合唱團歌聲融合;“自我調整”,例如:歌者察覺自己的歌聲與整體的差異,經過“自我調整”的歷程,使自己的歌聲與合唱團歌聲融為一體(Busch 1984)。合唱中的歌聲融合,是對各聲部在音色、音準、發聲法及節奏的統一。把眾多“個性”聲音訓練成“共性”聲音。在合唱作品音響的展現過程中,聲部本身及各織體要素間的音色融合,是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楊鴻年,2011)。我國學者馬革順(1992)認為音準、音高(intonation)是構成合唱協調的重要條件。合唱聲部之間合理的音準、音高關系構成了協調中的融合。合唱在融合的要求下音高分為兩種,分別是“部分的融合”與“整體的融合”:部分的融合是指在旋律進行時,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系是橫的關系,是屬于合唱聲部的;整體的融合是指在聲部與聲部之間同時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它們之間的音高是縱的關系,是屬于合唱整體的。

合唱教學中的歌聲融合訓練包含了多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良好的音準、統一的節奏、統一的發聲狀態及合唱團各聲部在音色上的統一等。同時,在合唱教學的歌聲融合訓練中,經常伴隨著合唱團員的自我調整、內心聽覺、互相傾聽。

二、戈登(Gordon)音樂學習理論

當代美國音樂心理學家、音樂教育家戈登Edwin Gordon(1927—2015)在心理學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音樂學習理論(Theory of Music Learning)。在戈登的著作中,廣義上的音樂學習理論(Theory of Music Learning)包括“音樂性向(music aptitude)”、“音樂聽想(music audiation)”、“音樂學習理論(Theory of Music Learning)”三大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于下文所指的音樂學習理論皆為狹義上的音樂學習理論,即等同于音樂學習次序。

音樂學習次序可分為“技巧學習次序”(skill learning sequence)與“內容學習的次序”(content learning sequence)?!凹记蓪W習次序”中包含“分辨學習”(discrimination learning)和“推衍學習”(inference learning);“內容學習次序”包含“曲調型”(tonal patterns)和“節奏型”(rhythm patterns)兩種基本的“音樂語法”(music syntax)(Gordon 1993;莊敏仁,2006;何佩華,2004)。

“音樂聽想(audiation)”是戈登提出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戈登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統領著戈登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其他所有作為,貫穿音樂學習次序的全過程。關于“音樂聽想”的研究,是以心理學和語言學等學科理論為依據,對音樂學習過程進行的科學探索?!耙魳仿犗搿笔且环N不管有無聲響,在靜默中能覺知并理解音樂的能力,這是一種心理歷程,而不僅僅是感官的現象,更是測量音樂性向(music aptitude)的依據,更是音樂成就外顯表現的媒介(Gordon 1997;莊惠君,2000)[3]。戈登認為“音樂聽想”過程的根本條件應該發生在聽者對實時聽覺刺激的反應之后。在音樂消失之后,聽者仍然能根據自身的音樂知識儲備與推衍能力,讓音樂還能在腦海中浮現,甚至表現出來,才能算是真正的“音樂聽想”(劉沛,2015)[4]。

戈登強調音樂聽想在音樂學習上的重要性,因為音樂聽想將會關聯到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的發展,而音樂聽想相似于匈牙利音樂教育學者柯達伊(Zaltan Kodaly,1882-1967)所提出在音樂學習上的“內在聽覺力”(inner hearing)。戈登認為內在聽覺力是一種結果,但音樂聽想是一種過程。音樂聽想不是一朝一夕能獲得的能力,需要后天學習才能成型(鄭方靖,2011)。在①GMIL網站上戈登列舉建構音樂聽想能力的教學手段是歌唱、節奏律動,以及曲調與節奏音型訓練[5]。

三、戈登(Gordon)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的應用研究文獻

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中,“音樂聽想”為其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強調歌唱、節奏律動、曲調與節奏音型訓練。在合唱教學基礎訓練中,“歌聲融合訓練”為其重要的內容,強調良好的音準、統一的節奏、統一的發聲狀態及合唱團各聲部在音色上的統一等。同時,亦強調在訓練中,合唱團員的自我調整、內心聽覺、互相傾聽,筆者認為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中,應為可能的方式。endprint

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的應用研究文獻,筆者分別從“ProQuest Cental資料庫”、“中國知網資料庫”、“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收集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學的文獻,再整理出此理論運用于合唱教學的研究文獻如下表所示:

以上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學的期刊文獻皆分別于“ProQuest Cental資料庫”、“臺灣博碩士論文價加值系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三個資料庫所收集整理。從“中國知網資料庫”收集到的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期刊文獻(共17篇)皆偏向理論分析為主,分別是吳珍(2009)《埃德溫·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研究》、梁小娟(2010)《探微“預備聽想”的心理學基礎及其音樂教育學意義(上)》、許冰(2011)《埃德溫·戈登音樂性向研究述評》、蘇杭(2011)《埃德溫·戈登的教材《即時投入》之研究》、蘇杭(2011)《音樂表象形成的質的研究(碩士論文)》、許冰(2012)《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理論研究(博士論文)》、許冰(2013)《埃德溫·戈登對音樂教育研究的貢獻與啟示》、李爍(2013)《埃德溫·戈登的幼兒“音樂聽想”理論研究》、吳珍(2015)《埃德溫·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于思考》、許冰(2015)《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序言、劉沛(2015)《“聽想”:埃德溫·戈登音樂教育思想的根基及其意義》、路瑞(2015)《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中教師角色之探討》、周陽(2015)《埃德溫·戈登音樂能力傾向研究及其教學理論意義》。

透過上文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學的文獻收集整理可知,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的應用研究文獻實則不多,僅有兩篇,分別是Jenema(2001)結合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中的節奏型與曲調型,以了解七年級的中學生合唱課中的改變情形,以及莊敏仁(2006)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運用于合唱和聲感訓練之理念與應用》中探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曲調型”理念與教學原則應用于合唱教學的方式。

雖然從上述四大資料庫整理出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的應用研究僅有兩篇,但在實際合唱教學中,和聲感訓練是合唱指導者極為重視的教學目標。Jordan(1996)建議合唱指導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曲調型”練習,練習時可以結合音樂聽想的訓練,讓學生掌握調性。Rutkowski(2002)建議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曲調型”練習,運用中性元音音節唱名(neutral syllables)歌唱,通過音樂聽想及和聲終止式的練習,強化學生感受合唱的和聲感。由此可見戈登教學法在合唱教學中的可行性與重要性,更顯相關研究文獻量的不足。

四、結語

筆者從“ProQuest Cental資料庫”、“中國知網資料庫”、“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和“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四個資料庫收集整理得出,在1987年至2016年間,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期刊文獻主要分為理論分析與實踐教學應用。在實踐教學中,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已經被應用于一般音樂、器樂與合唱教學中。在合唱教學中關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應用研究文獻雖然不多,僅有兩篇,但窺見了音樂教師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音樂聽想與曲調型的音樂內容學習次序,以提升學生合唱和聲感的音樂能力[6]。由此可知,若能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于合唱教學的理論建議基礎上,設計出更多關于合唱的教學,相信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注釋:

①GORDON音樂學習學院官方網站:http://giml.org/gordon/.

參考文獻:

[1]楊鴻年.合唱訓練學(上下冊)[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Jordan,J.Evoking sound:Fundamentals of choral conducting and rehearsing[M].Chicago:GIA,1996.

[3]Gordon,E.E. Learning sequences in music:Skill,content,and patterns[M].Chicago:GIA publication,2003.

[4]劉沛.“聽想”:埃德溫.戈登音樂教育思想的根基及其意義[J].中國音樂期刊,2015(2).

[5]Gordon,E.E.Clarity comparison and relationship[M].Chicago:GIA publication,2008.

[6]莊敏仁.戈登音樂學習理論運用于合唱和聲訓練之理念與應用[A].陳曉雰.2006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法之理論與實務論文集.endprint

猜你喜歡
合唱教學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研究
對中小學音樂教學與合唱教學的認識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