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王陽明及其心學

2017-10-21 06:12王曉佳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積極影響王陽明

王曉佳

【摘要】自王陽明龍場悟道后,程朱理學便不再一枝獨秀,心學理論成為明代儒學的主流。本文開篇介紹了王陽明及其心學理論,基于此探討了王陽明心學對于當代社會和自身成長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王陽明 心學理論 積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18-02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家,一生坎坷,歷經磨難,但他秉持著自省行為,堅守本心,將心學理論進行了深入和系統的研究,成為了明代儒學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時至今日,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背景下,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并未過時,依然能對當代社會帶來積極的借鑒意義和探討價值。

一、王陽明及其心學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是明代極為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王陽明因年輕的時候于越之陽明洞筑室習靜,遂取號陽明,世人皆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因為官期間與人產生矛盾被貶至貴州龍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之下堅持修身講學,悟出格物致知之內涵,自此將心學思想推向了全新的高度,王陽明自身也成為明代心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其心學也成為了明代儒學的主流,在宋明理學中成為與朱熹并立的高峰所在。王陽明曾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而這也正是解釋了心學理論的根本,由心之本體而產生的認知能力便是良知。

在王陽明心學理論中,三大綱領為心外無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其心學理論的最高概括不外乎于這四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毙募蠢?,能感受到的物和事便是其本身,心外無物;在實踐過程中去惡向善,立足實踐實現知行合一;以良知統攝人生,保持內心純善并進行有效表達。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對于當前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同樣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王陽明心學理論對于當代的啟示

1.堅持本心,不輕易為外物所動

王陽明曾言:“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弊x書作文并不會直接讓人覺得牽累,反而是被自身的得失計較之心而牽累了。這句話實質上表明了人生在世之所以會覺得受累,最主要的原因在內心和精神的內耗,這正是來源于對于事物得失的計較。例如,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會考量做得好會怎么樣,會思慮做得不好又會怎么樣,希望成功,害怕失敗,對于得失開始計較,這便產生了內耗。在當代社會,物質文明程度發展極為迅速,人們的金錢觀和消費觀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對于物質的追求也成為了主要人生目標,過于注重外物似乎就已成為了人生的價值所在。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對于現代的啟示正在于關于自我和本心的堅持,秉持積極的理想,堅守努力的方向,立意高遠,對于人生的困難和挑戰從容應對,堅守“心如明鏡”的本心狀態,才能幫助我們取得更為長遠的進步。

2.堅持純善本性,保持善良品質

王陽明曾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鄙街匈\是客觀存在的,易于掌握和破除;而心中賊即內心深處的陋習和心結則很難解開。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在王陽明看來,良知即天理,先天便會感知到良知和純善。人們先天就有良知。只有不斷反省內求,去掉所謂人欲的蒙蔽,堅持純善本性,就能把良知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致良知”的內涵所在。就我們當前實際生活而言,同樣需要在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與社會相處的過程中堅守善意本心,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道德觀念,自覺以社會公序良俗約束和糾正自身的行為,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對他人形成積極的帶動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社會處于多元價值觀并存的形勢之中,社會道德失范的現象常有發生,例如共享單車的使用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反映了部分人群存在的“致良知”缺失的問題。就個人而言需要秉持善良本心,與社會相處的過程中保持善良品質,通過構建和諧的人際互動關系,在實現更為優秀的自我成長和發展;而就社會層面而言可以通過“致良知”精神內涵的倡導,起到更為重要的帶動作用,在整體范圍內推動社會文明風氣的良好構建。

3.堅持自省吾身,實現知行合一

王陽明曾言:“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卑滋烊绻霉Ω杏X到紛擾就靜坐;因怠倦而不去看書則去看書。對癥下藥,方能解決問題。這對于我們的實際生活而言同樣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和掌握的理論知識并不一定能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只有自省吾身,嚴格自律,將所學習和了解到的知識運用至實踐,每天去做一些可能因為自身怠慢而忽略了的,但實際卻對自身成長有益的事情,從而實現更好地磨礪自身意志,將自我約束的自律行為形成自然發生的習慣行為,更好地成為一個自律和堅持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經常勉勵當代年輕人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踐中全面磨煉和提升自己。王陽明的心學理論也正體現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對于高中生而言,正處于身心素養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期間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這需要將所學習和掌握到的科學知識和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結合,逐步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真正實現知行合一的重要意義,有效推動自我層面的發展。

三、結束語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涵蓋了豐富的知識見解和內容,心外無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其中的根本內涵所在。這對于我們自身而言,需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堅持本心,不輕易為物喜,為己悲,在此基礎上還需保持善良品質,堅持自省吾身,實現知行合一。在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把握正確的方向,不斷約束自我行為,實現更為長效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文瓊. 淺談王陽明以書寫心的書學觀[J]. 美術教育研究,2012,(01):38-39.

[2]周熾成.“心學”源流考[J]. 哲學研究,2012,(08):36-43+128.

[3]孟慶鈺. 淺談王陽明散文中的道義與擔當[J].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04):10-12.

[4]羅宏煒. 朝向心靈的方向——淺談王陽明“龍場悟道”對現代人的啟示[J]. 當代貴州,2010,(10):52.

猜你喜歡
積極影響王陽明
真正心平氣和
王陽明龍場悟道
王陽明脫衣巧審案
王陽明脫衣巧審案
解析情景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商業銀行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
英美原聲電影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積極影響
良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