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經歷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2017-10-21 06:12魏冉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缺位健康狀況高職生

魏冉

【摘要】目的:探討留守經歷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為留守經歷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江蘇省某高職院校大一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結果: 與非留守經歷高職生比較,留守經歷高職生中,父母雙方均缺位的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較高;父親缺位的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較高;母親缺位的學生在敵對因子上得分較高。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留守經歷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高職院校應對此類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工作。

【關鍵詞】留守經歷高職生 心理健康狀況 SCL-90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45-02

一、引言

留守經歷高職生是指在成長過程中因父母雙方或一方缺位(外出務工、經商或學習),曾由父母一方、親戚、朋友或老師監護、照管、撫養過的高職生??腕w關系與自體心理學理論認為,親子關系會塑造個體的內心世界以及成人關系,而父母的角色缺位易導致個體產生心理上的創傷性挫折,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1]。大量研究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文獻表明,留守兒童存在焦慮、情感冷漠、孤獨感強等心理問題[2],以及內向、獨立的人格特征[3]。隨著年齡增長,個體的成長環境也許會發生變化,但筆者認為留守經歷對心理的影響會延續至成年。因此,本研究以某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嘗試探討留守經歷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二、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江蘇省某高職院校大一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3126份。

2.研究方法

采用由Derogatis,L. R.編制(1975)的癥狀自評量表(SCL -90)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該問卷共有90個項目,包含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如思維、情感、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量表為五級評分(1=從無,2=輕度,3=中度,4=相當重,5=嚴重),要求被試根據一周內的情況在45分鐘內完成后,由測試員當場回收。

3.統計

運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P<0.01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一般情況

本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918份,回收率93.35%。其中,男生1698人,女生1221人;年齡從16~23歲,平均年齡18.75歲。 留守經歷高職生達661人,占到所有被試的22.69%。其中,父母雙方均缺位的有281人(42.51%),父親缺位的有337人(50.98%),母親缺位的有43人(6.50%)。根據SCL-90的篩查標準,留守經歷高職生中,“有癥狀”(總分≧160分)的檢出率為14.82%(99人)。其中,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這九個因子“有癥狀”(單項分≧2)的檢出率分別為6.35%(42人),24.96%(165人),17.10%(113人),12.10%(80人),10.43%(69人),12.71%(84人),9.23%(61人),11.64%(77人),8.32%(55人)。

2.留守經歷高職生中,父母雙方均缺位的學生、母親缺位的學生、父親缺位的學生分別與非留守經歷高職生SCL-90測試結果的比較

在非留守經歷高職生中,隨機選取有效問卷661份用于研究。經T檢驗,在留守經歷高職生中,父母雙方均缺位的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經歷高職生;父親缺位的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懼、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經歷高職生;母親缺位的學生在敵對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經歷高職生。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四、討論

1.留守經歷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通過與非留守經歷高職生的比較發現,母親缺位的留守經歷高職生更多的表現出敵對的人際交往模式;父親缺位的留守經歷高職生更多的表現出低自尊,人際敏感,情緒困擾及強迫行為;父母均缺位的留守經歷高職生表現出猜疑、不信任的人際關系及強迫行為。由此可見,留守經歷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而父母均缺位或父母一方缺位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

2.留守經歷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首先,客體關系與自體心理學理論認為,母子關系是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溫尼科特提出,“夠好的母親”可以為個體發展提供促進性環境[4]。自體心理學認為,母親共情的、恰到好處的與孩子互動,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肯定,逐漸加深自我了解,形成較穩定的人格結構。因此,母親缺位,使個體缺乏基本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進入大學后,通過敵對來防御不安全感及低自尊。其次,大量心理學理論及研究表明,父親的缺位對于個體心理發展也有影響。父親在個體的性別認同、道德發展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5]。因此,父親缺位,個體易產生較強的自我沖突并導致自我認同感低。值得一提的是,父親缺位易導致母子的情感聯結過于緊密,使個體進入大學后依然缺乏獨立性,并產生情緒問題。最后,當父母雙方均缺位時,個體常會通過“順從”“取悅”等方式求得在寄養家庭的生存。他們較少照顧自己的感受,習慣通過否認、理智化來防御內心痛苦,因而在大學階段表現出較少的情緒困擾,較多的強迫行為。同時,由于缺乏基本安全感且心智化水平較低,表現出環境適應及人際交往問題。

五、結論

留守經歷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高職院校應加強對留守經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詢工作,以提高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克萊爾.(2002).現代精神分析“圣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高亞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發展特征[J].中國公共衛生,2008,(08):917-919.

[3]常青,夏緒仁. 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學,2008,31(06):1406-1408+1405.

[4]郗浩麗. 溫尼科特的兒童精神分析學評介[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92-97.

[5]楊麗珠,董光恒. 父親缺失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J]. 心理科學進展,2005,(03):260-266.

基金項目:2014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職院校留守經歷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2014SJD277)。

猜你喜歡
缺位健康狀況高職生
家校協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與歸位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生就業觀教育研究
高職生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高職生的學習現狀與改善措施
關于高職生換元積分法教學的探索
小學習作教學指導的“缺位”及對策
網絡安全中的“缺位”和“錯位”
農民工社保不能“缺位”等
關心健康狀況的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