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下的新聞采訪和寫作

2017-10-21 21:41劉建鵬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采訪新聞媒體融合

劉建鵬

【摘要】:采訪和寫作是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兩項基本技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結合數字技術衍生出了新興媒體的形式,并且其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不斷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傳統的紙媒逐步過渡到了融合新聞,為了使采訪和寫作可以跟上媒體融合的步伐,新聞媒體工作者在采訪和寫作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創造出更多優質、可視化的新聞作品。本文從當下媒體融合下的采訪和寫作出發,希望能為相關媒體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采訪;寫作

媒體融合最早的概念是來源于美國馬塞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的:“媒介融合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數碼電子科技的發展是導致歷來涇渭分明的傳播形態聚合的原因”。隨著媒體融合的逐漸推進,新聞媒體變為以融合新聞為主體,以此來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融合新聞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新聞傳播活動的一種方式。為了使新聞傳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從最基本的采訪和寫作兩個基本技能上進行改善,這不僅要求其既要保持媒體自身的特點,并且又要在融合新興媒體進行創新和改變。

一、媒體融合下的新聞采訪

1、采訪思路

第一,媒體融合要求采訪的內容能夠適應多種媒體類型,采訪內容要具有較高的兼容性來滿足當前媒體融合的要求,如,能為受體提供采訪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多樣的選擇方式,從而能一次采集,多次發布。其次,不同的媒體有著不同的報道風格,所需的新聞作品也不同,這需要記者心中有數,明確采訪的要求,抓住采訪的關鍵點,注重不同媒體各自的風格,為不同的媒體制定不同的采訪計劃,增強新聞采訪的客觀性和針對性性,減少在采訪過程出現主觀性和盲目性。其中,特別是在開展對受眾群體的專門性采訪中,如果是在紙質媒體上進行發布,可能就需要記者在采訪時注重對采訪內容深度和廣度的挖掘來進行具有深度、詳細的解釋性報道;但若是在視頻新聞和網絡平臺這樣的新媒體中,往往可能只需要簡短明了的新聞事實內容。

2、采訪方式

在媒體融合下對于新聞采訪的時效性的要求更為嚴苛,一般情況下,對于新聞采訪的時效性理解的含義是:新聞發生的時間和與新聞報道的時間差。但在媒體融合下,對于時效性的理解又有了更新的理解,新聞的精準性和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記者對于新聞價值的發現和判斷以及介入的速度,這就意味著,記者必須增強在新聞事件的發生時的“敏銳嗅覺”,能夠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快速做出反應,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采訪,在新聞事件中進行全程跟蹤、實時報道。其次,數字化工具為記者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隨著先進的傳播技術的發展,給記者在新聞采訪帶來更多新技術,記者在新聞素材的采訪中可以運用數字化工具完成文字、攝影、攝像、錄音于一身,甚至記者還可以利用自拍桿運用于媒體的報道中來及時利用方式獲取信息資源。

3、采訪內容

信息多元化,從新聞擴展到新聞資訊的基本要求在于迅速地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情況,為受眾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獲取途徑。在媒體融合下,新聞具有較大的延伸性和擴展性,這就需要媒體重視受眾的信息需求,尋求媒體和公眾之間的切入點和契合點,為其提供更多實用性和服務性的信息。但多元化的信息表達不是僅僅局限于對國計民生的要求,也不同于滿足當下閱讀體驗,而是要求能給受體帶來實現價值的一類新聞,并且包涵多個層面,因而,作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內容上要做到雅俗共賞,滿足受眾的需求。此外,在新聞價值的判斷上,我國新聞學術界判斷媒體的價值主要有五個要素,分別是“時效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重要性”,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新聞價值的五要素受到的考驗,需要新聞媒體工作者重新審視與判斷,在采訪內容上進行調整,靈活運用五個要素。

二、媒體融合下的新聞寫作

1、寫作風格

在寫作篇幅上,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網絡新聞逐漸成為現代人新興閱讀方式,并且其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與傳統媒體相比,兩者的新聞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別,需要媒體工作者在寫作時進行區分,認真區別兩者之間的優缺點,網絡新聞的寫作的更加強調淺顯易懂,并且新聞的篇幅較短,多段、多句,很少出現長篇大論,具有可掃描性,使信息受眾能夠快速獲得新聞內容,因此,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篇幅不要太長,多分段、層次分明,適應網絡傳播的快速、簡明的需求。而對于傳統的紙媒,則需要充分挖掘新聞事件中深度價值,因而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新聞都是長新聞。所以作為媒體融合下的記者既能寫出有重大新聞價值的長新聞,又要能寫出適合快速閱讀的短新聞。

在語言表達上,由于網絡語言的大量出現生動有趣、簡潔易懂、有個性的語言風格在網絡中國廣泛傳播,而網絡媒體自然就成為了網絡語言的使用者,在網絡新聞的寫作上,運用網絡語言使網絡新聞呈現出一種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讓新聞變得更具有人情味,拉近了網民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新聞的社會影響力。此外,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記者需要提高語言水平和表達能力來提高新聞的精準性,將新聞的準確度表達出來。

2、寫作技巧

在改寫能力上,在媒體融合下,相同的新聞內容可能會發布在不同的媒體平臺,例如簡訊、彈窗消息、網站、新聞評論等多種形式,因而就需要不同類型的新聞寫作,記者要具有將同一類型的選題改寫成不同的體裁的改寫能力,以紙媒和網絡媒體為例,紙媒可能需要長消息新聞,騰訊新聞可能需要短消息新聞,微信公眾號可能需要分篇新聞。而這就需要記者具有高超的改寫能力。

在表達技巧上,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公眾不是缺乏新聞,而是很難尋找到有價值的新聞,人們容易在大量冗余的信息中迷失方向,并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信息的篩選。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信息的數量、新聞的類型不斷地增加,而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精品意識,保證自己的新聞創作的質量,仔細斟酌語句,形成簡要表達的語言習慣。并且,在部分文字表達效果不突出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視頻、圖表、音頻等多種元素來輔助新聞報道,增加作品的可視化。

總之,媒體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提高,新聞采訪和寫作又促進媒體融合的深入。媒體融合下需要新聞工作者提高自己的采訪和寫作能力,適應多變的環境,將新聞的采訪和寫作技能運用熟練,促進媒體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提高,為人民群眾創造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作品,推動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融媒體背景下城市臺影響力提升的路徑[J]. 奚寬軍. 當代電視. 2017(09)

[2]多維度媒體融合 構建“共享廚房”——“城市交換云平臺”的探索之路[J]. 簡潔.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7(07)

[3]把握話語權 融入新媒體——淺述《吉林日報》媒體融合轉型之路[J]. 汪澗. 西部廣播電視. 2017(15)

[4]媒體融合時代追求深度內容的探索——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的報道為例[J]. 李軍. 青年記者. 2017(22)

[5]融媒體時代電視的想法和做法[J]. 本刊編輯部,張阿林,徐滔,朱育松,顏濤,陳方柱,徐立軍. 聲屏世界·廣告人. 2017(09)

猜你喜歡
采訪新聞媒體融合
淺談記者在體育新聞人物采訪中如何打破“中國式思維套路”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論循證新聞的方法與意義
美媒估計《采訪》虧了3000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