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古詩詞中的“月”意象

2017-10-21 22:40高林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古詩文分類情感

高林

【摘要】:月作為古今文學創作常用的意象,對于作品內容和思想情感有著極大的拓展升華作用。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古詩詞中“月”這一意象進行了探討:情意的時空傳遞者、孤獨悲傷時的陪伴者、明月的象征性與哲學思辨。通過對古詩詞中“月”意象的解讀,我們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經歷,體會中華詩詞的魅力。

【關鍵詞】:月意象;古詩文;分類;情感

引言

月亮作為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我們抬頭便可很清楚地看見。原始先民對自然的認知水平比較低,自然會對天上這個皎潔的有陰晴圓缺變化的事物產生極大的好奇,因而對其產生不斷地思考。古人以為月亮出現在夜晚、光線缺乏熱量,因而稱之為“太陰”?!墩f文解字》中就這樣解釋“月”:“月,闕也。太陰之精”。

古人還認為女人和月亮具有一些相似的特點,有與月相變化周期一樣長的生理期和性格特點。月亮由此開始作為女性的象征?!抖Y記·禮器》中就有文字說明這一認知:“大明生于東,月生于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別也?!庇纱藙撛炝俗钪纳裨拏髡f就是“嫦娥奔月”。這一神話傳說極大的激發了人們對月的崇拜、好奇、思索,后世對月的內涵也不斷拓展深化。

一、情意的時空傳遞者

1.以月寄思

皎潔的月光傾下,洗滌人們的心靈,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漂泊外地的人怎能忍住對故鄉的人、事、物的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最經典的當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遙望同一明月,共寄兩處相思。當詩人客居他鄉遠在外地,思念親人朋友卻無法相見時,天空中同一輪明月就成了情感的中轉站。月圓時分,詩人望月寄思,所想念的人或許也正對著月亮寄托對詩人的相思。

李白《靜夜思》這樣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暗厣纤苯o人一種清冷感覺,同時也襯托出月光的潔白。望見這明月后,詩人默默地低下頭來,思念起故鄉。詩人把這種相思過程寫得簡單直白但卻是情真意切,尤其最后兩句成為千古名句,為世人所贊。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的古詩詞還很多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口》;“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北R綸《晚次鄂州》等。

2.懷古傷今

望今時之月,惜往事之事。此時的月雖好,卻比不了當初,當初還有那人,還有心中的夢。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與秋月已更替了幾輪,東風又一次吹起,此時正值月明,“我”已不忍再次愧疚地懷念故國。

另一首納蘭性德的《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中的“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詩人吹滅了燈火,在月下走近那一叢花陰?;腥话l現已過了十年,那十年前的蹤跡卻還在,詩人的心也還是十年前的那顆心。時光飛逝,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歷久彌新,難以忘懷。結合此詩原文可知這是納蘭性德在月下對曾經戀人的追思,對曾經戀情的懷念。

二、孤獨悲傷時的陪伴者

廣闊的夜空之中,皎潔的月光傾灑而下。漂泊他鄉的人縱使身邊無一人傾訴,縱使心中有莫大的悲傷,抬頭望望這一輪明月,心中也會得到些許慰藉。無人懂得自己,那就向這一輪明月訴說。無人陪伴,無妨,這一輪明月會伴你入眠,用它的光輝洗去你的煩惱。它是無言的陪伴者。

此種情感寫的最出色的應該就是李白的這首《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被ㄩg月下獨飲,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明月也當做一個人,舉杯邀它對飲。月雖然不懂飲酒的暢快,卻讓影子伴“我”左右。月聽我唱歌時,忠實地在九天徘徊不前。最后詩人想與月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岸邊繼續陪“我”對飲。

另外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叭漳骸笔恰翱统钚隆钡脑?,日暮時分本是眾生靈歸家的時刻,但詩人此時卻孤身一人,羈旅之愁驀然而生。在這清寒的江邊,萬籟俱靜,有的只有無情的流水。抬頭,卻發現了還有一輪明月將光芒灑下,此刻月和他是那么的親近,寂寞的愁心尋得了些許慰藉。

三、明月的象征性與哲學思辨

古人在寫詩詞時總喜歡用一些意象來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心情和精神品質,如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菊花象征清高、隱逸、高潔、脫俗。古人筆下的月會向世人傳遞出作者哪些暗含的情感呢,又會對月產生哪些哲學思辨呢?

1.高潔的象征

在廣袤的夜空,明月高照,周圍的星星也因月的光輝而黯淡無光,留下一個空間給明月自處。雖看似與繁星不合群,其實是明月想彰顯它不拘一格的光芒。某些古人因現實社會與自己的理想社會相差太大,而想尋一方凈土,得一二知己,然后歸隱自樂。明月的狀況與這些人的狀況不是很像嗎?因此,明月便成了他們高潔象征。

王維《竹里館》中寫道:“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人早年受佛教影響,向往身心自由,因此他在官場不是很順,四十歲以后就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王維居竹林之中,仿阮籍長嘯以及借竹之品格表現自己對黑暗朝廷的不滿和不與黑暗朝廷同流合污的高潔。詩的后兩句更是借“明月”加深了這種情感表達??v使“我”現在一個人坐在這里很久了也沒人知道,但“我”也不孤單,因為有這明月來陪伴“我”。此刻明月的皎潔與詩人的高潔融為一體。

2.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戀情

月有陰晴圓缺,就如愛情中的分分合合,吵吵鬧鬧。月光柔情無限讓人聯想到女性的溫柔。于是開始有人把月作為女性的象征。相關的成語如“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等,詩句如《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用月的美來引出美女的美及對她的愛戀。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描寫了戀人在月下約會的情景,月美人更美。

3.以明月象征時空的永恒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載,而明月卻不知已高照了多少年。望月抒懷,難免思緒飛揚,會不經意間對這一矛盾產生哲學思辨,感慨人生與自然。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宇宙何時產生,明月又高懸了多久,無從得知。相比之下,人個體的生命是何其短促!然而就人類整體而言,則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因而能與明月共存。這是對明月的時空感的思索,更是對人類生命延續的感慨。

蘇軾的《赤壁賦》中寫道:“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本段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更替、生命價值的思索,闡發出人類和天地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結語

月作為中華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增強了詩詞的文學韻味,其中以月表達出的情感讓我們感動,分析月的意象幫助我們體會到了詩人的寫作風格和個性特征,讓我們能更加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讓我們沐浴在月光下,夢回千年。

參考文獻:

[1]吳衛芬.淺窺古詩詞中的月意象[J].文學教育,2013(2).

[2]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一至四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唐詩、宋詞譯注[M].沈陽出版社,1995.

[4]李雄奎.中國文學中的月亮[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03).

[5]楊萬富,任紅玲.古詩詞中的月意象解讀[J].文學教育,2009(3).

[6]張輝.古詩詞中的月意象[J].青年文學家,2011(8).

[7]楊金梅.論古典詩歌中的月亮意象與傷世主題[J].青海社會科學,2004(05):87-89.

猜你喜歡
古詩文分類情感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情感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臺上
按需分類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說說分類那些事
何處覓詩意 添翼其自飛
給塑料分分類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