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儒家文化中的學習觀

2017-10-21 01:47劉俊娉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荀子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劉俊娉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對我國教育思想的影響非常深遠。本文從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論述中,梳理了儒家思想中關于學習內涵、學習條件、學習過程的觀點,這些學習觀對當代的學習者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儒家文化;學習觀

在我國古代的教育理論,尤其是教學理論中,嚴格來說大部分都是學習論。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們雖然強調教師的作用,但相對而言卻把“學”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在各家各派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對中國學習觀的影響最大。

1、學習的內涵

儒家思想對于學習的內涵探討不多,但“學習”兩個字是由孔子首先聯結在一起的,即“學而時習之”,“學”是指獲得知識和技能,“習”是指溫習、練習和實踐。儒家思想更多地探討了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例如“性相近,習相遠”就充分肯定了學習對于個體發展的重要影響;再如“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笨梢妼W習的價值不是能夠被輕易替代的?!洞髮W》中指出了學習的作用在于多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p>

2、學習的條件

(1)道德為先,以德為本。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以道德作為基礎,《論語 學而》中的第6條即是“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敝挥凶龊昧诵?,對人講信用而且樂于付出愛,除此之外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2)困難是學習和成長的資源

嚴教苦學是中國傳統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至今還被很多教師家長視為真理。正如孟子曾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認為應該讓學生經歷憤和悱這既痛苦又有意義的過程,為學生保留積極思考的空間。

(3)善假于物

善假于物的思想源自于荀子,體現在《勸學》的名句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避髯佑酶鞣N例子啟發學習者要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各種工具,以便更有效地達到目標。這特別體現了自主學習的思想。

3、學習的過程

我國古代教育家多把學習過程視為一個由多環節有機組成的一個整體或系統。在此簡單歸納孔子、荀子和《中庸》中關于學習過程的思想。

(1)孔子:學—思—習—行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這說明孔子非常重視學與思的結合,而他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說明孔子認為思應該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學先于思,也可以理解為學習者先要從“學”中獲得感性知識,有了感性的材料,才能通過“思”獲得理性認識。

第三個環節“習”指復習,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習”,雖然有少數學者反駁傳統解釋,提出“學而時習之”中的“習”為“使用、應用”之意,實際上使用也是復習的一種方式。對于心理學而言,它們都能幫助學習者鞏固知識,并且在“習”的過程中還能產生新的啟示,獲得新知。

第四個環節“行”,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大意是一個人把《詩》三百背得滾瓜爛熟,讓他去處理國內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去當外交使節,卻不能獨立地辦理交涉,他雖然背得多,那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可見,孔子尤其重視學以致用,認為學習的價值體現在應用中。

(2)荀子:聞—見—知—行

荀子是一位重視知行合一的思想家,他認為學習是一個從知到行的過程,他反對簡單的記誦之學,而更重視身體力行。荀子說:“學子之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諸動靜” (《勸學》)又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保ā度逍А罚┯绍髯右陨涎哉摽梢钥闯?,他認為學習的過程始于“耳聞”,而“耳聞”不如“眼見”,這兩個階段都相當于心理學中所說的感知覺,學習者將所見所聞“著于心”,即是大腦對學習材料進行加工的過程,以獲得“知”——正確的概念和判斷,再將“知”“布乎四體,形諸動靜”,就是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了。

(3)《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博學”中的“博”有兩層意思:一表示學習的內容要廣泛,只有廣泛獵取知識,才能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二表示學習的態度要寬容,只有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才能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虛懷若谷”,從而汲取各種不同的理論中的精華。

“審問”也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二是表示在博學和質疑的基礎上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并回答問題。這是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中間環節。

“慎思”是指“審問之”后還要獨立主動地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思其然,亦思其所以然,而且在思考時要認真謹慎,不妄下結論。

“明辯”是指學習者在思考和探索疑難問題之后,運用概括、判斷、推理、演繹、分析、綜合等思維方式探求的活動過程。它要求學習者在經過獨立思考后,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從而得出正確的、有價值的知識。

“篤行”是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是指踏實努力地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雖然傳統儒家文化中的學習觀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對于當代的學習者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在引進眾多西方哲學思潮和學習理論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割斷歷史。學習者應如孔子所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參考文獻:

[1]汪艷玲.中國古代學習思想與研究性學習[J].教學研究,2003, 26(3):202.

[2]蔣立杰,馬利文.孔子學習心理思想淺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1):8-9.

[3]劉艷華等.孔子學習心理思想的現代審視[J].遼寧教育研究,2007(7):53-55.

[4]王身佩.心理學研究中國化問題辨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5(3):73-78.

猜你喜歡
荀子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與我國文化建設研究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探討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識小詞條
Why Learn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