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面臨新挑戰

2017-10-21 02:12丁玉潔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工作者

丁玉潔

文章的研究方向:通過分析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方式的轉變,指出新聞工作者在新媒體時代下面臨的新挑戰,并探討強化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的相關對策。

新媒體的傳播與更新速度快、內容多樣、互動性強,而它的產生不僅改變和影響了現代媒體傳播方式,也改變了新媒體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對于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說,他既是社會信息的傳遞者,同時也是最普通的社會公民。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面臨的新挑戰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新媒體“點擊率”為王,易導致不實新聞擴散

新媒體的傳播與更新速度快,便捷化的網絡條件讓新聞轉發越來越簡單。近年來,很多并不屬實甚至子虛烏有的事件也常常被某些媒體曝出并大肆宣傳,一石激起千層浪后才發現有些事情并不真實。新聞工作者在沒有考證事件真實性之前就開始轉發,大大違背了新聞力求真實的基本工作責任原則,一些記者在沒弄清事情根本的情況下,為奪版面,就不負責任的發出報道。如2016年1月4日澎湃新聞發布消息稱江西九江發生6.9級地震,就是一次典型的假新聞,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進行報道,引發輿論恐慌。

類似此類的事件有很多。如2016年2月,﹫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發布了《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后想分手了》的報道,事后證明這是假新聞,也是新媒體從業者沒有核實就報道而引發的假新聞事件。

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報道,引發輿論恐慌,這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吸引觀眾和社會責任感之間應該平衡,等待或者干脆制造新聞的做法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虛假新聞照片嚴重影響新媒體的信譽,這些新聞細節對新聞傳播的負面效果十分明顯。不當新聞傳播也誤導了受眾行為,同時新媒體傳播因細節導致隱私曝光,進而引發犯罪行為等現象,也導致人們對新媒體新聞從業者出現信任危機。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關注度以“點擊率”、“轉發率”為主要參考,而一些從業者在報道的時候為求點擊量和讀者眼球而做出的夸張事實報道,也是違反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具體表現。

2016年2月,《財經》雜志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丨返鄉日記》的文章,夸大了東北農村禮崩樂壞現象,雖然此新聞得到數萬轉發,然而事后卻被證明是假新聞。

新媒體傳播除了可以達到向公眾傳播新聞的目的,對于新媒體從業者來說,也是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主要方式。資本力量侵蝕傳媒從業人員職業倫理等商業利益對公眾利益的侵害十分明顯。尤其是一些夸張事實的情況,會產生非常不好的輿論影響。為了增加點擊率而夸張事實,這是社會責任的缺失。

新媒體環境下,從網絡上可以直接搜索到新聞全文,直接復制黏貼就能發表,剽竊稿件較為方便,而新媒體平臺對新聞原創性的審核還不夠完善。除此之外,我國目前并未對新媒體新聞的建設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體系,網絡新聞因為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其并沒有完善的監督部門可以實時對新聞進行審核,而又因為新聞傳播過程中直接和商家利益結合在一起,就現有的新聞管理司法政策來說,并沒有完備的體系可以維持絕對的司法公平。一些剽竊案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此外,新媒體新聞工作從業門檻較低,如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等這樣的自媒體客戶端,對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很低,一些新媒體從業者完全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新聞教育,對于崗位法律責任認識也不夠充分就開展工作,職業素質不足直接導致在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無法達到良好水平。除此之外,目前高校新聞教育重技能,針對新聞傳播的理論技巧和技術運用都有多方面的涉及,但道德教育比較少,即使是有道德教育,因道德并非考試內容,同時也無法量化,導致高校忽視了對新聞專業學生道德水平的考察和教育。

強化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的策略

媒體人在新聞傳播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在現代化新聞傳播多元化環境中,媒體人的入門門檻降低,職業道德良莠不齊。新媒體人作為與各種社會關系聯系的中間人,其現實角色已超越職業本位,并與新聞事件中所產生的各種角色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并對外描述事件的發展,而今,新媒體也不再局限于只溝通信息,而是還要爭取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新媒體新聞工作者應該秉承求實精神,承擔社會責任,提升綜合素質,更負責任地傳播事業奉獻力量。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建設方法和途徑可以從新媒體從業者、新媒體人才培養、政府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著手。

提升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就必須從新媒體平臺(媒體單位)進行著手。新媒體平臺是新媒體工作者的從業單位,如果工作單位能夠在源頭做好對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監督,將會大大有利于提升新媒體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

具體來說,新媒體平臺和媒體單位可以從績效考評“德能勤績”的方式進行著手評價新媒體新聞從業者。德能勤績的全面考評中,尤其要重視新聞從業者是否維護報道對象的尊嚴,尊重報道對象的權利,規避報道對象的隱私,只有在德能勤績方面都較為出色的新媒體新聞工作者,才更容易報道出優秀新聞來。因為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較高的新聞從業者,能更深刻更理性地看待社會事件,而且也會自然地從民生的角度出發表達對社會的關注、對公共利益的關注、對民眾生存狀態的關注等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在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學校教育階段就做好職業道德建設,對于提升新媒體人才道德素養,為解決當前新媒體從業人員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問題將提供較大的幫助,也能從源頭杜絕一些新媒體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新媒體職業道德素養更多時候靠的是自律,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就能讓學生在遇到職業誘惑時可以守住底線。

一是重視新媒體職業道德培養。職業道德教育應該成為高校新媒體新聞傳播教育的主要方向,新媒體人的職業道德直接決定著新聞的真實性,只有新媒體人在誘惑面前不動搖,在惡勢力面前不畏縮,才能為廣大的人民提供真實化的新聞報道。

二是重視樹立優秀新媒體從業者典型。根據組織行為學的理論,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首先需要考慮滿足他的獎勵愿望,一些外在的獎勵方式如表揚、酬金等方式都很不錯。提升新媒體專業學生對道德行為的積極性,可以對一些道德行為進行褒獎和表揚,甚至給予經濟支持。

三是重視新媒體德育教育和實踐工作的聯系。當前高校的德育課和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很明顯,學生也不是很明白到底哪些行為是符合職業道德的,哪些行為是不符合職業道德的。對于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學習在校大學生都要接受的德育課程之外,還應該由專業課老師編撰一本職業道德課程作為職業道德建設的課程教育參考,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

歸根結底,加強對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監督,保證其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才是解決新媒體傳播不實問題的重要道路。監督的方式可以從多個渠道進行。如建立專門的監督部門、頒布相關的法規等等。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規范:

一是規范新媒體新聞的法律法規。如針對剽竊稿件、侵犯名人名譽等較為經常出現的新媒體新聞問題,應該予以規范,從具體的懲罰措施入手,提升違法成本。

二是規范新媒體新聞從業者的從業門檻。比如會計有會計資格證、教師有教師證,可以規范新媒體新聞從業者的從業門檻,從這一方面把控新媒體人的職業素質。

三是規范新媒體平臺,如今日頭條、快報、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規范化管理,要求其進行稿件審核,對于剽竊的稿件予以阻止發表。

猜你喜歡
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工作者
大學生戀愛過激行為分析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高校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傅維利,于穎:教師職業道德具有獨特品性
淺談新時期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基于加強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
淺談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的特點
亞健康科技工作者
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