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奠基

2017-10-24 23:48袁鵬飛
文教資料 2017年20期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文化

袁鵬飛

摘 要: 本文從文化的實質分析入手,提出多樣性是文化的本質屬性,是人類所追尋的價值和理想,也是世界歷史精神新的主題詞。在此基礎上探討文化多樣性在現實中遭遇了“特化”、“同化”、“錯位”等困境,認為這些困境將影響人類文化的存續、發展,并提出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同樣要重視文化教育、尊重文化邏輯、形成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 文化 文化多樣性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

一、文化多樣性:世界歷史精神的主題詞

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它不僅是狹義的一個民族的知識、法律、道德、風俗、藝術、文學、語言,而且包括生活方式、人類的基本權利、價值體系、傳統和信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的多樣性定義為:各群體和社會借以表現其文化的多種不同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在他們內部及其間傳承。文化多樣性不僅體現在人類文化遺產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表現形式表達、弘揚和傳承的多種方式,而且體現在借助各種方式和技術進行的藝術創造、生產、傳播、銷售和消費的多種方式。

從文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定義我們可以概括文化多樣性的內涵:它是人類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價值基礎及社會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是平等的、富有價值的,有益于當代人和子孫后代。它在實踐中彰顯世界大同、和諧萬邦這一人類學所追尋的理想與價值,觀照著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多重關系。

多樣性是人類文化的自然屬性,它是由人類在適應和改造各自文明的所走的不同的路徑和方式方法所決定的。以我中華文明的兩大種族漢族和蒙古族為例,數千年來漢族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而蒙古族則以游牧業為生,因各自生活方式的差異漢族人習慣定居于村所,蒙古人更喜歡馬背上的生活,漢族人習慣吃米面,而蒙古人則喜好牛羊肉。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差異帶來的漢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差異,并沒有阻止各自文化的發展,相反,兩種文化可以在差異中共同發展并且相互借鑒。

人在各自生活方式之上發展的文化和價值觀是多樣的。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種族積淀了自身傳統、形成了其自身文化,創造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思想觀念。以中華文化和中東的阿拉伯文化為例,中國人大都信佛教,而中東國家的阿拉伯人則信奉伊斯蘭教,中國人寫字習慣從左往右,而阿拉伯人則習慣從右往左寫。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文化多樣性,認為這是國際形勢發展深刻變化的一個方面,與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一樣,是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調整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正在成為世界歷史精神新的主題詞。

二、文化多樣性遭遇的困境

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就是確保文化多樣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p>

(一)文化“特化”

很多古代生物種屬都是因為失去其基因特性的多元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最終走上滅絕的道路。人類也是一樣,其所創造出來的文化應該保持多樣性的情況,才能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得以重新適應。今天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核子擴散危機等都是西方文化發展的“特化”征兆。面對這一趨勢,其他國家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性更應該得到保存,這不僅是為了某一族群和國家的文化,更是基于人類全體文化的永續存在。

(二)文化“同化”

文化“特化”的潛在危機就是文化同化。今天,西方用好萊塢大片、薯片、芯片影響我們,特別是青年一代,這就是一定意義上的文化同化。這,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三)文化選擇錯位

2012年第1期《求是》雜志《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況》一文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一系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道德:“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p>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也引發為“案件”。突破道德底線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讓文化滋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

2015年,教育部關于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出臺了指導意見,它推進了高等學校分類發展,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致力于建設應用技術類大學。從德國等國家的應用技術類大學發展經驗看,從我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看,必須充分學習吸收借鑒關于大學文化研究與實踐的成果,生成符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文化,重視文化教育、尊重文化邏輯、形成文化自覺、培育文化自信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可能文化路徑。

(一)重視文化教育

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校訓是“做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文化是根,是人之為人的本質屬性,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傲⒌聵淙恕?、“文化育人”理應成為文化教育的內在邏輯。

(二)尊重文化邏輯

文化有發展規律,從體用的角度說,文化是用,人才是體。因此,人認識文化、遵循文化的規定,決定了人對于文化的態度及文化意義的彰顯。費孝通先生曾總結人對于文化認識的幾個階段,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前,世界上各個群體大多處在封閉狀態之中,彼此間互補關聯,適應于自給自足。在這一歷史階段,文化處于第一階段,即各美其美,各個群體遵循著自己的傳統價值標準,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美的,看不到其他文化的特質,遵循的是文化單一性的評價標準。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同群體間相互隔絕的狀態被打破,群體間的接觸、交流增加,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人群借助通訊、交通等手段,變得越來越密切,成了一個休戚與共的整體。為了化解群體間矛盾和糾紛,人們不再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標準行事,從而容忍不同的價值觀點,文化標準開始擺脫本位中心主義,承認多元文化并存,相互間達成理解并日趨于融合。這種對不同群體的平等相待、和平共處的接納即“美人之美”。

在“美人之美”的基礎上,人類需要進一步加強群體之間的接觸、交流和融合,在實踐中形成一系列能被普遍接受并自愿接受的共同價值標準,人人都能按照這些標準主動地行事,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美美與共”的文化世界。

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動態論》中提出:“人類必須有一個共同的一致的利益,文化才能從交流走向融合?!币簿褪钦f,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的本質屬性,也是人類認識文化規律的基準,對于人類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應該從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角度加以承認和肯定。

(三)形成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在1997年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一次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提出的一個概念。費孝通先生認為,所謂的文化自覺,就是要了解其所生存的文化空間,明白所處的文化是什么、怎么來的、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色、將走向何處,并在此基礎上發揮個人對于文化的適應能力、改造能力,成為新時代文化選擇的主體。

作為一個文化自覺的人,我們應該積極思考并努力解決以下問題:各種不同文化的人,怎樣在這個息息相關的世界上和平共處?人類生存的根本規則是什么?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等等。

人類的重大任務的跨文化交流,具有“文化自覺”素養的學者要進一步發揚中國文化中重視協調人與物、人與人關系的認識和實踐,培養具有世界胸懷的人才,為中國乃至世界服務。此外,我們還需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優秀品質,提倡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

(四)培育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擁有優秀的文化傳統,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層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在新的歷史時代,我們更應該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髓歷經時代的考驗愈發具有生命力,且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它在影響國人的同時對世界文化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此,我們更應該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把握文化要義,追尋人類共同利益。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教學文化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它與校園文化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此,本科院校要實現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就要圍繞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文化內核,強化學生的文化積淀、文化胸懷、文化自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EB/OL].http://www.mcprc.gov.cn/sjzz/fwzwhycs_sjzz/fwzwhycs_flfg/201111/t20111128_356517.htm,2014-08-03.

[2]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83.

[3]秋石.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況[J].求是,2012(1).

[4]張麗娟.文化多樣性的運行機理與現代境遇[J].重慶社會科學,2015(5).

[5]范可.文化多樣性及其挑戰[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6]劉鐵娃.從倡導普世價值到倡導文化多樣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文明對話的努力[J].國際觀察,2013(2).

本研究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題批準號:D/2015/01/121)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文化多樣性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網絡自制劇及其文化多樣性缺失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