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壩:沙地荒原綠色傳奇

2017-10-25 10:34趙慧
民生周刊 2017年19期
關鍵詞:林海塞罕壩樟子松

趙慧

塞罕壩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產生上百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釋放的氧氣可以供200萬人呼吸一年,被譽為“華北綠肺”。

十月金秋,北京正北向內蒙古高原過渡的壩上地區已有寒意,但也正是秋意盎然、層林盡染的大好時節。北京攝影發燒友老石每年都會跑幾趟壩上,攜三五好友,拍遍壩上春夏秋冬,塞罕壩則是每行必經之地。

林海、高原、濕地、草場、野花……對于老石這樣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在塞罕壩鏡頭所至,皆是美景。這座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造林面積112萬畝,如果把所有的樹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12圈。

“這里的百萬畝林海和承德、張家口的綠廊連成一片,在首都北部構筑起一道牢固的綠色屏障,將渾善達克沙地南下黃沙死死擋在了河北最北端。這片林海每年為灤河、遼河涵養的水源,相當于10個西湖的蓄水量?!焙颖笔×謽I廳廳長周金中說。

創業,高寒沙地造林

塞罕壩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曾是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但由于后來大規模開圍放墾,加上外來掠奪、山火不斷,新中國成立時那里已是風沙蔽日的荒原。

塞罕壩甚至一度成為渾善達克沙漠的一部分,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上世紀中葉,沙塵從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頻頻南襲,緊逼北京城。為此,中央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林場。

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肩負“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從全國18個省份集結上壩,開始在高寒沙地上造林。

創業艱辛。塞罕壩冬季漫長,年均積雪7個月,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43.3℃,在這樣的苦寒地區造林尚無先例。最初兩年,由于缺乏經驗,第一批創業者種下的2000多畝落葉松成活率不到8%。

在王尚海、劉文仕、張啟恩等首任場領導帶領下,創業者們改進造林機械,改變傳統遮陰育苗法,以提高苗木成活率。1964年4月,林場選定最適合機械化種樹的馬蹄坑展開大會戰,所有人吃住在山上,大干兩天兩夜,在山坡上栽種落葉松。20天后,樹苗成活率達到96.6%。

正是那一年,19歲的陳彥嫻與其他5位女同學進入林場工作,這也成就了“六女上壩”的傳奇。據她回憶,男同志跪在雪地里采伐殘木,女同志負責拖坡,就是把殘木用大麻繩捆好,然后拖到山下。工作一整天,肩膀被麻繩磨得血紅,棉襖也磨破了?!拔覀儎撓铝伺旧仙絽⒓硬煞プ鳂I的歷史,男同志能做到的,我們女同志也做到了!”

此后,塞罕壩機械造林全面提速,最多時一年造林8萬畝。到1982年,塞罕壩超額完成20年造林任務,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萬畝,其中機械造林10.5萬畝,人工造林85.5萬畝,總計3.2億余株,成活率、保存率都創下了全國同類地區最高。

一代接著一代,接續55年,樹進沙退。塞罕壩林場林地面積由建場前的24萬畝增加到1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2%增加到現在的80%,最終實現了荒原變林海的夢想,使得在自然狀態下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修復的塞罕壩生態重現生機。

向石質荒山進發

相比同緯度的其他地方,高海拔、大風、寒冷、沙化,塞罕壩的地理條件很不適宜樹木生長。即便到現在,那里適合植物生長的腐殖層也只有十幾厘米,深處仍是沙土。年平均溫度零下1.3℃的荒漠,最初只有落葉松能生長。

1965年春天,后來擔任過河北省林業廳廳長的技術員李興源開始試驗引進樟子松。樟子松的家鄉在大興安嶺,耐寒、耐旱、耐瘠薄。經過3年的悉心培育和試驗,塞罕壩成功引種樟子松。如今,樟子松已成為塞罕壩第二大樹種,解決了干旱沙地造林的一大難題。

近年來,塞罕壩實施攻堅造林工程,開始向最后的近9萬畝石質荒山進發。青石板上種樹,成本高,難度大。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黨委書記劉?,摰膸ьI下,塞罕壩完成了樟子松常年造林、云杉育苗技術等多項課題研究,創造了石質山區造林綠化新模式,造林成活率提高了60%。

劉?,搶τ浾哒f,當年造林時,是按照每畝300多棵的高密度栽植落葉松,現在通過撫育間伐,要不斷地去掉次樹,選留好樹,每畝只保留十幾棵樹,然后再利用樹下空間栽上新樹。用這樣的辦法,實現了森林數量和質量的雙提高。

林場還大幅壓縮木材采伐限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木材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降到了50%以下。塞罕壩還把最擅長的育苗技術變成了產業,建成了8萬畝的綠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樟子松、白樺、油松、落葉松等多品種綠化樹苗。

林木蓄積量是反映森林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今,塞罕壩林場林木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用只占河北省國有林面積13%的林地,培育出占全省國有林蓄積量35%的森林資源,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分別達到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國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

青山變金山

如今,曾經的茫?;脑鷻C無限。塞罕壩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產生上百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釋放的氧氣可以供200萬人呼吸一年,被譽為“華北綠肺”。林場每年為灤河、遼河下游地區涵養水源、凈化水質1.37億立方米。

1992年,塞罕壩開始發展森林旅游業,近年來陸續建成濕地公園、木蘭秋狝文化園、塞罕塔、灤河源頭等景區工程。但是,為了不影響林場安全,塞罕壩將每年的游客量控制在50萬人以內,旅游開放面積僅占林場總面積的萬分之四。

通過發展綠化苗木、森林旅游等實現的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一半。塞罕壩林場森林資源總價值達到202億元,每年帶動當地實現社會總收入超過6億元?!叭眽蔚倪@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劉?,搶τ浾哒f。

在塞罕壩人帶動下,林場所在的承德市50多年來堅持全民造林,每年投入勞力都在10萬人次以上。特別是近5年,新增造林面積400多萬畝。目前,承德林地面積達到3417萬畝,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了10倍,森林覆蓋率由5.8%上升到57.67%,成為華北地區最綠的城市。

河北省承德市林業局調研員封捷然說:“承德已經從沙塵暴加強區變為阻滯區,實現了樹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抗擊風沙這場戰役中,承德這塊陣地,我們守住了?!?/p>

55年代代相傳,久久為功,塞罕壩不僅完成了最初“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更凝結成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明確要求把塞罕壩林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今年6月30日,在河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座談會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塞罕壩機械林場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要求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中對塞罕壩建設者給予了高度評價,這讓三代塞罕壩人備受感動,無比自豪。生態文明建設在總書記心中分量有多重,塞罕壩人肩上的擔子就有多重。中國夢,需要更多的中國綠?!眲⒑,撜f。

多次到塞罕壩采訪的河北日報記者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書華注意到,塞罕壩人對樹有著常人難以體會的感情。他們給孩子起名字喜歡用林海、建林等帶林字的名字,許多孩子的小名叫苗苗、森森?!叭藗冇眠@種方式來延續、傳承與樹的情緣,為的就是讓孩子們記住這片林海,記住他們永遠是塞罕壩人?!眅ndprint

猜你喜歡
林海塞罕壩樟子松
奮戰在塞罕壩的農大人
塞罕壩之歌
塞罕壩
塞罕壩樟子松幼林撫育與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關鍵技術
林海
塞罕壩點兵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