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醇,實現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

2017-10-25 04:44陳茹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7年9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

陳茹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性質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要求,在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語言的準確、優美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本語言的內涵、外延等,突顯語文課堂的醇正、醇厚、醇美、醇樸的特點,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堂教學;醇正;醇厚;醇美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5-0029-02

當下的語文教學,一些教師過多地把教學的時間放在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傳授與訓練上,而對文章的人文性、表達的情趣性等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因此,導致對學生人格養成教育的缺失。也正因為如此,一些課堂教學顯得無趣無味、呆板之極。語文是一門極有內涵的學科,課堂教學除了理解、體會語言的準確、優美之外,還應該從文本語言的內涵、外延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鑒于以上認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醇正、醇厚、醇美、醇樸作為自己的教學追求,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人格素養等方面都能得到明顯的提升。下面筆者主要結合教學實踐就這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醇正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語文課堂的確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變,活潑生動了、熱鬧多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更濃了,但課堂也復雜多了。許多語文課不像語文課,而是像思品課、政治課、歷史課等。這就喪失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因此,追求醇正的語文課就是要語文課上得像語文課,具有語文味。

如,蘇教版第十冊的《愛如茉莉》一文,主要通過對母親生病時父親的照顧以及發生在父母之間一系列行為的描寫,表達了真愛的含義。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獲得對愛的真正認知,了解愛的真諦,教師先從“愛是什么”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愛的理解;然后,教師再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打動自己的詞語或者句子,并反復閱讀,需要時在旁邊標注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最后,再讓學生就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進行交流,師生共同評議。這樣,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進行批注。這樣,他們真正走進了文本,不僅品味、感悟了語言,而且真正領會了文章的主旨與真諦,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針對課文的特點,教師主要把引領學生學習語言、品味語言、思考批注作為教學目標,讓學生體會課文的內涵。這樣教學,既符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原則,也有利學生的深入思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濃郁的語文味,是醇正語文的體現。

二、醇厚

所謂醇厚,簡單來說就是說語文課要有一定的厚度。這里的“厚度”指的不僅僅是學生對教材中字詞句段篇的深入研究,更是指對語言所包含的思想文化的研究。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對文本中有價值的語言細細品味,深入咀嚼,感悟其情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習得文本語言的精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具厚度。

如,蘇教版第八冊的《三顧茅廬》一文,主要通過對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描寫,表現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精神。在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課文描寫什么,或者劉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上,那課堂教學只是停留在淺表層面上,學生很難獲得對文中人物的真正認知。為了使課堂更具厚度,讓學生真正走進人物內心,在教學時,筆者這樣提出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文本?!皠涫且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的?”在教師的啟發與鼓勵下,學生抓住劉備邀請諸葛亮時一系列動作語言進行理解,真正感受到了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這樣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認知,讓課堂教學更具厚度。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為了讓學生對劉備的認知更全面深入,教師主要引領學生從重點詞句入手,深入品味、感悟。這樣,在對重點詞句的咀嚼中,學生的認知就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文本的內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了語文教學醇厚的特點。

三、醇美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品味語言之外,還應該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情境美、意境美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找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地方,讓學生欣賞美、理解美、感悟美,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

如,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主要通過對北大荒景色的描述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大致了解的基礎上,筆者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北大荒秋天小河、原野的美麗景色。這樣,學生很容易被這種情境所感染,并不由自主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這時,筆者趁機追問:“北大荒的景色真美??!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讓大家也感受到這種美嗎?”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很快進入美讀課文的環節,獲得了美的享受。

美文須美讀。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根據課文的性質特點,采取了情境渲染法,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欣賞美。這樣,從欣賞美、感悟美、理解美到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美,讓學生在美中走了一個來回。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真正受到了美的感染與熏陶,使語文課堂顯示出醇美的特點。

四、醇樸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不管課堂教學如何變革,也不管課堂教學形式是如何熱鬧,都脫離不了對聽說讀寫的教學。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回歸醇樸,即真正從學生的學情來組織教學。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渾然天成,讓學生學有所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蘇教版第五冊《石榴》一文,主要通過對石榴的描述,表達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三年級正是處于寫作的啟蒙階段,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應把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作為自己主要的教學任務。首先,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思考:“你見過石榴嗎?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樣來描寫石榴?”其次,在學生述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來學習課文,并說說通過閱讀課文自己有什么收獲。在教師的啟發與鼓勵下,有的學生說自己知道了要按照一定順序來描寫;有的學生說要表達出自己對這種水果的喜愛之情;還有的學生說要抓住這種水果的色、香、味等來描寫。最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片段或者整篇課文進行仿寫。這樣,讓學生讀讀說說、聽聽寫寫,真正把語用教學目標落實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時,主要依據課文的性質特點,采取了讀寫結合的方法,雖然沒有多媒體、合作交流等一些活潑熱鬧的教學形式,但真正地為學生著想,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展開教學,使語文課堂顯示出醇樸的特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把語文課教得像語文課,真正把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訓練落到實處,教出語文課的厚度、美感等,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李軍.找尋越派語文課堂的醇味[J].文學教育(下),2014(4).

[2] 俞東江.醇味課堂:追尋如酒醇香的語文味[J].小學語文教學,2016(3).

[3] 陳海燕.牢記語文教學的根本[J].語文學刊,2008(24).

(責編 韋 雄)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
從“會讀”到“會寫”的課堂教學策略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高校課堂教學探討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活與實
課堂教學中示范應注意避免的四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