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發問能力

2017-11-14 10:57袁江濤
西部論叢 2017年4期
關鍵詞:樂趣時間環境

袁江濤

摘 要:每位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要讓他們的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必須要我們老師給予機會,努力的去挖掘,創造互動課堂,讓其充分的體現出來,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關鍵詞:環境 時間 樂趣 方法

課堂本是一個師生相互交流的過程,而傳統語文教學中,“滿堂灌”使課堂失去了生機。久而久之,學生沒有學的欲望,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完全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要改變這種課堂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發問,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內心對知識的渴望,點燃學生思維智慧的火花,己成為我們當代教師的首要任務。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如何的操作呢?根據我自己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給學生問的環境

要讓學生發問,我們老師就要去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從態度上與學生拉近,做到尊重學生,從語言上做到平和,把學生與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做學生的朋友,保持良好的耐心和愛心,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從校園生活的點滴做起。如課間,與學生交談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與學生一起做游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課堂的提問打好基礎;課堂上,學生提不出問題,應以平和心態對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讓他再試試,他們可能就行了。就算是一些微小的進步,我們也應予以鼓勵。如果在你等待之后,學生的提問若偏離,或者出現和別的同學重復的現象,我們也不能去批評學生,應該肯定其動腦的行為,學生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后,總有一天會給你帶來一份驚喜。長久如此,在這樣和諧寬松的環境下,學生會對我們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情緒上的安全感,心理上的輕松感。課堂上,自然也會消除緊張、膽怯的心理,從而敢于提出問題,把自己心中想要明白的許多個“為什么”一下全部倒出來,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充分的展現自己,這也將為你有效的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給學生問的時間

一開始,學生敢問了,個個躍躍欲試,面對這些小手,我們要有耐心,給他們機會。他們可能會有許多問題,可能會提到課外去,自然也會耽誤許多時間。此時,一定不要阻止學生去問,所提出的問題,如果有同學預習了,可能馬上就能回答上來,班里有學生能做的,就讓其去做,不能的話,老師可以將問題作為班級探究的問題,如偏離太遠,老師可以解答,以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樣才能保護學生發問的積極性。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先說,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如寫作手法上的,故事情節上的,人物資料上的,……讓他們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因為問題比較凌亂,所以下來我會和學生共同歸納,將其統一整理,然后板書黑板之上,學生如果能馬上解決的,可以完成的,就讓其解決,不能解決的,讓學生再讀課文,放在后面學習過程中。學生再讀的時候,自然會留心這個問題,也就更用心了,同時,提問題的學生看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問題如此重視,就會樹立起自信心,自然會爭取展示機會,積極思索??梢?,一開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是不可少的。

三、給學生問的樂趣

樂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在課堂上獲得快樂,才不會覺得做這些事是一種負擔,自然會主動發問??墒?,如何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提問的樂趣呢?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同時,小學生都喜歡聽老師夸獎自己,應抓住學生的心理,所以“夸”對于他們來說很重要,在課堂上,我會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用豐富多樣的語言去表揚,如有些學生問題能結合課文,恰如其分,我會從正面表揚他善于思考;有些同學能圍繞課文提出課外的知識與資料,我會夸獎他們的思維寬闊;而有些同學所提問題偏離過遠,或毫無意義,我不批評,會從側面尋找優點,如聲音洪亮,語言流利等,加以表揚,不能使其積極性受到挫傷,也要讓他從中有所收獲。如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叫趙可,頭腦聰明,但平時上課總是游手好閑,時間長了,同學們對他也是不屑一顧。有一天,我們在學習《天路》一課,同學們便針對課題開始了激烈的爭論,有提問的,有補充的,熱鬧非凡,而此時的他也舉起了手,我把他叫了起來,在同學們的嘻笑聲中,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天路是不是上天的路?”很顯然,平時不愛學習的他一定沒有預習課文,或是沒有看資料,引起了班里同學的一陣哄笑,此時,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對他說:“不是。你想知道嗎?那可要在后面的學習中認真一些了。下課可要告訴我是什么了?!币惶谜n下來,我再問他時,他竟回答出來了,于是我表揚了他,他嘿嘿的笑了。從他的笑容中我也感覺得到,他獲得了快樂。從此,他也變了,現在的他己經能在課堂上提問了,雖然有時提的比較簡單,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更優秀的。

四、給學生問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己樂于思考,敢于發問,我們老師就教給方法,使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針對不同課文,我也會引導提不同的問題。針對四年級學生,我先教給他們提問的三種形式,“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讓學生在學時心中便有了模式,所以,學生一開始都會從這幾方面考慮。如講《包公審驢》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問,學生便提出了“包公是誰?”“為什么審驢?”“怎樣審驢?”,然后我讓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課文大意,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學生的問題有如一只只觸角伸向文本的字里行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文本,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大大地提高閱讀效率。隨著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自己一上課,便知道自己怎么做,怎么去提問,課堂也隨之活躍起來。

其次,是根據不同課文特點做不同引導。如講《春潮》一課時,我會引導學生針對文章的條理進行提問,如學生會問“這一課先寫的是什么?后寫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么先寫春潮的形成,后寫春潮的氣勢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思考下,便于學生更好理解作者的思路。

總之,質疑是思考的起點,“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庇纱?,我們也可以推出學生如果不疑則不進。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問,把自己對課文的疑惑提出來,才能使他們的思想更靈活,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上的效率。

參考文獻

吳效峰《新課程怎樣教∏》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版

猜你喜歡
樂趣時間環境
環境清潔工
提高農村小學生習作水平點滴談
時間消滅空間?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漫觀環境
“樂趣”
論環境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