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關鍵環節,切實提高制度執行力

2017-11-17 08:11楊文俊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執行力權力監督

楊文俊

制度是堤,落實是金,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貫徹執行。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果制度缺乏實際的執行效果,我們反腐倡廉的防線也將會是一盤散沙,我們的各項事業都將會一事無成。

一、當前制度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制度的制訂和完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制度的制訂不切實際,可操作性差,有些制度照搬照抄,死搬硬套,不符合實際操作;有些制度冗長重復,難以執行。有些單位、部門未能理解內控制度的根本意義,認為制度內容越來越多,涵蓋面越廣,從而導致制度冗長、重復,導致制度的中心不夠明確,所以在執行中不易被理解,不能很好地執行;制度相互矛盾或未能涵蓋所有內控環節。在完善制度過程中,各部門只注重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忽略了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導致了制度之間存在矛盾或形成制度盲區。

二是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表現為過于細化、量化、標準太高太嚴等。這樣要么使制度執行起來十分困難,要么使制度執行的成本非常大。過右就是過于籠統,說明不清,標準不明。執行起來要么不知約束誰,誰違反了制度,要么缺乏參照,自由裁量權過大。從有利于執行的“度”看,制度要實現寬與嚴、質與量的辯證統一。

三是制度執行程序煩瑣。程序在制度執行中是必不可少的,適當的程序對制度執行的質量有保證作用。理論上講制度執行程序的基本模式有三種:鏈式、環式、輪式。不同制度執行程序模式有其適應性,適合不同的具體情況。當然大多數制度執行并不是單一模式,而是多種模式的共用。程序與程序之間形成執行的層次,與其相對的是執行的幅度。層次與幅度之間要求和諧。一項制度執行,其中的程序過多、制度執行的層次過多,勢必形成邊際成效下降甚至為負,對制度執行起負面作用。

四是制度變化連續性不夠。制度變化一方面是指對制度中部分內容的修改調整;另一方面是指一種制度取代另一種制度,這是制度的一種質變。制度更換越頻繁,需要化解的成本越來越高,新制度安排難度越來越大。制度朝令夕改,沒有經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倉促出臺,往往讓執行者和遵守者均無所適從。

五是是隊伍素質不高,執行力差。一些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淡化,對自己的要求放松,執行制度不能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而是看人下菜,量體裁衣,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對己不利的就束之高閣,搞實用主義,致使領導的“風向標”失去作用,嚴重影響了制度的執行力;另外部分干部、職工缺乏責任心,存在實際工作中憑主觀意識工作的思想傾向。

二、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嚴重影響

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因腐敗紛紛落馬,其中有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的因素,重要的原因還是不能有效落實相關規章制度的結果。公積金、扶貧濟困金等專項資金被大量挪用、貪污,不是沒有制度的約束,而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此菩〉倪`規違紀行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從而導致更大的腐敗現象產生,此種案例也不乏少數。

三、把握關鍵環節,切實提高制度執行力

(一)準確把握當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著力點

一是緊緊圍繞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推進制度創新,從制度上堵塞滋生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漏洞。二是緊緊圍繞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制度創新,從制度上減少權錢交易的機會和空間。三是緊緊圍繞黨務、政務、廠務、事務公開推進制度創新,從制度上規范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并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四是緊緊圍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制度創新,從制度上保證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二) 構建好的制度

一是制度建設既要有針對性,又要具備延展性。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和延展性是相輔相成的,針對性提高了制度的效用,而延展性則拓寬了制度的涵蓋范圍,使制度本身更加嚴密。二是制度建設要有前瞻性。制度建設重在防范,既然要防范,制度設計就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三是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強化制度的可操作性。首先要提高制度的系統性。制度建設有大局觀,既要縱橫交錯,又要涇渭分明,織嚴制度網絡。讓制度之網恢恢,疏而不漏。其次提高制度的效用性。

(三)處理好制度執行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關于制度執行的原則性與靈活性,原則性是首要、主要的。制度執行的原則性即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而制度執行的靈活性是指在不違反制度基本原則的情況下,“變通”某些具體實施措施。制度執行的靈活性表面上是對制度的不作為或弱作為,但實質上是動態地對制度的維護,異曲同工,與原則性達成的目標是一致的。

(四)強化宣傳教育,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是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發揮各種新聞媒體的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在制度執行中的積極作用。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環境,規范、協調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的行為,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從理念上、情感上認同各項規章制度,自愿、自覺地遵守規章制度,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工作目標。

(五)建立制度執行的監督、考核和追究機制

一是加強群眾監督。要從群眾最關注、權力最集中的領域、部位和環節入手,真正把公共權力和公共事務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制約之下,防止決策失誤、權力失控、行為失范,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二是加強專門機構的監督。專門機構的監督,是指包括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行政監察機關以及檢察機關的監督,它在監督體系中處于核心和關鍵的地位。三是加強輿論監督。要重視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加強新聞部門的建設,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新聞工作者對制度執行的輿論監督,保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建立制度執行的追究機制。一是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形成良性的責任追究導向。二是嚴格遵守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閉環效應。三是嚴格運用責任追究成果,將責任追究與干部運用、年度考核相結合。

“古今興盛皆在于實,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法嚴則風氣正,法馳則風缺歪”。制度執行的力度決定了我們工作的實效,只有真正做到制度建立更加科學,執行者自覺置身于制度規定之下,制度執行的監督、處罰措施更加有力,才能有效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才能既保證權力高效運行,又保證權力正確行使。endprint

猜你喜歡
執行力權力監督
測測你的執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什么是四個監督?
領導力是執行力的“定海神針”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領導權力的特性與影響
落實依法監督、科學監督、高效監督
持刀人
提升執行力 做行動的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