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戰化視域下牽引橫越繩索設置研究

2017-12-07 01:51余曉勇
軍事體育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滑輪組受訓者分隊

余曉勇

(特種作戰學院 一系,廣東 廣州 510500)

實戰化視域下牽引橫越繩索設置研究

余曉勇

(特種作戰學院 一系,廣東 廣州 510500)

通過教學實踐,解決了牽引橫越繩索設置不簡捷和繩索不能回收等問題;使牽引橫越訓練更貼近實戰。

牽引橫越;繩索設置;實戰化訓練

牽引橫越是將繩索兩端固定在山澗、河流等障礙物的兩側,使其橫跨于障礙物之上,人體在繩索牽引下,手腳協同從繩索的一端通過到另一端[1]。牽引橫越作為通過障礙的一種方式,在行軍作戰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在山地作戰中應用更為頻繁。實戰中分隊遇到山澗、河流等障礙,在無保障人員情況下,分隊自身如何架設繩索-又如何回收繩索呢-這是攀登實戰化訓練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對牽引橫越繩索的設置及回收技術進行研究。

1 繩索設置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部隊訓練現狀來看,還停留在單個技能訓練階段,缺乏實戰環境下的綜合運用;如將其置于實戰中,官兵單個攀登技能無法充分發揮。

1.1牽引橫越訓練現狀

目前分隊開展牽引橫越訓練,通常作為綜合障礙場中的一個障礙物,而牽引橫越作為單獨課目則較少開展。在牽引橫越訓練時,通常以提高受訓者的個人橫越能力為主,而對橫越繩索設置則不夠重視,繩索固定和回收均由保障人員完成。這與實戰要求不相符。

1.2繩索設置存在問題

目前,繩索設置存在以下二個主要問題。

1.2.1 繩索固定問題

目前橫越訓練中,繩索固定通常由保障人員設置,且參與緊繩人員較多(7~10人),有時還使用車輛進行拉拽;在固定繩索兩端時,不使用繩結技術,利用鐵絲進行固定。若分隊在敵后作戰,在無后勤保障時,分隊則無法利用牽引橫越技術通過障礙物。

1.2.2 繩索回收問題

在繩索設置時,保障人員通常是把繩索兩端固定。受訓者通過障礙物后繼續執行任務,通常對回收繩索不作要求。若分隊又遇障礙物,則無橫越器材通過障礙。

2 實戰化視域下繩索設置

為解決以上問題,需在實戰環境下,牽引橫越訓練要滿足作戰任務所需,繩索固定及回收技術是關鍵。因此,通過長期的攀登教學實踐與研究,繩索設置應符合安全、簡便和快速的要求。

2.1繩索固定

在繩索固定中,關鍵技術是收緊繩索。為了解決以上收緊并固定繩索問題,現采用抓結技術和滑輪組省力系統。

2.1.1 抓結可固定繩索

抓結打法:繩套圍繞主繩纏繞3~4周后,將繩套內環穿過外環拉緊即可[2]。抓結是助力性繩結,常用于自我保護或緊繩(圖1)。

目前部隊通常有兩種緊繩方法。一是在較多人員拉緊繩后松手時,繩索會有所松動,增加了橫越的難度;二是利用軌軌(GG)緊繩,可較好地收緊繩索,但拉拽力量較大時,軌軌可能會斷裂(在教學實踐中已出現過此類現象)。為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可采用抓結技術來彌補其不足。

抓結技術有以下優點:一是當緊繩時,抓結向前推移,當松開繩索時,抓結固定繩索,可防止繩索松開;二是抓結與繩索間為軟對軟連接,避免了軌軌與繩索間硬對軟連接,確保了繩索的安全性。因此,利用抓結技術固定繩索較為安全、簡便。

圖1 抓結

2.1.2 滑輪組系統可省力

針對緊繩時人員過多或車輛拉拽等問題,可采用滑輪組省力系統,在拉繩人員少的情況下,也可達到緊繩的目的,較好地解決了緊繩問題。

滑輪組系統原理為:在繩索上打兩個抓結,分別扣入鐵鎖,把繩索再扣入鐵鎖內,爾后2~3人拉繩,形成了1/3滑輪組系統,此拉力相當于5~7人拉拽的力量。也可根據需要,在繩索上再加一個抓結,形成1/5滑輪組系統,依此類推(圖2)。

圖2 滑輪組系統

2.2繩索回收

繩索回收技術可為部隊連續橫越障礙提供便利,以提高其機動能力。

2.2.1 解脫結可快速解脫繩索

目前部隊在固定繩索時,固定兩端后解開需較長時間,不利于部隊隱蔽和機動,從而影響其戰斗力。為解決此問題,采用解脫結技術,可快速解脫繩索,為部隊快速機動提供技術支撐。

解脫結打法:將主繩穿過固定物后,右手抓握短繩向外翻轉形成一繩環,之后右手從該繩環內取長繩并形成繩環,再從繩環內取短繩拉緊即可。[2]解脫結起固定作用,拉解脫結繩尾端即可解開繩索,常應用于繩索回收,其優點為能快速解開繩索(圖3)。

2.2.2 拉拽繩索回收便捷

在牽引橫越訓練中,當最后一名受訓者橫越前,把輔繩連接橫越繩索的解脫節的尾端,完成橫越后,用力拽輔繩以解脫橫越繩索,回收繩索以備下次橫越障礙時使用。(圖4)

此技術可避免最后一名受訓者回收繩索后攀越障礙或泅渡過河等問題,為分隊機動贏得時間。

2.3教學實踐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已檢驗了利用以上繩結技術來固定繩索的安全性和解脫繩索的可行性。如:為檢驗抓結的牢固性,利用1/3滑輪組系統,在7人(通常2~3人)拉緊繩后,抓結還可牢固地固定繩索不會滑動或斷裂,證明了其固定繩索的可靠性;繩索固定后,利用解脫結技術,繩索回收率達98%以上。

圖3 解脫結

圖4 繩索回收

3 小結

牽引橫越技能可提高部隊機動性能,但其繩索固定及回收技術是部隊訓練的薄弱環節。通過教學實踐及研究,這種繩索固定及回收技術是可行的。主要解決了以下三個重要環節:一是利用抓結技術,解決了緊繩后繩索滑動的問題;二是利用滑輪組系統,大大地減少了緊繩人員數量;三是利用解脫結技術,解決了繩索不能回收的問題。

[1] 總參謀部第二部.攀登技術[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2] 解文杰.軍事攀登[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2.3

SettingoftheTractionRopeCrossinginViewofTheActual

YU Xiao-y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Special Technic,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01500,China)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found a good solution about the proble of the crossing rope such as the rope can not be recovered making traction across closer to th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traction rope crossing; setting; combat training

G808.12

A

1671-1300(2017)03-0013-03

2016-07-06

余曉勇(1975—),男,江西南昌人,講師。研究方向:軍事攀登教學與訓練。

猜你喜歡
滑輪組受訓者分隊
滑輪組的裝配
網球訓練中多球訓練法的實施探索①
由易到難識滑輪
如何延緩隊列訓練中的疲勞現象
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
新編制下陸軍信息通信分隊保障能力評估模型
一輛東風EQ2102N型汽車空調不制冷故障診斷
印度:將招收女戰機飛行員
在上饒集中營女生分隊的日子
俄第二批護航分隊返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