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音樂在中學音樂教育實踐中的路徑初探

2017-12-10 15:51蒲漢杰
師道·教研 2017年11期
關鍵詞:粵曲粵劇嶺南

蒲漢杰

嶺南音樂是我國民族民間傳統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教育承載著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責。本文通過探究式教學、利用社區資源教學、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為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嶺南音樂教學實踐開拓出適合的路徑。

一、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嶺南音樂

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對實驗學校的部分初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學階段的孩子大多數不喜歡嶺南音樂,原因主要是對嶺南音樂文化不甚了解,他們熟悉的嶺南音樂可能只是每年春節期間大街小巷、商場里播放的應節粵語歌曲。如果我們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他們有可能永遠對民族音樂產生排斥。

因此,我們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嶺南音樂。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探究式教學——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探究。探究式教學為學生設計探究主題、內容,讓孩子們自己組成研究小組,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找資料、獲取概念、形成知識體系,并在每節課上將各自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講解和展示。小組間的良性競爭能促使學生們在研究的路上越走越遠,對嶺南音樂的認識越來越深,構建起的知識體系在相互交流和展示中得到完善。

二、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學生感受嶺南音樂

白云區一直以來有著濃郁的粵劇氛圍,遍布城鄉的“私伙局”達到50多個,區域內的“升平社學”“舞龍”“舞獅”“賽龍舟”以及“客家山歌”比賽等活動豐富。這都是我們開展教學的有利條件。

為此,我們根據不同實驗學校的研究主題和資源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實地考察,邀請藝術名家或民間藝人到學校演出、開展講座等。例如,石井地區的學校參觀探究基地“升平社學”的曲藝社、金鴻舞獅隊,了解石井鎮街在舞龍、舞獅、扒龍船、粵曲粵劇等方面的成績,了解“升平社學”的歷史和社會作用等;在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紅線女老師粵劇動畫片《刁蠻公主戇駙馬》走進校園展演,粵劇名家走進校園開展粵劇專題講座;同和中學組織學生參觀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還將握山村的一位民間老藝人請到學校,為老師和學生傳授“石琴”技藝,并將“石琴”加入學校管樂團的演奏中。學生近距離感受嶺南音樂文化的藝術魅力,對學生興趣引導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嶺南音樂

在課題實踐研究的課堂教學環節,我們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從一開始的不敢、不愿意,到后來的敢于、樂于表演,使老師們對嶺南音樂的傳承多了一份信心。

藝術實踐的有效與否關鍵在于目標設定的適切性,我們實踐的目的不是要學生達到多高的演唱、演奏技藝,而是引導學生體驗作品、感受藝術魅力、獲得情感共鳴。因此,在粵劇、粵曲、客家山歌的演唱教學方面,重在使學生感受不同曲種的風格特點、藝術韻味;在潮州鑼鼓、舞龍、舞獅等教學方面,重在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節奏鼓點;在民間器樂教學方面,重在使學生體驗民間傳統樂器的音色特點等。當然,在學校藝術團隊的教學排演要求上,主要以作品的完整呈現以及藝術的表現為重。

四、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領會嶺南音樂傳承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教師實施教育的主陣地,在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教學特色和模式,也出了一批優秀研究課例。為在全區范位內形成影響,我們開展了優秀研究課例成果推廣活動,精彩的課堂獲得了教師們的高度評價。

如教學《追尋失落的廣府說唱》,教師從粵曲的念白入手,從節奏訓練導入,從粵曲分角色演唱,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通過結合視頻、圖片等資料的呈現,讓學生感受廣府說唱藝術的魅力,也同時了解廣府說唱藝術的歷史及傳承的意義。

嶺南音樂的課題實驗研究以及課題成果觀摩推廣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們看到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致以及表現出的良好素質,認識到傳統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教學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只要我們將學生帶進這扇藝術的大門,他們會逐漸喜歡甚至愛上傳統音樂藝術。只有教師們真正重視并自覺肩負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責任,使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美,教育就會水到渠成,藝術教育的價值就能夠完美呈現?!颈疚臑閺V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第三批規劃課題《中學音樂學科嶺南音樂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研究成果,有刪改】

責任編輯 韋英哲endprint

猜你喜歡
粵曲粵劇嶺南
憶嶺南
SINGING THE CHANGES
雨嶺南
談當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傳統粵曲——以《昭君出塞》為例
粵曲《回歸頌》
粵劇排場與粵劇傳承
1949—1951年粵劇“戲改”
粵劇傳承中的“變”與“不變”
粵曲情結
易說嶺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