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途徑

2017-12-10 16:03鄭虹
師道·教研 2017年11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校本語文課堂

鄭虹

語文課程要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承,就要讓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造力量,盡情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只有拓寬課堂的內涵和外延,將語文課堂與生活高度融合,通過生活舞臺鞏固和拓展語文課堂所學,將語文素養和生活體驗、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個體生命成長融合,才是語文學科帶個生命個體的終身烙印,才是核心素養培養,才是傳統文化傳承。

一、“校本課程”帶動

學校的校本課程往往能體現開發課程的教師特長,體現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這些課程還體現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生活氣息。語文學科開設的校本課程更是將許多經典的文學性的內容化成了生活氣息濃厚的活動性課程,讓學生樂在其中。如“對聯文化”課程,將生活中的對聯引入課堂,從對聯的貼法、音韻、平仄、寫法等方面入手,拉近了對聯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學得情趣盎然,寫得有聲有色?!爸鞒秩司銟凡俊闭n程,從演講的技能、方法,演講稿的寫法,主持的要求等方面入手,每堂課從即興演講或備稿演講的角度進行訓練,穿插主持、點評、語言規范訓練,借助學校升旗禮、大大小小的活動主持平臺、形形色色的課內外演講比賽等,將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與校本課程開展緊密結合,讓學生學到了生活中必備的語言表達技能。這些校本課程架設了語文學科與生活橋梁,讓語文學科的傳統文化滲透功能,在生活的舞臺上綻放異彩。

二、“傳統節日”融入

中國傳統節日有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講究,蘊含著深深的傳統文化烙印。我們在過這些節日時,就會想起古人的那些詩詞、篇章。這些詩詞、篇章展現的是我們的祖先在過歲時節令時的場景、文化風俗和情感,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生活情感,是西方的節日所不能替代的?!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每每中秋佳節時分吟誦這樣的詩句,哪個在外的游子不會牽掛家人,不懷念家鄉的美味,不想念團聚的種種活動呢?“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陰歷九月九日為九九重陽節,在這樣的節日里我們的生活里總少不了登高、喝菊花酒、賞菊花、插茱萸、賞美景、敬老人。詩詞、篇章不僅僅是背誦、積累的知識,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儀式在生活的再現,是情感的寄托、是一種傳承。

三、“地方文化特色”滲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孕育的文化特色也不盡相同。廣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她既有自己的嶺南文化特色,還隨著外來人口的涌入帶來了各地的文化特色。為此,拓展語文課堂,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就變得意趣盎然。如“探究姓名背后的秘密”活動,從學生的名字入手,了解自己姓名的含義、象征、家庭寄托等,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展示了親子雙方的書信、口頭表達能力,更展示了個人姓名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家庭傳統文化?!凹亦l的味道”活動寫作,學生積極投入?!皩ふ夷甑奈兜馈睍r間探究活動,則呈現了濃濃的嶺南春節氣息,讓學生欲罷不能。

四、“家庭活動”拓展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子宮,豐富有益的家庭活動能拓展孩子語文學習視野,更能有效實現語文學科中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到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涉及中國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的篇章不少,每學期學習之前,可以利用假期,結合家庭實際條件,讓孩子選擇最感興趣的名勝古跡去參觀、游覽,游覽之前先閱讀文章、搜集有關的其他介紹,從書本到實地進行感受,并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進行游覽日記的撰寫,這樣全方位的刺激,孩子一定會對中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充滿無限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這比課堂單純的說教來得更深入、有效。在傳統節日越來越缺乏儀式感的時候,家庭更應該借助傳統節日進行相關活動,讓孩子繼承傳統。同時,家庭活動中的日常讀書氛圍營造、讀書習慣培養也是語文課堂的拓展,親子閱讀重要的在于大人自己也愛閱讀,不是簡單告訴孩子哪些要背誦,哪些要考試,那樣只會徒添孩子對閱讀的厭惡感,有了好習慣,閱讀成了一種家庭風氣、生活方式,傳統文化傳承就不在話下了?!颈疚臑閺V東省十二五教育規劃課題《教學領導理論指導下的初中校本課程建設》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2YQJK068;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以文化為通道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學習水平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1201543374)】

責任編輯 羅峰endprint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校本語文課堂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