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017-12-10 18:06李文忠
師道·教研 2017年11期
關鍵詞:農村數學過程

李文忠

提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鞏固課改成果、推進課改持續深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筆者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理論的指引下,從一線教學過程中探索和思考,從五個方面談一些粗淺認識。

一、理論武裝,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在農村學校,理論學習是教師薄弱的環節。根據這種現象,我們預先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用理論武裝教師的專業水平,主要采用集體備課和專題研討的形式。把教師們在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及學生反饋上來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研究。通過對教師專業知識的理論武裝,產生了教學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二、精心預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欲望

在農村學校,我們會普遍遇到:學生比較靦腆,回答問題不完整或不按要求做好相應的預習準備等情況。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我們應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他們各敘己見,把課堂從以前教師一個人講的 “一言堂”變為以學生為主的“群言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課堂的情景預設和課堂效果生成就尤為重要。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玩具、圖片、水果等,然后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從而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解,能夠真正靈活運用數學。

四、利用形式多樣教學資源,講教學實效

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看,對處于動態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诖?,在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把教學過程中動像和靜像有機結合起來,抓住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現的優點,把教學內容中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小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為教師提供教學內容借鑒和學習的平臺。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把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像動畫片一樣“動”起來,豐富枯燥無味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真正的“活學、活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激發主動參與熱情

2011年新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谛抡n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于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在課改前的課堂教學上,學生基本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從“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循環過程;而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中,逐步體驗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評價——傾聽——激勵”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過程體驗中互相啟發,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在活動中學會團隊合作;真正做到從“個人英雄主義”轉化到“團隊合作”共贏。特別要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持做到三個“不”,一是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二是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三是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理解和感悟,從而提高農村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農村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找準起點,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富實效,讓有效的數學課堂充實農村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責任編輯 韋英哲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村數學過程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贊農村“五老”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