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探析

2017-12-27 14:55張騰令
新商務周刊 2017年24期
關鍵詞:學業應用型體系

文/張騰令

?

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探析

文/張騰令

南昌工學院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評價模式對于大學英語精讀課程已不能全面評價應用型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本文將傳統的考試形式與現代的非測試形式相結合,構建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旨在提高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的教學效果,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PAD;大學英語精讀;多元評價體系

在移動互聯已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時代,大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取方式和渠道已成多元化態勢,傳統的教學模式制約了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精讀是大學基礎英語課程的重要部分,對于提大詞匯量、知識面,提高英語語境下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如:聽、說、讀、寫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而對精讀課程的科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傳統的以測試為主的評價體系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已不能全面評價大學生精讀課程的學習效果[1]。所以,深入研究符合時代特點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已成為重要的方向。

1 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特點

1.1PAD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

所謂的“PAD”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將英語精讀課堂的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用來教學另一半用來讓學生圍繞上堂課老師布置的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對分課堂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來吸收消化老師傳授的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來培養并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這種啟發式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既充分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又體現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引導作用,更有利于提升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的教學質量[2]。

1.2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特點

1.2.1討論主題的策劃是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的關鍵

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中,與傳統模式比較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用課堂討論這一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可以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共同提升。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老師對討論主題的確定和策劃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與大學英語精讀相結合、主題鮮明、符合時代特點的熱點話題更有利于課堂討論活動的開展。

1.2.2小組合作學習是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的核心

在討論過程中,按照小組合作模式的理念,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主要以英語基礎、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為主,每個小組中也安排一到兩名后進的學生,通過這樣的安排確保每一個小組的人員結構與英語水平相當。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充分交流討論,既能鍛煉自己的表達、理解能力,又能從中學習其它同學的思路、學習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經過全員參與的討論學習,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引導,對于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來說,更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精讀中的詞匯、句型、語法以及英語國家的人文歷史的掌握。

2 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構建

2.1目前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精讀評價的現狀和特點

語言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加速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交流的語言得到了廣泛的認知。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突出英語的交際功能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這種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通過實際的交流討論培養并鍛煉應用型高校大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讓英語真正成為交流的工具[3]。

而目前,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精讀評價主要以傳統模式為主。通常情況下,應用型高校學生的英語精讀評價成績來直接決定,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組成,期末考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70~80%,而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30%。傳統評價模式下,期末考試主要通過試卷的設計來考察學生對大學英語精讀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試卷測試的方法主要以讀寫能力為主,極少涉及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傳統模式的評價過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考試成績這一結果,對于學習過程卻關注較少。此外,考試成績對于學生來說,存在偶然和影響的因素較多,而不可能完全體現出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考試成績很好,但英語實際水平和實用能力較差;而有的考試成績不是很好,但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卻很強。

2.2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構建

任何一種評估方式都不可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所以面對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的評價來說,必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將傳統的考試形式與現代的非測試形式相結合[4]。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等級評價為主的原則,評價體系涉及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的教學內容、方式、學生學習等全方位的過程,圍繞PAD教學模式的課堂吸引力、問題討論的參與率、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思維能力的拓展等方面分類進行評價指標的設定,按照每一類指標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判,將各類指標結合其所占的權重,最終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

3 結語

精讀是應用型大學英語基礎課程,意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而教師應該在進行形成性評價時多渠道地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需求與問題,努力提高英語精讀課程教學的質量,基于PAD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學業多元評價體系,能幫助應用型高校大學生提高他們自評、互評能力,培養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成為真正的獨立的語言學習者[5]。

[1]楊利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張博雅.對分課堂: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科學與財富.2015(12).

[3]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

[4]趙華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6(13).

[5]胡夢縈.“對分課堂”下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新[J].當代教研論叢,2016(5).

校級教改課題

猜你喜歡
學業應用型體系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三個體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堅戰
談學業不良學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數據挖掘的學業預警模型構建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學改革與實踐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