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2017-12-28 14:50王紅梅
教師·中 2017年11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教育民族院校構建

王紅梅

摘 要:民族團結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關鍵性因素,民族團結教育也是民族院校關注的重點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民族院校在民族團結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文章通過對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深入探究,分析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問題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有效的課程體系構建方案,旨在促進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進而實現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

關鍵詞: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和諧共進也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重要指導理念。針對大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民族院校的學生更多來自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也是新時期的重要教學任務。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民族教育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構建完整的課程教育體系,能夠將教學理念融合到各學科教學環節中,形成系統性的民族團結教育是保證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選擇,因而為民族院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探索新型教學途徑,對民族團結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研討具有重要意義。

一、目前民族院校在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課程教育定位模糊

教學目標是決定教學內容的關鍵影響因素,準確的教育定位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目前民族院校針對民族團結教育問題卻普遍存在課程教育定位模糊的問題,導致民族團結教育缺乏準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的引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針對民族院校規定應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進行民族團結教育,而教育部并沒有對相關課程進行明確的規定,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缺乏明確的政策規定作為引導,如果將其定義為政治理論課,則需要將其納入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在其他方面卻缺乏相關的教育內容對其進行輔助,針對民族團結教育難以形成系統化教學教育,而如果將其設立為單獨的課程體系,卻僅能將其歸納為公共課程,難以實現民族團結教育的普遍性,課時安排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證,課程性質以及體系定位的模糊,制約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開展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1]。

2.實際教學內容與專題教育存在脫軌現象

很多民族院校都將民族團結教育與思想政治課程歸結為一個教學體系,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主,而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只是分散在這些教學內容中,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且都是輕描淡寫的簡述,教學內容難以形成綜合性、連貫性的教學體系。民族團結教育既沒有明確的教學框架,又沒有多元層次教學內容充盈內在,大學生進行民族團結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無法對其理論體系以及教學內涵做到深入理解,這種缺乏科學性的教學模式也促使學生忽視對于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影響了民族團結教育職能的實現。

3.民族院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缺乏教育資源的深入挖掘

民族團結教育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氛圍,能夠形成課程教育與氛圍教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而目前民族院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卻缺乏對優質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對于自身存在的民族團結教育優勢沒有充分認知。來自全國的少數民族師生便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基礎,很多高校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扶持政策的投入,但是這些教學資源卻沒有發揮自身的應用效能,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學活動,導致教學資源的閑置,民族團結教育被沒有被有效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2]。

4.民族院校缺乏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

大學教育需要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將教學理念進行深化。教育實踐也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環節,很多民族院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卻忽視了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有些院校沒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有些院校的教育實踐活動與宗旨存在較大的差距,民族團結教育的教育實踐成為形式教學活動,沒有給學生創造有效進行教學理論和民族情感升華的機會[3]。

二、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可行方案

1.構建符合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社會主義民族發展觀念的理論教學體系

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需要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基礎,并將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理念以及實踐經驗進行充分的借鑒,使其能夠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以實現高層次民族團結教育的實際需求。民族團結教育理論教學體系應當涵蓋以下方面:其一,對民族問題的基本內涵進行闡述,使大學生能夠明確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國家發展之間存在的關系;其二,迎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探討符合當代的民族團結精神內涵,實現民族團結問題理論的與時俱進發展;其三,重點闡述我國的民族政策和黨領導民族發展的根本宗旨,使大學生能夠深化黨對廣泛社會民眾的絕對領導力,也能夠認識到黨對民族同胞的平等、互助、團結的基本領導思想,促進各民族同胞實現和諧發展。

2.將民族團結思想與各學科的教學思想相融合

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當以“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為主,并將民族團結教育理念滲透于各學科教學環節中,形成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引導方式,促進學生對于民族團結思想有更為多元的認知,進而促進其自我思想認識的深化。比如,在音樂教學課程中進行少數民族音樂形式的普及,針對民族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弘揚等,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進行少數民族運動項目的普及,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少數民族文化的學習和滲透等。通過多元教學內容使大學生能夠增強對不同民族的了解和認識,體會到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同樣需要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傳承,以促進各民族實現共同發展。

3.打造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

民族院校應當重視民族團結的實踐教學環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深刻認知民族文化、民族團結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本質。民族院??梢蚤_展多種形式的民族文化交流會、座談會,可以組織民族團結以及少數民族文化學習活動、民族文化宣講活動、少數民族運動會等,使大學生能夠在校園中感受到濃烈的民族團結教育學習氛圍,能夠時刻認識到各民族同胞在校園中生活學習的美好,珍惜民族和諧美好的生活場景[4]。民族院校還可以積極倡導各種社團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校外實踐活動,以社團活動的形式走進民族地區,觀察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感知祖國的壯美山河,增長民族地區的文化知識,并能夠了解到國家對民族地區的各種幫扶政策,通過校外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增強其人文認知和社會理念,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榮譽感,實現民族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的升華,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教育目標的實現。

4.構建民族團結教育科學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課程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科學的教學評價能夠為課程教育以及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進行總結,并對教學環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完善。民族院校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課程學習、實踐活動、思想總結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評價,應用學分制進行學習情況的標準衡定,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設置不同的學分占比,學生需要通過不同環節的學分考核完成學習過程,通過課程理論學習提升民族團結教育認知,通過實踐教育活動深化對于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思想總結升華民族團結情感,以調動學生參與民族團結教育學習的積極性,以確保綜合性、多元性、整體性的民族團結教育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增設網絡化民族團結教育內容

網絡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標志,民族院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也應當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增設網絡化的教學內容,契合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征,應用新穎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提升大學生進行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團結教學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使民族團結教育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5]。比如,民族院??梢栽趯W校官方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增設民族團結教育板塊,定期向板塊中推送不同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內容,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民族知識,尊重不同民族同學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在板塊中針對國家對不同民族地區的相關扶持政策進行宣傳,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到國家對民族地區傾注的精力。很多民族地區的信息相對閉塞,但大學生了解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學生可以將自身在微信公眾號中了解到的各種惠民信息傳遞給家鄉的親友,使更多的民族同胞能夠享受到國家相關的扶持政策,為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三、結論

民族團結教育是民族院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很多民族院校都沒有形成系統的課程教育體系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為實現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性,民族院??梢酝ㄟ^構建符合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社會主義民族發展觀念的理論教學體系,打造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教育實踐活動,構建科學教學評價體系,增設網絡化教育內容等措施,構建全方位的民族團結教學體系和學習氛圍,使大學生能夠通過學校教育提升民族團結理念,進而實現民族團結教育教學目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永亮.民族高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實證性分析——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J].宜春學院學報,2015(1):108-111.

[2]王麗宏.民族院校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4):91-92.

[3]謝春輝,高 巖.關于成熟的宿舍文化模式可以深化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德育教育、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諧的幾點看法——以呼倫貝爾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58-59.

[4]蔡詩敏.淺論民族團結教育在高?!八颊n”中的全面滲透[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73-176.

[5]王宏昆,李險峰.云南省邊疆地區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狀況和對策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6(6):31-34.

(作者單位: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教育民族院校構建
淺論民族團結教育由“宣傳”式向“認同”式的轉換
西部大開發進程中的民族團結教育研究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