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革新

2018-01-02 16:23胡毓軒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革新藝術設計

胡毓軒

摘 要:藝術設計教育就是培養社會實用型的專業人才,從基礎到專業,從理論到實踐,最終讓學生能夠為社會創造出高品位的具有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設計作品。因此,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安排,無不遵從這一原則而按部就班地進行。但是,藝術設計教學至今仍然未能擺脫美術教學而自成體系,致使大多數職業藝術設計院校依舊重復著老套路,即采用美院式藝術類的教學方式和觀念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以至學生走出學校之后變得不知所措起來。綜合近幾年來在藝術設計教育的經歷來看,在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方面問題尤為突出。

關鍵詞:藝術設計;基礎教育;革新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14-02

一、大環境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育現狀

通過調查中發現:授課教師的授課形式落后,不能結合新的社會發展需求給予學生必要的學識補充。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中,授課教師在這個時期一般是講解一些諸如素描、色彩、速寫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會摻雜構成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就覺得灌輸了“知識”,對學生和學校都負了責。殊不知,這類刻板的知識灌輸對學生完成基礎與藝術設計的過渡以及和培養有較強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這層功能有著很大的影響。

此外,授課教師對單一“素材”的重視,對學生產生了錯誤的引導,致使基礎課和專業課脫節,造成了基礎課重技能輕創意。鑒于藝術設計作品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以及對觀眾吸引力的影響,部分授課教師注重教學成果的展現,教學開始偏重于“技術”層面,使學生認為能制作出具有視覺效果的畫面就是能力。這一做法直接導致學生觀念的偏頗,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消費者,忽視市場,更加忽略了對設計影響最甚的觀念和思維。學生一旦進入社會,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一切又要從頭學起,最終導致出現大批在設計行業中的濫竿充數者。

二、行業現狀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育革新帶來的新關注點

現階段,藝術設計行業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在這個行業中,存在著許多未經 “正規訓練”的雜牌軍,他們沒有多少藝術設計理論來指導實踐,更別說接受系統的基礎學習,諸如素描、色彩、構成等。他們只是在“干中學”,“學中干”,依靠實踐在先的這一條路在藝術設計行業游刃有余。

當然,我們必須給學生正確指出:沒有理論做指導的實踐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成功也具有僥幸的成分。但這些情況的出現,恰好可以成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育革新的新關注點——失敗給人以深刻的教訓,面臨挫折與失敗后往往會去思考,會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

三、探索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革新

如今,“創意產業”已被人們熟知。讓創意人才的供應跟上發展的腳步是我們當下急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去不斷地探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創意產業離不開藝術設計教育。藝術設計教育極其強調“思維訓練”、“創意表現”,藝術設計專業基礎也一樣。根據課程特點,通過不斷地對“藝術的思維”進行實踐,不斷地創新“藝術的表現”去領悟和感受當代藝術設計的各種可能性,以達到教學目的。

在整個設計教學體系中,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實施過程中,在注重吸取豐厚的藝術營養、形成創造觀念的基礎上,老師對學生審美廣度與深度進行引領,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實踐,讓學生攀上一定的審美高度,直接把學生帶入與 “藝術表現語言”對話的語境,并讓學生迅速進入“藝術思維”的狀態,最終達到為以后的專業課程教學起到導向性和示范性作用的目的。

以上這些就要求藝術設計教育的從業者探索具有特色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革新。

(一)強調藝術審美素養的訓練,借鑒中外文化,吸取豐厚的藝術營養,讓學生形成“藝術的思維”

審美的覺悟需要通過感官對環境和客體的體驗、思維對視覺的想象,最終由手準確地在載體上表達出來??梢?,觀看、想象與構繪三者構成了視覺思維的全過程,并且“觀看”排在最前列。每個人都能看見東西,但不能說明每個人都會“看”東西。

對于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的學習研究,有助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借鑒的典范。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看什么,怎么看,看后能留下什么印象,能得到什么啟發。注重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的培養、藝術視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藝術語言表現規律的體驗,通過基礎課學習使學生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如何認知“藝術”,創造“藝術”。

(二)通過有針對性的實踐,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領悟力及藝術個性和創造力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種教育,它培養的是藝術設計各專業設計的基礎。作為教師,不能生搬硬套以往的教學模式,刻板的與相關專業結合以體現“革新”。中央美術學院周至禹教授曾提出“重要的仍然是過渡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用腦畫畫,啟發心智,用創造性的設計思維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種可能性,其意義甚過了局部作業的完整性?!?/p>

因此,在注重借鑒中外文化而形成創造觀念的基礎上,教師更應注意通過有針對性的實踐,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領悟力及藝術個性和創造力。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是為專業設計服務的。所以,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概念就有了新的含義:不再是單純的再現,而是創新的表現;不再是目標式教學,而是感性認知的發生和發展。以往的教學實踐,主要以手繪形式表現“明暗”、“色彩”以及“構成”作業,這種單一性的訓練很難完成學生對造型、色彩的真實感受和更高級透徹的理解,更不用說賦予作品內容、形態、造型以及思想和想象。運用線條、色彩和各種不同的工具來體現設計師的思維,是設計師創作之前的首要表現語言,是設計藝術的基礎,也是專門服務于設計生產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設計師的思維符號。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它絕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描述和重復再現,而是一種提煉和升華。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充分發揮想象力“異想天開”,讓學生學會圍繞主題,恰當地運用象征與夸張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生活體驗和形象儲備,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進行藝術形象的聯想和構思設計。

(三)以當下學生為中心,探索教學模式的新思路

現今社會已步入了重個性與創造性的時代。教學觀念要更新,要避免思路狹窄,要把知識面拓寬,引導學生們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創意性思維作業。從以上觀點出發,教師可將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劃分為不同的課題,并融入專業應用課程內容,以教學活動小組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個性與特點正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優點,在教師的主導下,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自己的課題,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中的各項規范與限制。在團隊合作與責任的同時 ,讓學生大膽而又有目的的嘗試創造的樂趣,并可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解決課題中遇到的各種專業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善于引導,不要因為學生不符合自己的標準而加以否定。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專業基礎課的問題甚至應用課程的問題都隱含在教學之中,在課題完成的過程中一并得到解決,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四)教師自身的“更新”

授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甚至殘缺,不能引導學生建立科學而靈活的設計理念,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嚴重問題。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備科學而全面的知識體系,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時刻關注時代發展的新需求,而隨時調整和補充自己的知識結構。授課教師豐富的學識與科學的授課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科學嚴謹、靈活又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身素質以及綜合能力上,時刻自我提醒,不斷“更新”。

四、結語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研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社會責任感。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一個研究的過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提供可能,也為教師的教學研究、學術研究提供線索和方向。

本人在此希望廣大藝術設計術教育界同仁們努力探索、大膽嘗試、不斷積累經驗,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建立一個生動活潑、實用、科學的新體系。endprint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革新藝術設計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周克芹紀念:捍衛與革新
繼續努力,不斷革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膽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