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確定的幾個常用策略

2018-01-04 21:20謝治平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初中語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語文教師已經接受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但怎樣才能確定“教什么”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索,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策略:品味文本語言、探究核心問題、感悟作家情懷、剖析藝術手法。正是這些確定策略的不斷實踐,積極運用,讓我們在語文課文的密林深處,發現了課文的教學價值,科學地確定了教學內容,讓語文課堂呈現出知識的魅力,散發出誘人的芬芳,讓學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內容 確定策略

王榮生教授曾說:“‘教什么出現了偏差,‘怎么教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睉撜f,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語文教師已經接受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因此,選擇并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信度與效率。怎樣選擇并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呢?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常用的策略。

一、在品味文本語言中確定教學內容

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曾說:“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因此,文學閱讀的另一個重點,應是對作品語言的感悟。真正文學大師筆下的語言,是具有生命的靈性的,它有聲,有色,有味, 有感情,有厚度、力度和質感,是應該細心地去體味、沉吟、把玩,并從中感受到一種語言的趣味?!盵1]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教學。語文教學必須以語言的感受、涵詠、領悟、運用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靈動,品味語言的氣韻,提高學生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教學莫懷戚的散文《散步》,該文內容淺顯,語言樸實,但這些樸實的語言卻值得人們去玩味、揣摩,因此本課的教學內容可確定為:品味語言,要求學生以“字、詞、句、段對表現人物的作用”為話題,自選文句并聯系上下文用簡潔的語言進行點評。[2]如開篇第一句:“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笨梢龑W生作這樣的點評:“散步”扣題,全句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而且這句話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拔摇边@個字擺的地方很重要,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作者沒寫成“我的母親、我、我的妻子和兒子”,很巧妙地把“我”的責任感表現出來了。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這樣寫很莊重,表現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比如:“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中“太遲,太遲了”,寫出了我的感慨,還寫出了我對春天的到來盼望已久的心情?!拔业哪赣H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熬”是不容易度過的意思,體現出我對母親的關懷,說明“我”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安贿^,一切都取決于我”,點明了“我”在家中的地位;“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寫出了他既要照顧母親,又要疼愛兒子。體現了中年人的責任感?!拔摇边x擇走大路,說明“我”尊重母親;母親改變注意走小路,說明母親疼愛孫子,“我”聽從了母親的話,又體現了散步的融洽?!靶〖一锿蝗唤衅饋恚骸懊嬉彩菋寢尯蛢鹤?,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得很活潑,有情趣,表現了一家人幸福的感覺?!斑@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边@里的環境描寫,寫出了春天的美麗景色,透露出春的氣息,表現了昂揚的生命力,是散步的美好背景?!暗液推拮佣际锹?,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意味深長,“整個世界”令人回味無窮,它寫出了關愛、呵護——關愛下一代,呵護老一輩,既點明主題,又升華了主題?!斑@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雖然我們一家人發生了分歧,但是依然很融洽,“菜花”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這里似乎還有點象征的味道:一切是多么的美好??!這樣的語言品讀,既突出了課文教學的重點,又充分展現了思維訓練的魅力,讓這些白銀般的妙字、黃金般的佳句、錦緞似的的美段,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里,受到深深的陶冶和啟發。

二、在探究核心問題中確定教學內容

高效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問題探究。但現在課堂碎問碎答的不少,有的老師能就某個重要的語段列舉幾個或十幾個問題,“知識點沙化”的現象嚴重。這樣的教學大多帶有靜止、孤立等弊端,往往不能牽一“問”而動全“篇”,缺少指向聯結全文的整體性閱讀。為此,教師要從整節課、整篇課文出發,努力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問題。語文教學中的“主問題”,是指對課文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領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造的核心問題?!爸鲉栴}”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起著“以一當十”的力量。這樣的“主問題”,課堂上時間延續比較長,學生參與面很大,師生對話充分,對主問題的探究,就是我們確定的教學內容?!蹲咸偬}瀑布》是宗璞的散文,作者用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和眼前繁盛的紫藤蘿花對比,突出眼前紫藤蘿花的生機盎然;作者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作類比,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哲理;作者用紫藤蘿花的被毀和重生,以及花樹的生死、榮衰暗示人生的哲理;作者的感情也如紫藤蘿的命運;紫藤蘿的命運也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最終加快了腳步,是在呼應文章開頭,表現了作者的思想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悅。文章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動優美的語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語句描繪了紫藤蘿花。因此,文章語言蘊藉,內涵豐富。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句一問,一問一答,勢必造成課堂瑣碎冗長,教學支離破碎、蜻蜒點水,很難深層次地領悟文章蘊含的人生哲理。通過反復研讀課文,筆者發現,如果引導學生探究一個核心的問題,就能夠把握整篇文章的意蘊。我把這個核心問題提煉為:作者是怎樣描繪紫藤蘿花的?作者的描繪中滲透了怎樣的情感?通過這個問題,一線串珠似的拎起了全文的教學,帶動了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學生在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有的從寫作順序的角度回答,從整體到局部,從花瀑、花樹、花穗到花朵;有的從紫藤蘿花的形、色、態、味四方面回答;有的從大量運用修辭方法的角度回答;有的從對比、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的角度回答。教師及時加以點撥引導,引領學生體會領悟字里行間滲透的情感,從而把握文章表達的人生哲理。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立刻活躍起來。大家通過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悟,課堂因而精彩紛呈,教學內容集中而重點突出。

三、在感悟作家情懷中確定教學內容

“批文入情、知人論世”是感悟作家情懷的重要手段,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浸潤了作家的個人情懷,抒發著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家的情懷,就是在對言語的感悟過程中形成一種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互動,它引導讀者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因此,認真品讀文本,進而領悟作者的情感,確定教學的核心,直擊作品的內核,直面作家豐富而深邃的情懷,從而確定課文的教學內容?!锻恋氐氖难浴肥嵌四巨嫉氖闱樯⑽?,作者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之際,看到遍地的烽火,盲目瘡痍的大地,被日寇蹂躪的家園,再想到自己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這種特殊的處境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作者的感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一發而不可遏制,摯痛地表達了對鄉土的眷戀以及失去家園的熾痛,并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獻身的信念。全文字里行間充溢著飽滿、熾熱、深沉的愛國感情。為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為:還原作者當時的狀態,還原作者像火山似的噴發出來的情感,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作者的偉大的愛國情懷,理解作者“摯痛”的情感,激發學生樹立為國家、民族利益而奮斗的遠大志向。由此,我以“情感”為切入點,以“感染力” 為教學核心,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從激情導入開始,迅速把學生引入到作者創作文章時的那種情感氛圍中去。緊接著一個自由的話題:“這是一方怎樣的土地”,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了這片土地的美麗豐饒,神奇和諧,這片土地留下了我們深深的記憶。這真是讓作者魂牽夢繞的一片土地??!在此基礎上品析文中抒情色彩濃重的句子,引導學生品味揣摩句子的表達和情感,從而讓“我之心,與作者之心,相互交流、撞擊,形成深深的共鳴”,進而歸納作者“泛濫”的情感,再結合歷史圖片,簡介歷史背景,讓學生認識到:作者的家鄉曾經是如此的美麗、豐饒,令人難忘??墒乾F在,土地上卻充滿了蹂躪,充滿著掠奪。多少人背井離鄉,多少人妻離子散!面對這多災多難的土地,作者發出了錚錚的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面前?;蛘呶业膲炃?!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币龑W生品析誓言,或齊讀,或演讀,或站起來分角色讀,此起彼伏,重拳敲擊,整個課堂彌漫著濃烈的愛國情感,讓學生受到深深的震撼。學生普遍感受到:這誓言不僅僅是端木一人發出的,而是生活在那一片土地上每一個有熱血的中國人發出的錚錚誓言。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深深感悟到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受到情感洗禮,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四、在剖析藝術手法中確定教學內容

藝術手法就是作者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藝術形式或表現手法。常用的有對比、烘托、懸念、鋪墊、過渡、象征、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欲揚先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側結合、點面結合、遠近結合、首尾呼應等。教學時若能抓住這些典型的藝術手法,對之重拳敲擊,細膩剖析,往往能成為確定的教學內容。小說《故鄉》的對比手法的非常突出。如故鄉景物的對比:現實的故鄉“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沉寂、 荒涼、死氣沉沉,與記憶中美麗、奇異、充滿活力的故鄉形成鮮明對比,而理想中的故鄉與現實的故鄉又形成對比,表現“我”對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又如人物的對比:少年閏土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動作:活潑剛健,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生動; 有智有勇,熱情、純真。對“我”的態度: 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對生活的態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而中年閏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有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動作: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蓄,顯得遲鈍麻木。對“我”的態度: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對生活的態度: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以上四個方面的對比描寫,讓人深切感受到閏土從“小英雄”到“木偶人”的變化。年輕時的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擦著白粉,顴骨也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突出其年輕美麗安分守己的性格,可二十年后的楊二嫂成了“凸顴骨,薄嘴唇”,“細腳伶仃的圓規”,與年輕時形成鮮明的對比,變得自私、尖刻、貪婪、勢利。另外,閏土淳樸誠實的品格與楊二嫂的尖酸刻薄愛貪小財的性格也形成對比。再回故鄉,我”和閏土、楊二嫂等人已經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閡。閏土叫“我”“老爺”,楊二嫂認為“我”“放了道路臺”,孩提時代的那種真誠、友善的關系,已經完全消失了?!拔蚁耄何揖古c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边@里的三種生活:一是像“我”那樣奔波勞碌;二是像閏土那樣麻木勞苦;三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刻勢利。與“我”追求的新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伴c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閏土的希望在眼前,因而“切近”,“我”的希望在未來,而且不確定,因而顯得“茫遠”。正是這些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走向衰敗、蕭條、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

總之,選擇并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的奧妙是無窮的,其探索也是無止境的,但課文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直接的憑借,為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大膽取舍,在語文課文的密林深處,發現課文的教學價值,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讓語文課堂呈現出知識的魅力,散發出誘人的芬芳,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

注釋:

[1]錢理群:《名著重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謝治平 貴州畢節 貴州省畢節梁才學校 551700)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初中語文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結構設計例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初中語文教師的能力結構簡析
設計問題鏈 變告訴為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