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云班課的繪本講讀課堂教學實踐與優化策略研究

2018-01-08 04:54
關鍵詞:經驗值云班繪本

基于云班課的繪本講讀課堂教學實踐與優化策略研究

基礎教育部 慈兆泓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點已經從建設轉向深化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其核心理念。藍墨云班課正是實現這一理念的優良平臺和載體。為了探究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即時互動教學新模式,本文以開設云班課教學三個繪本講讀班的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闡釋了在藍墨云班課支持下的繪本講讀課堂教學新模式,并結合課堂實踐經驗和班課教學報告中的云數據分析提出了三點優化云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云班課;繪本講讀;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傳統的繪本講讀課一直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講、老師評”的階段,存在著教學容量小、課堂效率低、師生互動差、學生興趣低等諸多弊端。以藍墨云班課為代表的一類移動信息化教學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云班課的引入,創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教師不再是“一言堂”的講授者,而是尊重學生的“傾聽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模式從“以學生為中心”深化到“教中有學、學中有教”、“學中做、做中學”、教學評一體化的“自本課堂”教學模式,從“人人都是創客”的信息生成和共享方式出發,集成為線上“微內容”模塊,與線下課堂教學方式聯動的有機整體。

一、基于藍墨云的繪本講讀課堂教學模式

《繪本講讀》是我校為高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實訓課。課程以實訓為主、理論為輔,旨在訓練學生的繪本教學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教育人才。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會選擇、會欣賞、會講讀”繪本的能力,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時分別針對這三個目標設立了版塊。

(一)常規環節

1.課前演講

演講的內容主要涉及繪本領域的重要獎項、知名作家(插畫家)以及優秀繪本推薦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準備和聽講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理論背景知識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助力自己對于繪本的選擇。同時,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可以鍛煉當眾講話、教學的心理素質和口語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可以認真聆聽同學的演講內容,我制定了一個規則:每次同學演講結束后,我會根據其演講內容出一道題并在小組任務中發布,答得最快的一組可以獲得一周不演講的豁免權,答得最慢的兩組下周需要接力演講。這樣一來,同學們都會聚精會神并時不時地用手機照片記錄演講的內容。

2.分組講讀

我將各班同學分成以三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根據課程周期和班級人數規定每周講讀繪本的組別和人數。在同學展示的同時,我會給每個人錄像(1分鐘),課下整理好再上傳到云班課的“學員風采”版塊,便于學生反復觀看、討論提高。我還制定了詳細的評價標準放至小組活動版塊,開啟匿名小組互評模式后,同學們可以針對剛才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分,將每位同學的得分用經驗值的形式累加。此外,我還發起了“大家來找茬兒”的活動,每周上傳一個往屆學生繪本考核時的實錄,讓學生在小組作業中用三點形容該同學講讀時的優缺點。這樣也可以避免學生評價本班同學表現的尷尬。當學生可以準確地根據評分標準并結合自己的想法去評價他人表現的時候,他們自我展示時也會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自己。

圖二:分組和“學員風采”界面

圖三:“匿名互評”界面

圖四:“大家來找茬兒”界面

3.繪本賞析

我會每周在課堂上推薦一本繪本(課前會以圖片的形式將繪本上傳至云班課的預習資源中),跟大家討論它的優秀之處。比如《生氣的蘇菲》如何用色彩完整地表現人物的情緒變化;《藍色的變色龍》如何用象形的方式讓幼兒了解變色龍受外界影響的特點;《小兔比利》如何帶領幼兒觸摸大自然等等。在選擇繪本時,我的標準之一就是英文原版。原因有二:一是當今比較優質的繪本大多來自外國,欣賞講讀英文繪本是一種必要的職業能力;二是沒有中文字的干擾,學生可以專心看插圖,感受圖畫的魅力,從而培養自己的讀圖能力。課后,我會設置小組討論活動,讓同學自愿錄制關于本節推薦繪本的講讀音頻并發送至討論區(由于云班課目前沒有學生自行上傳音頻的功能,為了滿足口語實訓中記錄語音的要求,課程結合使用了喜馬拉雅軟件,學生只需要將上傳至喜馬拉雅的音頻頁面生成一個二維碼就可以直接上傳至藍墨云的討論區了),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借鑒,思維碰撞。這是一個更高階的綜合練習,學生既可以鍛煉繪本賞析的能力,又能不斷提高繪本講讀的能力,一舉兩得。

圖五:繪本賞析、講讀界面

(二)考核方式

繪本講讀課采用教、學、評一體化的考核方式。無論是課堂教學活動,還是線上互動任務,學生都可以依照不同的參與程度隨時獲得相匹配的經驗值。經驗值會按比例折合進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總評中。課程一共包括九個教學周,其中兩個教學周是考核周,分別放在第五周(一次考核)和第九周(二次考核)進行。通過一次考核的同學可以不必參加之后的學習和考核。而選拔夠資格進入一次考核的同學時,標準就是經驗值,學生獲得經驗值的方式主要是查閱資源和參與活動/作業,學生最后獲得的經驗值可以合理地反應出他們欣賞和講讀繪本的能力。

如下圖所示,在“活動報告”中,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經驗值分布”圖(以成員中最高經驗值為基數,超過80%(含)的為優秀,60%(含)至80%為及格,60%以下為入門)。在一次考核之前,教師會根據各班的報表選拔經驗值在及格線內的同學進行考核。以1506班為例(圖六),優秀+及格的人數共27人(10+17),那么有資格進入一次考核的就是這27位同學,其余46位同學還需要繼續學習參加二次考核。相較而言,1507班(圖七)進入及格線的同學較多,一共是44位(8+36),只有30名同學需要參加二次考核。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15級的學生已經進入畢業準備階段,任務繁重,讓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提前完成考核,他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準備將來的畢業、升學、實習、就業等相關事宜;二是15級都是大班額(75人左右),而繪本講讀課是口語實訓課,提前讓一部分同學結課,老師可以集中精力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講讀能力較弱的那部分同學,教、學的效率都會更高。

圖六:1506班經驗值分布

圖七:1507班經驗值分布

二、基于班課教學報告的課堂優化策略

(一)分班定時發布資源

教師在云班課中發布資源時可以設置經驗值,學生在查看資源后即可獲得相應經驗值。但是教師觀察發現,即便是有經驗值的激勵,每次上傳的資源也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查閱率。有的資源查閱人數很多,有的資源則很少有人查閱;有的消息剛一發布就有學生關注,有的消息要等到第二天才陸續有學生看到。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源于學生對資源或是經驗值不太感興趣;另一方面則是跟發布資源的時間有關。關于學生查閱資源數和查閱時間的關聯,我們在資源報告中找到了答案。

如下圖所示,1506班和1507班的同學查閱資源的高峰時段是不同的。前者主要集中在11時、15時、19—21時,其中11時是最高峰;后者主要是11—12時、15時、21時,其中15時是最高峰。顯而易見,兩個班的學生查閱資源的高峰時間差別很大,原因可能是班級課表不同、學生作息時間不同等等。因此,要想讓教師發布的資源在每個班級都最大限度地被學生關注,可以在課程開始1—2周后,根據不同班級的“資源查閱時間分布”圖進行分班定時發布。云班課中大部分的資源和活動都可以設置成“定時發布”,所以操作上很容易。反過來,定時發布還可以培養學生定時接收、查看資源的習慣,實現信息的高效傳播。

圖八:1506班資源查閱時間分布

圖九:1507班資源查閱時間分布

(二)揚長避短活用活動

在云班課里有很多活動形式,如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作業/小組任務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活動跟學生進行互動。但是鑒于課程特點、學情概況、活動目的等因素的差異性,我們應該靈活選擇利用活動,重質不重量,真正做到活動為目的服務,畢竟每種活動都有它的優勢和局限。

舉例來說,在決定下周誰演講的環節里,我一開始使用了“答疑/討論”的形式讓大家回答我的問題,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誰答得最快,誰答得較慢。但是在瀏覽大家答案的時候,我發現有部分同學的答案是完全一樣的。這是由于在答疑/討論中每位同學都能看到別人的答案,難免會有復制粘貼的情況出現。于是我選用了“頭腦風暴”活動,這個版塊里的每個人在提交結果前都無法看到別人的答案,很好地解決了答案雷同的問題。但很快我又發現頭腦風暴只能顯示誰參加了活動,不能顯示誰沒參加。在班額較大的情況下,去統計誰沒答題是很費時的。最后,我又嘗試了“小組任務”,發現這個活動很好地彌補了之前兩種活動的不足:一是學生之間互相看不到答案;二是誰先交、誰后交、誰沒交都有清晰的顯示。而且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各組的答案給他們打分。唯一的小缺陷是這種方法不能當堂出結果,需要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看一下答案。不過由于每個班的組別都在20個左右,看起答案來并不困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學生人數、活動目的以及活動內容等要素選擇活動,并在不斷地實踐和對比中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從而實現活動功能最優化。

圖十:三種活動界面對比

(三)動態經驗激勵參與

在藍墨云班課的平臺里,學生獲得經驗值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查閱資源、參與活動、作業、考勤、課堂表現、被點贊。其中參與考勤可以獲得1個經驗值,而查閱資料、參與活動(答疑/討論、頭腦風暴、投票問卷)均最多可以獲得5個經驗值。這些經驗值可以被理解為“靜態經驗值”,即只要參與活動,無論學生表現如何都可以得到同樣的經驗值。這種經驗值比較容易得到,但是不利于激勵和考核,因為是“雨露均沾”,而且時間長了學生會有“刷經驗值”的心理。

與“靜態經驗值”相對應的是“動態經驗值”,包括點贊、測試、作業/小組任務和課堂表現。所謂動態經驗值,指的是經驗值的獲得可以有一個區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不同的經驗值,從而合理區分學生的表現。其中,點贊的經驗值區間是1-5,教師只需要點擊圖標就可以給學生打分。不過這種方式經驗值的變化區間太小,區分度不大。另一種方式是測試,在測試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答題情況獲得相應的經驗值。這種方式可以準確地反應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局限是不適宜在口語實訓課上頻繁使用。經驗值變化區間比較大(0-30)的是作業版塊,教師可以充分地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經驗值。不過作業并不適用于所有形式的任務(如發送語音、圖片上傳),所以筆者更為推薦的是“課堂表現”中的手動選人功能。

這項功能一開始是為了增加課堂的互動性而設,但筆者發現它在給學生加分方面有更強大的功能:可以給學生額外加分或是給出超過10且更有區分度的經驗值。對此,筆者在兩個班級做了對比試驗。1507班停止一周的作業活動和課堂表現加分,1506班照常進行活動。本周給大家留的任務是錄制繪本《生氣的蘇菲》并上傳,凡是上傳的同學都會得到15-40經驗值不等的獎勵。對于表現較好的同學,可以手動選擇其頭像,給出任意分數。每次選擇最多可以加10分,教師可以反復選擇同一個人,按次數疊加分數。比如,想給某同學26分,教師可以在前兩次選人時分別給出10分,第三次給出6分,這樣想給多少分都可以隨意組合。如圖十二、圖十三,可以明顯地看出:1506班的動態經驗值(被點贊+課堂表現+作業)占到三成,而1507班的動態經驗值只占一成。這只是一周作業活動的效果,如果每周的作業活動都能用課堂表現來給分,那么學生獲得經驗值的動靜分布會更加合理,他們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準確率都會更高。

圖十一:課堂表現—手動選人界面

圖十二:1507班經驗值獲得方式

圖十三:1506班經驗值獲得方式

總的來說,藍墨云班課是一個資源共享平臺,也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還是一個教、學、評合一的評價考核平臺。在繪本講讀的課堂上引入云班課和喜馬拉雅等自媒體工具是在以下三個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優化改革:第一,按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形成新的目標模塊并分解成“微內容”;第二,充實完善實訓環節所需素材,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第三,把教學評價融入到線上線下的各種教學互動中,實現教、學、評的無縫對接。真正做到了增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拓展學生互動、發展學習興趣,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數字化學習能力,是對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堂教學改革、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和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的一次有益嘗試。

猜你喜歡
經驗值云班繪本
藍墨云班課混合式教學滿意度實證分析
繪本
繪本
結合游戲活動打造園本建構課程體系
繪本
形成性評價驅動的高職大學英語“云班+課堂”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與實施
基于云班課的SPBTC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分子生物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的研究
企業專業經驗值結構化
基于云班課的移動學習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