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

2018-01-19 11:36王春霞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

王春霞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給予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常規護理康復鍛煉)與實驗組(31例: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個月后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P<0.O5。結論: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給予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康復鍛煉。

【關鍵詞】常規護理康復鍛煉;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脛骨平臺骨折

【中圖分類號】R1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脛骨平臺關節面可出現塌陷、粉碎,臨床多采用堅強內固定,患者術后不易康復,為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盡快恢復應鼓勵患者術后早期行康復鍛煉[1]。本次研究分析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對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康復鍛煉與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3個月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31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男女比例為20:11(20/11),患者年齡最小為22歲,年齡最大為67歲,中位年齡為(45.28±1.25)歲,Schatzker分型:其中有19例患者為I型,有12例患者為II型。對照組31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男女比例為18:13(18/13),患者年齡最小為24歲,年齡最大為69歲,中位年齡為(45.24±1.29)歲,Schatzker分型:其中有17例患者為I型,有14例患者為II型。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Schatzker分型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骨質疏松癥等其他骨系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免疫系、代謝系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語言溝通障礙患者。

1.3 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給予堅強內固定治療,

1.3.1 對照組 患者術后誒呦常規護理康復鍛煉,患者術后護理人員應囑患者被動活動踝關節、腕關節以促進肢體血運,術后7天指導患者借助雙拐行走,術后3周指導患者使用步行器行走,隨著患者雙下肢步行能力的提高逐漸負重行走,術后2個月后患者攙扶患者行走或囑患者倚墻行走,逐漸提高患者下肢行走能力。1.3.2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1)主動康復鍛煉:患者術后第2天應指導患者主動性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以及踝關節屈伸訓練,患者在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時每天應做3組,每組做10次,每次股四頭肌應等長放松10秒。踝關節背屈與拓屈運動,每天運動三次,每次約半小時。術后2周開始實施膝關節主動訓練,患者每日膝關節勻速屈曲5次,在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增膝關節活動幅度以患者感覺輕微疼痛為準。(2)按摩:由患者近端肢體向遠端肢體逐漸按摩,以患者患者軀體血液循環,從而緩解患者局部疼痛,按摩患者局部后點揉患者陽陵泉、梁丘穴、巨虛穴以及膝眼穴,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秀:患者脛骨平面平整,患者行走能力正常。良好:脛骨平面臺階不足1mm且表面基本平整,患者行走能力接近正常。差:脛骨平面臺階在1mm至2mm,需在他人的攙扶下行走。優良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

1.5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計數資料(%)中百分數用驗證;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共有29例患者膝關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對照組共有23例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實驗組膝關節功能改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關節片面損傷可對膝關節周圍軟骨以及軟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手術加強內固定后因患者韌帶損傷以及半月板水腫,患者術后短時間內下肢行走能力受限。常規護理康復鍛煉與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相比,術后被動活動患者四肢關節末端,術后7天指導患者行雙下肢步行訓練,忽視對患者膝關節以及膝關節周圍肌群訓練[2,3]。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是一種在緩解患者疼痛,促進患者軀體康復為主要目的的新型護理模式,在給予患者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過程中在患者行下肢步行訓練前給予主動性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屈伸訓練以膝關節訓練可有效防止患者骨折部位周圍組織粘連,發生費用性肌肉萎縮,阻礙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4]。木次實驗顯示實驗組治療3個月后共有29例患者膝關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實驗組膝關節功能恢復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給予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有利于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方法運用于脛骨平臺骨折恢復中,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劉美鈴,黃雪平,吳翔燕等.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方法運用于脛骨平臺骨折疾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1):157-158.

段珊珊.中醫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40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8):71-72.

梅艷.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5):222-223.

梁暉.觀察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8,21(27):165.

猜你喜歡
脛骨平臺骨折
不同方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觀察
內固定與外固定支架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效果比較
關節鏡輔助復位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對比觀察
探討三維CT重建影像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以及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后內側倒L聯合入路治療脛骨平臺復雜后柱骨折中應用
關節鏡下經皮與開放性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
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解剖型支持鎖定鋼板的治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