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可行性分析

2018-01-19 11:36高兆明袁江馮凱張永學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胸腔鏡手術

高兆明 袁江 馮凱 張永學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單孔胸腔鏡手術在臨床中治療縱膈腫瘤的可行性情況。方法:隨機抽取在2016年9月~2018年7月時段到我院就診的64例縱膈腫瘤患者,根據手術方式進行分組,劃分為對照組(n=32)、觀察組(n=32),均行胸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行雙操作孔手術,觀察組行但操作孔手術,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評價與比較。結果:同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置管時間以及疼痛評分情況均更好(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結論:針對縱膈腫瘤患者而言,對其行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理想,可縮短手術時間,并降低出血量等,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在臨床中價值可觀。

【關鍵詞】縱膈腫瘤;單操作孔;胸腔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44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2

在胸外科中,縱膈腫瘤是很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大部分患者基本沒有典型的癥狀,部分患者則會伴有咳嗽、胸悶等癥狀[1]。對于此疾病臨床中首選治療方式是胸腔鏡手術,而如何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縮短康復時間等是目前各為學者的研究重點。臨床中常見的術式有但操作孔、雙操作孔方式等,不同的方式所治療的效果也不相同[2-3]。鑒于此,本文選擇到我院就診的64例縱膈腫瘤患者開展分析,研究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2016年9月~2018年7月時段到我院就診的64例縱膈腫瘤患者,根據手術方式進行分組,劃分為對照組(n=32)、觀察組(n=32)。對照組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6.32±2.32)歲,病程1~13周,平均病程(4.32±0.21)周;觀察組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33~78歲,平均年齡(46.33±2.33)歲,病程2~13周,平均病程(4.33±0.23)周。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統計學分析組間各項資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選擇研究對象均行靜脈復合麻醉以及單肺通氣:對于后縱膈、中縱膈患者:①觀察組:在第7肋間同腋中線的位置處行一程度約為2.5cm的切口(觀察孔),于第3同腋前線的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3cm的切口(操作孔)。②對照組在第7肋間同腋中線的位置處行一程度約為1.5cm的切口(觀察孔),于第3同腋前線的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2cm的切口(主操作孔),于第5肋間同腋后線的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1.5cm的切口(副操作孔)。對于前縱膈患者:①觀察組:第5肋間同腋后線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2.5cm的切口(觀察孔),第3肋間同腋中間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3cm的切口(操作孔)。②對照組:第5肋間同腋后線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1.5cm的切口(觀察孔),第3肋間同腋中線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2cm的切口(主操作孔),于第5肋間同鎖骨中線位置處行一長度約為1.5cm的切口(副操作孔)。手術完成之后需要放置負壓引流管,并同引流球連接,術后均行鎮痛措施,且將標本送到病理科進行檢驗。

1.3 評判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評價與比較。疼痛行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判。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選擇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及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比較,差異顯著時P<0.05。

2 結果

2.1 手術多項情況比較 同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置管時間以及疼痛評分情況均更好(P>0.05)。詳見表1。

2.2 并發癥比較

同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外科中,縱膈腫瘤疾病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且大部分患者為良性腫瘤,主要類型包括神經源性腫瘤、畸胎瘤等,對于此類疾病其首選方式為手術切除方式,在有必要的時候還可選擇放化療方式進行輔助治療[4]。

傳統的開胸手術治療方式會給患者機體帶來較大的創傷,而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甚至會對其肺部功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預后情況較差[5]。近年來,隨著腔鏡手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發展,一方面降低了手術給患者機體帶來的創傷,另一方面更是降低了其應激反應情況,有利于縮短其康復時間。在胸外科中,腔鏡技術的發展成果則是胸腔鏡技術,在其幫助下開展手術操作,可降低給機體帶來的創傷,并且更為有效的將病灶切除。胸腔鏡手術術式有雙孔操作以及單孔操作之分,對于哪一種術式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是臨床相關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單孔操作方式給患者機體帶來的創傷較小,可減少出血量以及術后康復所用時間;雙孔操作方式需要增加一個副操作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難度,但是一方面會增加出血量,另一方面容易對肋間神經造成損傷,因此術后疼痛感更加明顯,不利于康復。目前,臨床中應用較多的是單孔操作方式,所有器械都是通過其進行操作,因此在操作上面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同雙操作孔方式相比,其切口的長度延長到3cm,更有利于操作;而且不會在腋后線位置處形切口,對于術后而言,能夠有效改善其疼痛感[6]。如果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切口保護套(中號),有利于在操作孔中多個器械進行操作。為避免器械之間產生干擾等情況,還可利用雙關節腔鏡器械,幫助擴大活動度。因此,在行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時候,術者一定要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且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互換兩孔,確保不會受到角度限制。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多項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提示對于縱膈腫瘤患者行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較雙孔操作方式理想。

綜上所述,針對縱膈腫瘤患者而言,對其行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理想,可縮短手術時間,并降低出血量等,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在臨床中價值可觀。

參考文獻

郭大為,張志豪,王細勇,等.單孔全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臨床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15(3):332-334.

吳偉斌,曾貴青,呂文強.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在前縱隔腫瘤切除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9):54-55.

周偉,張大發,聶軍.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縱隔腫瘤25例[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7,36(6):564-566.

宋偉安,龔太乾,李學昌,等.單孔胸腔鏡手術在前縱隔腫瘤切除中的臨床應用[J].轉化醫學雜志,2017,6(4):229-231.

張寧,魏立,陳重,等.胸腔鏡下雙孔法治療后縱隔腫瘤的可行性分析[J].癌癥進展,2016,14(5):452-453.

金星,楊焱淼,梅宏,等.單孔胸腔鏡下微創手術用于縱隔腫瘤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心理醫生,2016,22(22):210-211.

猜你喜歡
胸腔鏡手術
胸腔鏡手術和開胸手術在胸外傷治療中的對比研究
單孔胸腔鏡與三孔胸腔鏡進行肺葉切除術的對比分析
胸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臨床對比研究
急診胸腔鏡在自發性血氣胸中的臨床應用
綜合性護理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胸部疾病25例臨床觀察
胸腔鏡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對比觀察
胸腔鏡手術治療肺部實性占位的圍術期護理體會
胸腔鏡治療孤立性肺小結節的分析
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18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