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洛川會議吹響全面抗戰的號角的看法

2018-01-21 10:23張建榮
祖國 2018年24期
關鍵詞:創新發展

張建榮

摘要:盧溝橋事變之后,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馮家村縣舉行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確定了中共以游擊戰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在敵后開展游擊戰,并建立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黨中央針對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制定了全面的抗日戰爭模式,打開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嶄新局面。

關鍵詞:洛川會議 全面抗戰 創新發展

1937年7月7日,在日軍挑起七七事變之后,中國進入了全國抗戰時期。8月22至25日,黨中央利用4天在陜北洛川馮家村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明確了我黨統一抗日的目的,確定了黨的抗戰綱領、路線以及政策,這次會議被稱為洛川會議。它是我黨在抗日初期召開的一次具有轉折性的會議,對軍事戰略方針、抗戰路線以及我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洛川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對我國華東和華中地區展開了頻繁大規模戰略進攻。 面對急劇變化的戰爭局面,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限制全體人民參戰,始終不愿意發動民眾和改革政治,堅持片面抗戰路線。中共中央在此危急關頭,為了建立全面統一抗戰路線,在七七事變后立即向全國發出《通電》?!巴姟敝赋觥氨仨殞嵭腥褡蹇箲?,才是我們的出路”,呼吁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心,共同抗日。同時,中國共產黨針對國民黨所提倡的片面抗戰路線發布《指示》,要求全面支持抗戰,堅決反對挑撥離間的陰謀,并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擴大政治局會議,表明堅決支持全國民眾共同參與抗日戰爭這一宗旨。會議指出了全國民眾共同抗日的戰略方針,并確定了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主要任務和策略。其中,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就是為了促使這一抗戰能夠成為全民族的抗日戰爭,而在此次會議中決定并執行的。

二、洛川會議概況以及偉大貢獻

洛川會議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舉行,當時參會人員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后補委員、紅軍部分高級將領等共22人。會議上毛澤東代表政治局對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作了報告,張聞天在會議上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并對毛澤東的報告進行了闡明,說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已經開始,由此進入了抗日戰爭的新時期。

通過對洛川會議內容和回憶決定的分析,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洛川會議所具有的歷史意義。

首先,洛川會議成為了國共合作的起源點。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中正確分析了當時急劇變化的局勢,指出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就是不愿全國人民參與抗日戰爭,不給人民抗日救國的民主權利。我黨主動摒棄前嫌,重新審視和定位兩黨之間的關系,正確地制定了與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相對的全面抗戰路線,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任務和各項政策。在這次會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抗日力量,努力促成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以及形成全面抗戰路線。洛川會議不僅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進行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向,更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基礎。

其次,洛川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明確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擴大民族統一戰線的同時,要保持對國民黨的高度警惕,保持我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我黨必須在保持自己獨立的軍事權的前提下進行游擊戰,并與國民黨的正面戰場進行積極配合、在敵人后方開辟抗日戰場。洛川會議使國共兩黨由分立到合作,實現了無產階級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指明了方向。同時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政策,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奠定了基礎。

第三,制定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八路軍誕生。

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對當時的政治局勢做出了正確的分析判斷,就軍事問題與國共兩黨之間的關系代表政治局做了報告,其中軍事問題是洛川會議的主要內容。毛澤東同志在會上提出堅持正面戰場與自主的游擊戰爭相結合的戰略方針,利用有利的條件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兵團。同時他還主張向平原發展游擊戰爭,山地戰要求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平原戰爭暫且以小規模游擊戰為主。 經歷八年抗戰,歷史證明洛川會議上正確的軍事戰略思想,使我黨和人民在艱苦、持久的抗日戰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三、洛川會議精神對我們的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思想理論。 縱觀歷史,我們黨能夠經歷磨難和考驗,關鍵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洛川會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和實踐中的不斷創新。其在創新發展中所凝聚的經驗,對于今天我們更好的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堅持創新和發展理念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創新和發展需要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歷史使命做動力。盧溝橋事變后,全民族抗戰爆發。洛川會議正確分析了抗戰爆發后的政治局勢與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和危害,指出中國政治形勢開始進入抗戰階段。中國共產黨認為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要發動全民族進行抗日戰爭。洛川會議打開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以及全民抗戰的嶄新局面,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改變中國貧窮、落后,改變人民受壓迫的處境,作為自己的使命。 同時,在歷史發展道路上,我黨以此作為創新的動力和出發點,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做出政策調整,從而取得勝利。

其次,思維是創新發展的前提。中國共產黨在洛川會議上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此次會議順應了當時的歷史形勢,迫使國民黨改變片面抗戰政策,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同時,洛川會議推動全民族走向抗日的歷史轉變,極大提高了我黨的聲望和影響力。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我黨在洛川會議上根據形勢提出全面抗戰路線、闡明持久戰戰略、提出抗日游擊戰。洛川會議使我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歷史演變的主要力量。強化戰略思維,善做戰略謀劃,既是優良傳統,也是創新發展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新發展的關鍵推動力

七七事變,日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面對緊張戰爭的局勢,毛澤東同志指出,戰爭的根本動力來源于人民。他強調我們要積極發動人民群眾、把抗日戰爭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他說,我們必須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積極參與到抗日戰爭中去,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趕出中國。各地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領軍民形成大規模的抗日游擊戰,形成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發動人民群眾積極的投身到抗日戰爭中,實行人民戰爭。經驗告訴我們,黨的創新理念必須和人民群眾結合,黨是創新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而人民群眾是創新的實踐者和主力軍,只有兩者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創新發展,才能創造奇跡。

洛川會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通過對其召開歷史背景的了解和分析, 以及對會議內容和會議決定的學習和了解,讓我們對洛川會議在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自身所固有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洛川會議中的誕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在洛川會議中促成;全面抗日統一戰線在洛川會議中建立。在漫長的八年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大會所制定的黨的抗戰方針、路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總之,洛川會議吹響了全面抗戰的號角,作為中國歷史轉折中的重要會議,其在中國革命歷史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洛川會議精神、洛川會議舊址已經成為旅游和愛國教育的重要資源,洛川會議是中國人民永遠的驕傲。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堅持創新和發展的戰略道路上,我們必須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堅持黨的基本方針和路線,時刻注意打好群眾基礎,在創新和發展的道路上繼承和發揚洛川會議精神,從而社會推動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旭民,陳小瑋.抗戰1945——洛川會議 吹響全面抗戰的號角[J].新西部:上,2015,(09):8-13.

[2]陳小瑋.洛川會議吹響全面抗戰的號角[J].新西部(新聞版),2015,(09).

[3]吳鵬飛.全面抗戰的號角從這里吹響——洛川會議紀念館紀實[J].重慶社會科學,2011,(06):92-93.

(作者單位:洛川會議紀念館)

猜你喜歡
創新發展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有效性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