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需求導向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

2018-01-22 10:21郭富成康欽春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23期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教師

郭富成 康欽春

我國地方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仍存在氛圍不濃、師資不強、平臺較少、獎酬有待優化等問題。為此必須以需求導向,強化師資和課程體系建設、營造創業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實踐平臺、豐富創業獎酬方式等來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有效激勵創業。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確定“雙創”作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新動力。同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明確提出了完善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要性,為我們再次審視高校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提供了新契機。

地方高校創業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比例及成功率都非常低。為此,我們對惠州學院的學生處、教務處、部分專任教師和已畢業創業者進行了訪談,并對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16份,回收問卷698份,其中有效問卷684份,有效問卷率達98%。在調查對象中,男生330人占48.25%,女生354人占51.75%;專業類別中自然科學類219人占32.02%,社會科學類423人占61.84%,藝術類42人占6.14%。在男女比例和學科類別比例上,調查樣本與學??傮w構成基本相當。根據調查,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存在以下問題:

創業氛圍不濃,創業激勵未能滲透教育教學始終。在調查中,雖然對大學生創業持支持的人達512人(74.85%),但是也有的282人(41.23%)認為創業宣傳力度不夠,201人(29.39%)認為學校的風氣氛圍成為創業的阻礙因素。這看似矛盾的卻顯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雖然大學生普遍認可創業,但學校管理制度、學業成績評定都是與創業激勵相悖的。學校對創業的激勵還停留在口號上,未能在實際教學與管理中貫徹落實。部分教師對因創業而缺席的同學在考勤時記為曠課,并據此給予較低的“考勤”成績,甚至有的學生因此達不到申請學位的最低學分要求而無法畢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大學生支持創業比例較高,但地方高校沒有系統、持續和有效的激勵制度與措施,學校管理者和專業教師也沒有把創業激勵融入和滲透到教育教學管理之中,部分學生(130人占19%)對相關政策與激勵知之甚少,有效支持和宣揚大學生創業的校園氛圍還未形成。

專職教師缺乏,創業教育教學未系統化。雖然惠州學院初步構建了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也明確了創新創業教育是全體教師的責任,并且通過校內“雙師雙能型”教師、校外兼職教師和創業導師的聘任解決了教育師資力量的有無問題,但創新創業專職教師缺乏的狀況仍然存在。在調查中,認為創業指導方面師資力量較單一的學生達424名,占62%。專業從事創新創業科研與教育教學研究的專職教師較少,開設創業類的教育課程更多是由其他專業教師、輔導員或者行政人員承擔,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指導未能系統化。

目前,學生創業課程教授更多地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相關教師沒有創業實踐經驗,無法有效指導實踐;教學內容大致相同,教學、研究并沒有明確、合理分工。而聘請有豐富經歷的企業家來講學主要是對自己的創業經歷、公司發展歷程和個人感想進行講座、座談,理論高度有限,實際授課很少。這就致使創業教育效果差,影響學生創業的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和準備。

基地平臺較少,創業實踐能力不強。在調查中,知道學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創新創業基地的有399人,占58.33%;但同時有占63.3%的433人認為學校欠缺教學實踐基地。創業實習基地稀缺,因此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平臺來鍛煉創業能力,創業如何具體操作對學生來說仍然很陌生。學校定期舉行的創業大賽,更多的是一種創業規劃,對于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作用有限。部分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出發點是拿學分和名次,而非為了提升創業能力,為創業做準備。據調查,有占60.67%,共415人認為學校應該對創業實踐活動加強指導,而高達605人(88.45%)認為自己創業經驗與技能不夠,缺乏社會人脈和資源。

獎酬機制不合理,未能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學校的獎學金制度未能有效體現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學生更多的是參與校外的創業大賽,如2014年和2016年分別參加了“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并取得較好成績。雖然學校每年都開展創業設計大賽,并設立了“創業之星”獎學金,獎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帶頭人”,如2016年有18名畢業生被評選為“創業帶頭人”并獎勵每人2000元。但是獲獎學生占全校學生的比例非常小,“創業扶持金”金額與創業學生的實際資金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同時,我校對獲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指導教師優先推薦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激勵政策,實際激勵作用有限,而對跟蹤持續指導學生創業的相關激勵缺乏。一旦項目結項、培育孵化成功或者創業學生畢業,學校也沒有對教師相關指導工作作為其實踐教學工作量的制度規定,即使指導老師進行指導也都是沒有任何酬勞的,更不用說有效激勵了。

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

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是綜合創業教育、創業競賽、創業獎勵以及創業幫扶等手段的,涉及社會、學校、教育者和大學生等主體的相互關系,以及此種關系所構成的結構和具有的功能。完善的創業激勵機制對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提升創業技能、增強創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針對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地方高校有必要以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

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夯實創業激勵基礎。大學生創業實踐要取得成功,必須要以創新創業理論、創業所涉及領域的專業知識、理論教育與實踐指導、創業所涉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和創業實踐技能作為基本條件和基礎,因此高校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職創業教師、專業教育教師、企業經營管理教師和具有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校內外跨專業、跨學科的,專兼職相結合,兼具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的高素質、實用性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以此加強創業研究,強化理論研究、教育教學和實踐指導能力,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遷移能力,以增強創業能力。endprint

要按照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把課程體系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著力點,構建起“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融合、線上指導與線下培訓相補充”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并把對創業學生的法律政策咨詢服務、課題研究、技術創新、團隊管理等方面的相關服務、指導和教育工作納入其中。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靈活機動確定具體的創新創業課程。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除了開設創業指導及實訓課程供其選擇外,還要指派項目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輔導。對培育成熟的創業項目,除了要有專門的技術指導教師外,也還要安排專門的企業管理與咨詢的教師專門進行企業經營管理咨詢服務,并為創業學生引入天使資金的資助。

把創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始終,營造創業激勵氛圍。根據大學生學習階段,把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分為教育學生了解創新創業階段基本知識培養創業興趣、引導學生創新創業定向與初步探索階段和引導和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三個階段分別承擔創業知識準備和儲備功能、初步鍛煉和實踐并修正知識能力功能、合理定位并理性創業功能。為此地方高校要增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持續性,提供漸進、系統和全程的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延伸到畢業后,確保創業教育的連貫性和有效性。

同時,地方高校要支持大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學生社團,鼓勵其定期開展創業交流會、創業報告會、創業座談會和創新創業大賽等,發現并培育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創業項目。同時,借助校報???、學校廣播網絡、創業專題展覽、創業競賽活動以及自媒體等宣傳創新創業,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使學生不時接觸并感受到創業就在身邊,逐漸對創新創業產生興趣、萌發創意并付諸實踐。此外,還要組建“創業經紀”隊伍及其學生社團,從目標選擇、項目策劃、法律政策、投資引入、公司運作與管理、權益維護等方面幫助和指導大學生創業。

充分利用校內外兩種資源,提供更多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非常強,地方高?,F有的創業實踐平臺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創業需求。截至2016年6月底,惠州學院共建立49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22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4個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但相對于全校一萬多名學生而言還是不能滿足大家的創業需要。所以才造成在調查中大家認為創業實踐“針對的只是一部分人,并沒有普及到每個學生”、需要“學校提供創業場地”等建議。這要求進一步促進校內實驗室、實驗設備、實訓基地等平臺共享,將創新資源向全校學生開放,建設實驗課程、實踐環節、科研訓練、創業競賽和課外實踐活動基地等實踐平臺,形成創業理論教育、創業實訓環節、創業實戰環節相結合的創業教育體系。

同時,既要利用本地區的地域性企業孵化平臺、創新創業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如惠州市的惠南智慧谷、愷炬眾創空間、愷萌創客空間等;也要在有創業意愿后申請入駐專業性創業孵化平臺,如物聯網電子信息科技企業孵化器;也可以申請入駐毗鄰地區的小微企業孵化平臺,如TCL創新孵化基地、華南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為學生創業提供更多創業實踐機會。

此外,學校要通過合作、轉讓、許可等方式,優先向本校畢業生及其企業轉讓科技成果和專利;自行或者聯合各個平臺進行創業競賽,評選出可行性強及具備發展潛力的獲獎創業項目,推薦到創業孵化平臺進行輔導孵化;搭建并充分利用校友會創業者分會、校友創業咨詢平臺等,切實加強創業實踐的幫扶,為創業提供支持,解決創業的后顧之憂。

了解創業指導教師和創業者需求,豐富獎酬形式。在指導教師激勵方面,要充分尊重指導教師的勞動及其成果,根據其需求進行激勵。不管是專業指導教師,還是創業實踐指導教師,抑或是校外兼職輔導教師,都要將教師實際指導創新創業項目的級別和貢獻,納入作為教師科研教學的績效與職稱評定的重要標準;如果專業教師對發明、專利有實質性貢獻的,其對發明、專利的貢獻者要予以肯定和保障;專業教師為企業成立投入注冊資金的,也應當承認和鼓勵;應把教師參與創業創新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的相關工作明確折算為教學和科研工作量,其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工作作為教學科研工作來認定。

對創業大學生而言,對其激勵必須照顧實際情況,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需求。地方高校應當做到以創業學生為本,重視并尊重每一位創業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創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把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不僅要進行創新創業的專項獎勵,還要把創新創業獎勵納入到學生綜合成績評價之中,增加創新創業活動及其成果在綜合成績評價中的權重。同時,明確創業學生畢業后的一定時間內學校繼續提供校內小微企業孵化基地供其免費使用,并有專門教師進行跟蹤指導;或者與社會上的企業孵化基地合作,提供一定年限的企業孵化免費指導、免費入駐(包括減免租金、減免物業管理費、減免水電費、減免辦公設施設備使用費等)、免費提供企業登記注冊服務等,使創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具有持續性,激勵更多在校大學生創業。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資助和獎勵機制,與社會上的企業合作設立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專項基金,使社會資金作為天使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解決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困難,促使更多大學生成功創業。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生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最美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圓我教師夢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