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旅游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和開發適宜性研究

2018-01-23 14:54宋佳瑋席鴻劉瑞強張博文邵琦冀瑞欣
中國市場 2018年3期
關鍵詞:文化保護旅游開發

宋佳瑋 席鴻 劉瑞強 張博文 邵琦 冀瑞欣

[摘 要]文章基于韓城旅游發展規劃下,對周原村進行實地調研,分析傳統村落包括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自然資源等。利用本專業相關知識對現狀問題提出相應意見建議,希望借此研究能引起大眾對我國傳統村落的更多關注,希望對今后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提供有意義的思路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周原村;文化保護;旅游開發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239

1 背 景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農村現代化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原有的傳統居住模式已滿足不了居民對現代化的追求,結果就導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衰敗和歷史建筑的嚴重破壞。因此要發掘其潛在的巨大經濟文化價值,借助外部因素的介入所產生的契機,更有效、更積極地融入當今現代社會的大系統中,對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2 認識周原村

周原村位于韓城市中心市區東側,城域總用地304.8畝,共7個小組,550戶,2121人,主產玉米、小麥、蘋果、核桃、西鄰G5京昆高速。周原村地處黃河岸邊50米高地,黃土臺原,海拔420多米,西去7公里為梁山山脈,西南面一馬平川,交通發達,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東對山西萬榮縣汾河入河口。早在新石器時周原就有人類居住生活,是古人濱水居住的最佳選擇。堯舜時周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碼頭重鎮,南北貢船在此交匯后沿汾河上至堯都。

2.1 歷史沿革

周原村是一個有四千年古老歷史文化積淀的文明古村。周原村分為南、北兩村,原有居民為避戰亂共用一個周原寨。寨子在村子的東邊,相距不遠,離黃河很近,古稱周原堡,后改稱周原寨。傳說周原村是公元前周代時期就有的村落。南周原村設東、南兩門,面向黃河的東門上書“東帶黃河”南門上書“周原嫵嫵”。周原村先民一直把村南的塬稱為周塬,“嫵”是嫵媚的意思,用“嫵嫵”兩字重疊,是表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北周原村設西、北兩門,西門上書“相內招商”北門上寫的是“虎踞龍盤”四個大字,現已不復存在。

2.2 自然與傳統文化資源

周原村南北兩村相互依存,高塬上筑村寨防御外敵,臨河為周原古渡口,凸顯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資源。

嚴整的村落整體形態資源——村域主要傳統資源有:國保級元代大禹廟、澇池、張氏永孝祠、張氏八甲祠堂、張學昌祠堂、周原古寨、張氏九院四合院、前四家張氏祠堂、張氏小神祠、二隊張氏小祠堂等。周原古村四通八達,以澇池為中心四條主要巷道向四周輻射,由30多條巷道連接而成。

豐富的建筑類型資源——周原村大禹廟:建筑格局完整,內部壁畫保存完好,大殿文化底蘊濃厚,殿內放有泥塑,是少見的一廟多神的殿宇。祠堂:現存張家祠堂,小神祠等建筑格局完整但破壞較嚴重。守望所:祠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守望所就是一棟哨門樓,傳統民居:周原村傳統的民居形制是四合院,包括門房、廳房和兩溜廈房,現今所留古老且完整的院落有張氏九院四合院,格局較大,保留有完好的建筑格局和門樓雕飾(圖1),但年久失修,中間的三進院落由于火災,其中一間已被燒光(圖2)。

2.3 現實和問題

2.3.1 傳統院落的破壞

村中自發拆建的現象很普遍,有的人家將廳房拆除或自建現代化的房屋,結果就造成古建筑的嚴重破壞和建筑格局的改變。經濟困難的家庭沒有能力對老房進行維護,導致老房破舊甚至成為瀕臨坍塌的危房。

2.3.2 傳統建筑文化的衰落

傳統民居的改建基本是自發性的,以解決實際居住問題為目的,在一味追求方便的改建的同時,無形中傷害了傳統文化和建筑,表面上發展內在是一種落后,破壞了整體的建筑環境特色。在周原村的多戶人家中,廳房被整個拆除或是廢棄,或是在門房處加建,改變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村民保護意識淡薄,在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傳統建筑文化卻走向了衰敗。

2.3.3 傳統文化的價值回歸

不論是現存完整得到保護的文物單位,還是遭到破壞的聚落建筑文化,都是具有傳統文化價值。如今這么多的傳統村落都需要保護和發展,如何才能讓發揮其特色部分?全面改造可能會不倫不類,刻意保護又失去其歷史價值。面對如此復雜的問題,要基于其特色的資源,選擇一條周原村適宜的發展之路。

3 發展周原村

3.1 村落重構

基于周原村自然景觀和地理因素,挖掘深層次景觀資源和旅游休閑功能,對村落功能區進行重構。北邊以居住區和商業以及公共服務區為主,南邊為生態休閑區。南北向為村落的主要發展線,南北居民多,因此要發展相關產業。原周原寨為農業生產區,臨水為濱河觀光區,最大限度發揮其自然景觀優勢。

3.2 老院重點保護開發

基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和相關資料的研究,針對周原村特色院落——張氏九院四合院進行重點保護開發。因其格局完整且少見,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且旅游的主體都是圍繞著特色空間進行的。

現狀利用:傳統的老院都有門樓、照壁、側壁,頗為講究,雕飾變化多樣。門樓上雕飾精巧現存完整。門樓前有“抱鼓石”“上馬石”以及拴馬樁。門窗均精雕細刻。許多公共空間,街巷空間等都是可以加以利用。

歷史追憶:周原村內的祠堂、廟宇、戲樓、澇池等在過去都是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不僅僅要加以保護,更要充分發揮其功能特點,可以使人們圍繞不同的空間展開豐富的行為活動。

現代升華:對傳統院落的保護,不能只停留在對其現狀的保護,或對其歷史的懷念,而是要通過保護,在發展中繼承。對張氏九院的保護,在對其保護復原的基礎上增加現代的設施,找到適宜性的發展語言,增加居住條件或公共空間,將其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建議增加藝術家工作室、畫廊、展覽空間等具有文化氣息的功能,不打破歷史文化氛圍,產生特有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協調共處的模式。

3.3 創新旅游發展模式

古村落的旅游發展模式可由村子集體自主開發經營,也可以由外來企業承包經營。鑒于周原村的現狀,更多地考慮第一種模式,村民是村落的主體,村委應引導村民廣泛參與旅游創新,在現今城鎮化的良好形勢下,除了旅游收益外,村子應該拓寬思路,以項目為載體吸納各種社會資金介入并鼓勵村民集資,為村落的各項建設和管理提供資金保障。

4 結 論

周原村因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得以聞名,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地理條件,決定其保護規劃的方向,又因其少見的建筑格局決定其發展設計特點,基于上述條件,尋求特點最大化發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韓城市文物旅游局.韓城市文物志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 周若祁,張光.韓城村寨與黨家村民居 [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 陳小紅.傳統聚落型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以溫州蒼坡古村為例 [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化保護旅游開發
金華非遺旅游開發模式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探析
慶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