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都的秋》老課新設計

2018-01-24 21:02項白露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故都的秋秋蟬南國

項白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292-01

《故都的秋》是上過多次的文章,這學期又上到這課,因為比較熟悉,很快就備好課。

一、導入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從古到今,關于“秋”的詩文,可謂汗牛充棟。歷代名家描寫秋的名篇和佳句是舉不勝舉。有哪位同學能就這些名篇和佳句略舉幾例?現代作家郁達夫卻以自己個性鮮明的思想,選擇了獨特的角度,運用與眾不同的手法,寫出《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達夫筆下的秋是怎樣一種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樣?

二、整體感知

設問1:寫秋,有人寫秋聲,有人寫秋形、秋色,郁達夫是從哪個角度寫秋的?追問:你從哪里知道的?

設問2:文章一開篇,作者就緊扣題目,緊緊地圍繞著故都的秋這個著眼點來寫。那么他該怎樣賞玩這故都的秋味呢?也就是說,他在文中是通過哪些景物描寫來品味這個秋味的呢?有沒有具體的景物描寫?

設問3:不知道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注意到了沒有,郁達夫曾經告訴我們,在南國的時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讓他思念的是北國的哪些景物?

設問4:那我們來想一想,這些平素讓他魂牽夢縈的景色,現在到了故都,他為什么不著力的寫,而只是匆匆的一筆帶過,反而大寫牽?;?、槐蕊、秋蟬、秋雨、秋棗呢?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安排嗎?(此處可設置如下問題作引導:你沒有去的時候一想起北京你腦海里出現的是什么?去了之后呢是不是非得到了這些地方才能感到那種京味呢?)追問a:游人如織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追問b:如果寫這些地方,和我們本文的基調一致嗎?吻合嗎?

設問5:我們剛才說與本文的基調不吻合,那么本文的基調是什么?追問a:在哪一段找到的?設問6:本文的基調是清、靜、悲涼,但作者在寫起來是有所偏重的,就那些景物各偏重于什么呢?

三、賞析對比映襯手法

設問1:文中有沒有不是寫故都的秋的景色的段子?

設問2:正數第二段和倒數第二段寫了什么?追問a:難道南國的秋不美嗎?追問b: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有距離,這讓他感到賞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寫南國之秋?

四、分畫面賞析

故都的秋花、秋槐、秋蟬、秋雨、秋果都令郁達夫魂牽夢縈,盡管故都的秋是“清”,是“靜”,是“悲涼”。那作者是怎樣體現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呢?他為我們描繪的五幅畫面你又最喜歡哪一幅呢?為什么?

A.秋花圖

設問1:我們先來看看對牽?;ǖ拿鑼?。大家自己來讀一讀關于牽?;ǖ拿鑼?。在讀的過程中注意,作者描寫牽?;ㄖ攸c描寫了牽?;ǖ氖裁??

設問2:郁達夫并沒有寫牽?;〒u曳參差的藤蔓,也沒有寫牽?;ǚ鍪栌骋r的花葉,而是寫它的花色。作者怎么說的?

設問3:作者為什么這樣說?你覺得這種花色的選擇合理嗎?進一步解說并追問:王安石罷相后無事可做,整日尋芳攬勝打發流年,獨坐無聊,就細數落花,一個“久”字只是說他數的久嗎?透出的是什么?

B.秋槐圖

設問1:寫靜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了,是以喧鬧襯靜。但郁達夫并沒有走前人的這個老路,他是怎么來寫著這清秋的寂靜呢?設問:哪些地方表現出“靜”?

設問2:“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薄斑@些”指哪些?文中有沒有現成的詞?

C.秋雨圖

設問1:感悟人生之秋最好的當數對秋雨的描寫。有沒有哪些句子表現出了“悲涼”?看看有沒有“悲涼”的標志——字、詞、句?

設問2:但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覺得被悲涼籠罩著,字里行間彌漫了一種悲涼,是什么觸動了人們凄涼滄桑的感情呢?

五、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問1:郁達夫為什么獨鐘情于清靜悲涼的秋呢?

設問2:再看倒數第三段,運用了什么表達手法?

六、總結全文

抓住文字呈現出的畫面感,提出五幅圖,有提綱挈領的效果,猶如庖丁解牛,有迎刃而解的痛快感。再看看,總是感覺教學思路按部就班沒有突破。平常上課,想想還是應該盡量有新的設計新的嘗試,就算課堂效果呈現不夠理想,也值得積極嘗試。本文是一篇老課文了,網上參考的教案論文很多,但是都沒有跳出五副圖的窠臼。學生第一次學到一篇課文,老師這樣講或者那樣講,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新穎的。但是對于老師而言,每次遇上同一篇文章,都大同小異不多加思索的備課上課,還是會心有不甘。在重復中教學,未免有點機械,缺少點挑戰,也會丟失許多教書的樂趣。

模仿容易,創新的靈感難捕捉。如何入手?首先,拋開所有的參考資料,細細品讀文本。靜心閱讀,多次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琢磨。其次,化繁為簡。在眾多教參論文等各種資料中抽絲剝繭,找出文本最中心的議題?!豆识嫉那铩?,關鍵詞:“秋味、清、靜、悲涼”。 第三,思考作者怎么寫。郁達夫寫的是感覺,以牽?;ǖ乃{朵來寫清,以一絲絲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來寫靜,以秋蟬以閑話秋雨來寫悲涼。第四,作者以什么角度寫。我們可以嘗試從作者寫的角度來入手教。郁達夫寫的是感覺,我們就從感覺角度入手教。人有五官,由此有五感。眼睛對應視覺,鼻子對應聽覺,嘴巴對應味覺,耳朵對應聽覺,皮膚對應觸覺。就從五感入手,嘗試設計本文的一個中心討論議題:“郁達夫怎樣從五種感覺角度來體會故都的秋味?”替換教學環節四的“分畫面賞析”。第五,回到文本去解讀。以“五感”為抓手,果然找到“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的成就感。

多閱讀,多思考,能讓老課文在多次解讀中煥發新的魅力,教書育人的一大樂趣大概也在于此吧。endprint

猜你喜歡
故都的秋秋蟬南國
紅豆生南國
秋蟬禮贊
南國神草金不換
南國牡丹
紅豆生南國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