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2016-03-25 20:03陳麗華
考試周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教學任務故都的秋

陳麗華

摘 要: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本課的重點:一是領會“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達技巧;二是體會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特點。難點是領悟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清、靜、悲涼的思想感情的合理性。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作者采用逐層推進的六步點撥教學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關鍵詞: 六步點撥教學法 《故都的秋》 教學任務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先生的散文名篇,作者通過對故都北平秋景的細膩描摹,流露出內心的眷戀和落寞之情,體現出這位文人當時的處境和濃重的“主觀色彩”。文章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法,展示出故都北平的秋獨特的風姿、色彩、音響、韻味和意境,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產物。由于學生與作者寫作的時代相距甚遠,再加上沒有太多生活體驗,很難進入到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意境中,很難與作者的心靈碰撞。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逐層推進的六步點撥法相機而點,適時而撥,多渠道多功能地調動一切有利于教、有利于學的積極因素,與教師之思與作家之思、學生之思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點題目

我首先要求學生讀題悟題,借助審題以透視文章的靈魂,意在培養學生審題以悟文的好習慣?!豆识嫉那铩愤@個題目很清晰地告訴我們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肮识肌眱勺种该髅鑼懙牡攸c,即北平,“秋”字確定了描寫的中心內容,題目暗示了所寫之秋是故都北平所特有的。由此引入課文描寫的中心——秋色,引出“識別概括景物特色的重點句”和“標出景物描寫重點段”這兩個整體認讀的思考,為學生盡快打開自讀局面導向最佳航向。

二、點整體

我要求學生采用觀其大略的跳讀法,快速識別概括景物特色的詞句,標出集中寫景的重點段。在這一環節里可適當點撥學生用瞻前顧后找散文文眼這一快速把握散文要義的訣竅解決這一問題。運用這一方法,學生很快從課文中找出清、靜、悲涼是故都秋的特色,然后讓學生確定學習的主體和重點,即文章集中寫景的3—11段,由此很自然地過渡到了第三步。

三、點重點

采用暫時丟下開篇二段和文末三段,實行中心開花帶動兩頭的戰略,截取了3—11段集中與景的主體部分,著力點撥觀秋色、聞秋色、品秋味,力求窮其味、得其妙、悟其理、通其技。故都的“清”不是清新清麗,而是凄清冷清,它主要是由特定景色的觸發產生的心理感受;故都的靜不是恬靜嫻靜,而是孤寂沉靜,它主要是由特定的聲響觸動引起的主觀感受;故都的“悲涼”寓于聲色物象交融的意境之中,冷清色里聚涼意,寂靜聲中蓄悲感。秋色、秋聲、秋味,便是悟讀《故都的秋》相輔相成的三要素。因此,得秋味,必先觀秋色、聞秋聲。觀秋色,須先識秋色、辨秋色,進而感秋色;聞秋聲,須先識秋聲、辨秋聲,進而感秋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首先進行范讀點撥,為了渲染悲涼的氛圍,我找來一盤用排簫演奏的名為《秋夢》的音樂磁帶,伴隨低沉的樂曲,我朗誦的聲音舒緩、深厚、沉靜,無奈,把郁達夫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里那種深遠的憂慮和孤獨的冷落,把滲透在故都秋色之中的淡淡的悲涼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然后要求學生順著我的配樂誦讀導引,圈起文中呈現色彩的詞語,標出傳遞聲響的物名,目的是利用配樂范讀的情境點撥,把學生引入特定的秋境之中,強化在粗知階段整體認讀的感受;其次,識、辨、感的逐層引爆,點撥學生借助耳聞目睹的整體感受輔助精妙之處的深入理解,比如,為什么牽?;ㄒ缘t者最下?雨后話秋為何要高調長腔?指導點撥學生在把握了“清、靜、悲涼”的宗旨下,沿著“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思路探尋,類似細微之妙學生能夠很快入其境、品其味,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宏觀把握以指導微觀理解的品讀習慣。最后,點撥學生對照相關資料中背景資料的介紹,進一步理解這樣寫景的合理性,感悟文章的精妙。

四、撥難點

本文主筆部分選材上有一個疑點看似疏忽實為精妙:既然寫秋色為何回避暖色鬧景?對此,學生要依據相關資料了解本文產生的時代背景、故都秋的特色及對此的感受等多方面加以品味,絕大多數同學通過粗知細品后都能明確因當時白色恐怖,內憂外患,作者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調,總想找寧靜處,即寫自然之秋,抒內心之愁,正是這篇散文突出的特色。本文主筆之外還有兩個看似游離實則妙筆的疑點:一是為何要寫北國之外的南國之秋?二是第十二段的大段議論有無必要?我點出這兩個問題,是從以賓陪主的藝術辯證法上,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鮮明的對比和深刻的理喻是突出景物特色,充實篇章內容,深化文章主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一環節要求不需深究,點到即止,意在培養學生根據主次恰當安排詳略的讀書好習慣。

五、理要點

我將文章主筆部分的秋色、秋聲、秋味內容,清晰地寫在黑板上,并將景與情的內容用不同色彩的粉筆區分開來,借助相互聯系的框線標示,讓學生通過完善板書的形式寫出本文重點內容,即“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達技巧,點撥學生對著板書自我總結要點,對照消化重點,明確學習目標,意在培養學生善抓要點、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六、做遷移

借助投影顯示的兩首短詩的選詞填空練習,點撥學生借助課內所學“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技法,用于課外閱讀實踐,使學生在遷移訓練中鞏固所學知識,發展運用能力,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智能轉換。

總之,從整個教學程序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點題目是導入定向,點整體是宏觀粗知,點重點是微觀細品,撥難點是掘進深化,理要點是總結固本,做遷移是發展提高,通過由粗到細、由主到次、層層遞進的六步點撥法,使學生了解到郁達夫筆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態“皆著我之色彩”,自始至終籠上了一層濃郁深遠的憂慮和冷落之情,從而完成了對這篇文章重點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杜云航.故都的秋.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2014,(8):79.

[2]劉高偉,梁俊敏.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學探討[J].快樂閱讀,2012,(25):46.

[3]張麒麟.故都的秋.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14,(5):23-24.

猜你喜歡
教學任務故都的秋
郁達夫《故都的秋》中的悲情解讀
淺談研究式教學在課改實踐中的運用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淺談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讓人癡迷的瑰麗世界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基于教學任務的小學數學課堂研究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