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生活,讓語文教育流光溢彩

2018-01-24 21:07張紅平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陶行知習慣班級

張紅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307-01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進行語文學習。由此可見,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是最有效的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地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在教學中有幾點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本共鳴激起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覺主動地發現、探索、理解、運用知識,自覺學習,學會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跟我學”為“我會學”。他們把學習視為自己的天職,把學習當作成長的樂趣,對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自覺反饋,分享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知識東趣并學生通覺得富有意義,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在學生與教師的生活中,有著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近的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是對生活的零碎體驗,可能是生活中的不起眼的點滴心得,可能是一現即逝的、而且永遠不會再有、但可以回味的一種心靈感悟,也可能是經常出現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一感悟找到與學生感情共鳴的基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對教學的效果來說應該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在教師與學生找到情感共鳴的時候,最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此種狀態下,可以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還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饋言。讓語文教學的課堂不只學語文,而是敞開心扉,用“心”和學生對話,用“心”和學生交談,讓“心”與“心”之間的碰撞,激起學習的火花。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能夠進行自主學習。

二、讓生活與教材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陶行知先生在總結前人經驗和自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指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顧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學生僅僅有點成績、有點才能遠不夠,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習慣、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才能擁有光明的前途。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陶行知認為,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人文素養的養成教育,要關注全過程、全方位,從日常生活入手,從一點一滴的行為舉止抓起。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教師既要求學生以《守則》、《日常行為規范》、《禮儀規范》等作為自己的基本行為準則;同時,又從學校實際出發,在老師指導下以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們共同討論、商量制定“三自”學生管理、評價和激勵的規則。如制定《“三自”學生文明素養評估方案》、《“三自”學生基本行為規范》、《友善用腦個人學習機制》、《班級公約履約統計表》、《班級事務分工表》、《學生成長記錄表》等,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學生的個性與魅力,豐富自我規范的手段。為了嚴格執行規范,學校和班級要健全監督系統(自檢、互檢、班干部檢查、班集體檢查、教師抽檢)和反饋系統(個別討論反饋、班干部反饋、班集體反饋、家長反饋),學生每日、周、月都要對規范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學校和班級及時總結表彰,并落實具體的辦法和補救措施

三、讓生活與活動結合樹立學生自信

自信讓學生勇于善于表現與表達自己,既能把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優點等自信地展示給大家,又能把自己的疑惑、思考、探究和學習過程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其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也是展示其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羅素說:“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碧K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他強調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一個自我創造、自我實現的時期,我們應當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做學習的主人,展現自我和實現自我。

同時,教師要重視賞識教育和情感教育,經常用“你真棒!”“你又進步了!”“你肯定行!”這樣鼓勵性的話語,并盡量為孩子多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我們要突破“課堂中心主義”,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把家庭的、學校的、社區的、自然的、現實的及與網絡的教育資源整合起來,課堂教學由學校向社會、家庭延伸,由課內向課外延續,促使小課堂與大社會的溝通,將豐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現給孩子;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事研究、探究和體驗學習,以“做”為中心,解放他們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時間和空間,“手腦合一”,進行實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善于思考、自信展示的意識和習慣;學校設立“文明監督崗”、“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督察小組”和“安全小衛士”、班級形象大使、學生志愿者,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各項競賽活動,充分展示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實現其自我價值。

陶行知先生是一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的十分重視社會實踐的理論。閉門造車,為研究而研究、從理論到理論等不良學風,是他所堅決反對的。他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所體現的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真務實精神。我們的教育事業,必須從我們今天的時代特點出發,從我們各地各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出發,為我們學習、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找準基本出發點,然后本著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去開展各項學術活動。endprint

猜你喜歡
陶行知習慣班級
班級“四小怪”
我們的100期紀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錄
不稱心的新班級
陶行知生活力專題研究的形成及其發展趨勢
班級被扣分后
陶行知的賞識教育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