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礦遺產的概念及其分類體系研究*

2018-01-25 06:08黎啟國童喬慧鄭伯紅
城市規劃 2017年1期
關鍵詞:工礦遺跡礦業

黎啟國 童喬慧 鄭伯紅

近年來,隨著我國礦山公園建設的不斷加快①,工礦遺產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熱門話題。目前,工礦遺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由于定義的不確定,造成不同研究單位或學者對工礦遺產分類認知的模糊,或者索性將其劃歸到工業遺產范疇來研究,對工礦遺產所涉及的地質遺產部分則避而不談?!斑@種狀況非但不利于學術交流,也容易造成實踐上的無所適從”[1],因此本文將對工礦遺產概念進行定義并尋求建立工礦遺產分類體系。

1 建立工礦遺產概念的現實基礎

1.1 產業轉型,遺留增多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有426座礦業城鎮,擁有礦山15萬余座,其中20%處于成長期,68%處于成熟期,12%處于衰落期。全國有400多座礦山已經或將要閉坑,有50多座礦城資源處于衰減狀態”[2]。自2008年以來,我國公布了三批共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②。以湖南省黃金企業為例,2012年由“十一五”時期末的100多家減少到66家,全省日處理50噸以下的黃金礦山全部淘汰,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礦業遺留。如何統籌解決閉礦后礦山及其附屬設施的遺留是擺在面前的重要課題。

1.2 良好的政策扶持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上述國家戰略的制定為工礦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國家投放的地質遺跡保護資金、實施礦山公園和地質公園制度、設立多種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等都涉及到對礦業遺跡保護方面的扶持,可以預計未來在礦業遺跡保護方面的投入會不斷加大。

1.3 礦業遺跡保護危機

2 與工礦遺產相關的若干概念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工礦遺產”這一概念的明確定義。有關遺產學研究機構或職能部門或從不同的研究視野,或立足于本部門管理的需要,提出了與工礦遺產相關聯的若干概念,如“工業遺產”、“地質遺產”、“礦業遺跡”等。本文所要確定的“工礦遺產”概念便建立在對這些相關概念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基礎之上。

2.1 工業遺產

2003年7月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發起的《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即《工業遺產之下塔吉爾憲章》)第一條就對工業遺產進行定義:工業遺產由工業文化的遺留物組成,這些遺留物擁有歷史的、技術的、社會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學上的價值[3]。

國家文物局的顧玉才認為工業遺產從內容上分為可移動、不可移動和非物質三類??梢苿拥墓I遺產是指機器、設備等;不可移動的是指廠房、倉庫、碼頭等建筑物;非物質的是指記憶、口傳和習慣中留下的工藝、技術等內容[4]。

2006年6月18日,國家文物局在無錫主持召開的首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上,通過了《無錫建議》,其在《下塔吉爾憲章》的基礎上對工業遺產的定義和范圍進行了界定,并針對工業遺產保護提出了許多建議,拉開了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序幕[5]。

2.2 地質遺產

沙普爾斯(Sharples,2002)在區分“地質多樣性”、“地質保護”與“地質遺產”這三個概念時認為,地質遺產指那些可能被認為是具有特殊保護意義的具體地質現象。

張成渝基于世界遺產視角,認為“地質遺產是指在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于地質歷史時期并遺留下來的,對于研究地球發展史、區域地質發展史和重大地質事件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不可再生的地質地理遺跡”[6]。

2.3 礦業遺跡

我國學者倪琪等指出,“礦業遺跡主要指礦產地質遺跡和礦業生產過程中探、采、選、冶、加工等活動的遺跡、遺址和史跡,它表征某一階段某一個地方某種礦業發展的歷程,是人類采礦活動的歷史記錄”[7]。

Wind Correction of Sea Trial……………HUANG Zhenping, CAI Wenshan, QIAO Jipan(1·1)

侯萬榮等認為,“礦業遺跡廣義上可歸入地質遺跡的組成部分,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能被人類利用的不可再生的巖石和礦物在人類的開采利用下正在或已經消失的特定空間地域”[8]。國外最初是將礦業遺跡作為文化遺產的一個分支納入國家公園和地質公園中加以保護與利用[9]。

3 工礦遺產概念的確定及解讀

綜上所述,筆者對工礦遺產定義如下:工礦遺產是一個復合概念,是地質遺產與工業遺產的結合體,是有價值的礦業遺跡。廣義上說凡是以礦產資源開發為基礎的遺產都叫工礦遺產,狹義上是指以礦產資源開發為基礎的,在采掘業與加工工業聯系緊密、地理位置相對集中的工礦區范圍內,有歷史的、技術的、社會的、建筑的或者科學價值的歷史遺存。這里的工礦區指以礦產資源開發為基礎的礦業和工業區,為工業生產地域基本類型之一[10]。有些礦產深加工基地,它們在原料來源上依賴于礦產資源,但在地理位置選擇上又比較自由,宜選擇布置在交通發達的地區,通常距離工礦區較遠,分布較為分散,此類遺產就不屬于狹義上的工礦遺產,而是廣義上的工礦遺產。通常所說的工礦遺產是指其定義的狹義方面,本文以狹義工礦遺產作為分析藍本。

對于工礦遺產的定義,可作如下解讀(圖1):工業遺產(A)與地質遺產(B)都有與礦產資源開采有關的遺產部分,這里將它們分別用符號C、D表示,有C∈A,D∈B。而地質遺產與工業遺產中關于礦產資源開發的遺產部分都屬于礦業遺跡(E),即(C∪D)∈E,同時C、D、E都必須在工礦區(F)這一區位限定條件內(這也是狹義與廣義工礦遺產概念的主要區別)。在上述限定條件下,最終得到工礦遺產的涵蓋范圍(G):G=C∪D。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對工業遺產與地質遺產的概念分析可知,A與B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在某些方面也是具有交集的,即A∩B不為空集。

4 工礦遺產分類體系

對于具有復合性質且分布相對集中的工礦遺產來說,如果按照現有的遺產分類標準來劃分,工礦遺產將分屬于工業遺產和地質遺產兩部分,這實際上是將其割裂開來了。這種矛盾極有可能造成臨近的或相互交織的工礦遺產被歸于不同的遺產體系進行管理等一系列問題,不利于工礦遺產保護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有必要建立獨立完整的工礦遺產分類體系。

4.1 分類原則

(1)互通性。對于復合型的工礦遺產來說,除了要考慮體系自身的一致性以及登錄的規范性外,同時也應該注意與其他既定遺產分類體系的銜接與互通,只有這樣才便于進行統一的遺產評價與管理。

(2)全面性。能夠基本涵蓋國內工礦遺產的實際類型,盡量避免不同類型遺產之間發生交叉并確保分類的確定性。

(3)可持續性。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未來工礦遺產可能出現新的類型,同時由于研究時間的緊迫性和體系自身的局限性,難免有所遺漏,因此要充分考慮分類體系的可持續性,便于今后不斷補充與完善。

4.2 工礦遺產代碼的確定

工礦遺產分為“主類”、“亞類”、“基本類型”三個層次,同時,考慮到對工礦遺產的規范化登錄、評價與管理的需要,每一類工礦遺產及其小類應有一個統一、規范的代碼來表示。代碼編制規則為:主類代碼為一個大寫英文字母,該字母為主類主題詞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亞類代碼為兩個大寫的英文字母組成,第一個字母為該亞類所歸主類的代碼,第二個英文字母代表遺產的亞類,為亞類主題詞(或關鍵詞)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兩個字母中間用連接號連接;基本類型代碼為三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個字母是其所屬亞類的字母組合,第三個字母小寫,代表遺產的基本類型,為基本類型主題詞(或關鍵詞)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

4.3 工礦遺產的分類③

為了便于比較,本文在總結了許濤等人[1]關于地質遺產分類體系、何軍等人[11]關于工業遺產分類體系以及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編纂的《中國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工作指南》[12]關于礦業遺跡分類體系的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筆者的實際經驗,補充完善了其他工礦遺產類型及代碼,具體將工礦遺產分為5個主類、26個亞類、125個基本類型,每個層次按照編制準則來編制代碼(表1)。

圖1 工礦遺產構成關系Fig.1 Co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mining heritage

4.3.1 礦產地質類(G)

許濤等人根據“成因—保護屬性”分類法,即綜合考慮地質遺產的成因因素及其值得保護的屬性特征因素,提出了地質遺產分類體系。該體系較為全面地涵蓋了地質遺產的實際類型,因此參照地質遺產分類,將工礦遺產中礦產地質類分為地層類(G-S)、構造類(G-T)等9個亞類、47個基本類型,這里不再贅述。

4.3.2 礦業生產類(M)

礦業生產類是工礦遺產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與礦業開發各種生產活動有關的地點、設施、設備、建筑、工具用品等。按照礦業生產的程序與設施類別,可將礦業生產類分為采掘類(ME)、加工類(M-P)、運輸類(M-T)、機械修造類(M-R)、基礎設施類(M-I)、倉儲類(M-W)6個亞類。在開灤礦山博物館中展示的在修繕唐胥鐵路雙橋里涵橋時發掘的老枕木是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修建之初鋪設的,它可以劃歸到道路類(M-Ir)遺產。在遂昌金礦,地下遺留下來的唐代和明代的金窟(圖2),則可以認為是礦硐類(MEp)遺產。

4.3.3 礦業制品類(P)

礦業制品類指在礦業開發過程中形成并遺存下來的礦業產品與加工制品,它包含2個亞類和7個基本型。如在遂昌國家礦山博物館陳列的多種展品都屬于此類遺產(圖3),其中被稱為鎮館之寶的金磚可歸為礦產制品類遺產(P-Wg)。

表1 工礦遺產分類Tab.1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mining heritage

圖2 唐代金窟Fig.2 Gold cave of the Tang Dynasty

4.3.4 礦山社會生活類(L)

指反映礦山開發活動中,與從事礦業活動的不同階層人群的社會生活、信仰有關的居所、餐飲、娛樂、商貿、教育、交際、宗教、集會、救助等活動場所遺址或遺跡以及歷史紀念物,還包括有關當時的社會風俗、婚喪嫁娶與節慶活動的遺存,以及當時社會管理的機構、設施、器具等相關遺存、遺跡。在開灤集團,依然保存完好的洋買辦辦公室、老工牌、借燈證、消毒柜、顯微鏡、油燈、老式電扇、老式打印機、光緒六年(1880)開平喬屯煤礦早期井下用嘎斯燈等都是礦山社會生活的體現。其中由開灤礦務局總經理英國人那森在1921年設計的雙環加黑鉆的開灤標志可看作雕刻標識類(L-Cc)遺產,雙環交叉表示開平、灤州兩公司在開平煤田上的聯合(圖4)。

4.3.5 文獻史籍類(H)

記載與礦山和礦床的發現、勘查、開發有關的包括礦山沿革與礦山社會生活、人文文化、自然文化的文書實物與歷史文獻資料等。

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現存的光緒七年(1881)開平股票(H-Co)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老股票(圖5);100年前中國采用西法管理企業的“羊皮蒙面大帳本”(H-Cm)有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活化石之稱(圖6);《草鞋換粥》(H-Lr)講的是一位李姓商人以其獨到的思維免費向挑礦的礦夫和采礦的徭役提供米粥和新草鞋,以換取沾滿了金礦礦沫的舊草鞋而發家的故事。

4.4 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對于工礦遺產的分類體系,存在如下值得探討的問題:(1)分類體系的完善度:在實際分類中,出于規避工礦遺產涵蓋范圍不全的考慮,將其他未列基本類型通過代碼“附屬類”(X-Xa)或“其他類”(X-Xo)來表示。這帶來的現實問題也非常明顯:可能將遺漏了的很多重要遺產基本類型劃歸“附屬類”與“其他類”當中,造成分類的模糊性與不完整性。因此工礦遺產分類表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如果出現本分類沒有包括的基本類型時,使用者可以自行添加,添加的基本類型可歸入相應亞類,置于相應位置,編號方式同前。(2)遺產歸屬重疊:比如有些故事傳說是以家庭族譜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其既可以歸為工礦故事類(H-Lr),又可以歸為家庭檔案類(H-Ff),解決這類問題時,就需要綜合考量,根據歸屬的側重點不同而決定劃分類別是解決途徑之一。

5 結語

明確工礦遺產概念和分類是了解工礦遺產的第一步,在今后的研究中,筆者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拓展:(1)工礦遺產評價。達到工礦遺產標準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工礦遺產自身等級如何劃分?這些問題都涉及到建立客觀公正的工礦遺產評價體系。(2)在宏觀的城市規劃層面對工礦遺產進行整體保護,注重工礦城鎮特色風貌塑造,從微觀建筑學意義上探尋工礦遺產的保護修復措施。(3)探索建立工礦遺產保護長效機制。(4)工礦遺產的綜合利用。

筆者曾參與湖南寶山國家礦山公園的規劃設計工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發現我國關于工礦遺產保護方面的文獻資料非常少,不利于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促使筆者對這一領域進行思考。由于工礦遺產保護理論基礎薄弱,保護體系缺乏系統性與邏輯性,容易造成保護的無序甚至借保護之名行獲取利益之實。在我國資源不斷枯竭、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工礦遺產保護任重而道遠。

圖3 遂昌國家礦山博物館展品Fig.3 Exhibits of National Mining Museum in Suichang

圖4 開灤標志Fig.4 Mark of Kailuan

圖5 開灤老股票Fig.5 Old stock of Kailuan

圖6 羊皮蒙面大賬本Fig.6 Account book covered by sheepskin

注釋(Notes)

① 2005年3月,國家礦山公園領導小組成立。2005年9月,首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獲批準建立;2010年6月第二批33個、2013年1月第三批11個國家礦山公園獲得批準,至此我國已有72個公園獲得國家礦山公園資格,目前已有24家揭牌開園。

② 繼2007年12月《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3月確定了國家首批12個資源枯竭城市,2009年3月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2011年11月國務院確定了25個城市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另外附加9個非名單內縣級單位,參照執行資源枯竭城市財政轉移支付政策。

③ 如無特殊說明,文中實例及圖片來源于:河北省唐山市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官網http://www.kailuanpark.cn、浙江省遂昌國家礦山公園官網http://www.scjkpark.com。

References)

1 許濤,孫洪艷,田明中.地質遺產的概念及分類體系[J].地球科學,2011(2):211-216.XU Tao,SUN Hongyan,TIAN Mingzhong.A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and Taxonomic Hierarchies of Geological Heritages[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011(2):211-216.

2 潘層林.福建壽山國家礦山公園景觀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PAN Cenglin.Research on Fujian Shoushan National Mine Park Landscape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D]. Fuzhou: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2010.

3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TICCIH,2003.

4 彩荷.“工業遺產”保護:一個緊迫而前瞻的戰略課題[N].中國文化報,2006-04-25(3).CAI He.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 Urgent and Forward-Looking Strategic Issue[N].Chinese Cultural News,2006-04-25(3).

5 建筑創作編輯部.無錫建議——注重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工業遺產保護[J].建筑創作,2006(8):19-20.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rchicreation.Wuxi Suggestions: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During the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J].Archicreation,2006(8):19-20.

6 張成渝.中國地質遺產概念的確定[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49-257.ZHANG Chengyu.The Definition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in China[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05(2):249-257.

7 倪琪,謝艷平.礦業遺跡保護研究——以浙江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2):133-136.NI Qi,XIE Yanping.Preservation Research on Mine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Suichang National Mine Park in Zhejiang Province[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6(2):133-136.

8 侯萬榮,黃志強,陳小伍,等.礦業遺跡的開發和礦山公園的建設[J].西部資源,2005(4):40-41.HOU Wanrong,HUANG Zhiqiang,CHEN Xiaowu,et al.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Heri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ine Parks[J].Western Resources,2005(4):40-41.

9 HABASHI F.Cultural Heritage in Geosciences,Mining,and Metallurgy[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03,4(4):377-378.

10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工礦區[DB/OL].http://www.termonline.cn/.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DB/OL].http://www.termonline.cn/.

11 何軍,劉麗華.工業遺產保護體系構建——從登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工業遺產談起[J]. 城市發展研究,2010,17(8):116-122.HE Jun,LIU Lihua.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Heritage on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0,17(8):116-122.

12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Guideline on National Mine Park Construction of China[M].Beijing:China Land Press,2007.

猜你喜歡
工礦遺跡礦業
蘇州市開展工礦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
《礦業安全與環?!氛鞲搴唲t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礦業安全與環保(2020年5期)2020-11-04
《礦業安全與環?!氛鞲搴唲t
全球礦業或將開啟新的周期
方外觀遺跡舊照
沉船遺跡(外一首)
打開工礦燈市場前,你必須知道的散熱知識!
懇請將黑龍江“工礦型”革命老區納入國家精準扶貧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