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漢結合網絡新詞初探
——以“無Fuck說”等為例

2018-01-26 10:51劉艷雨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關鍵詞:原詞英文單詞構式

劉艷雨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一、引言

2016年12月23日,網名為“依萍日記”的網絡博主在新浪微博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條微博:“學到個新詞:無fuck說”。微博發布后幾小時便獲得了上萬的評論量和接近3萬的轉發量。自此,以“無fuck說”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詞語受到廣大網民的熱捧與模仿。形式上,“無fuck說”(原型為“無話可說”)類詞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在最典型的漢語構式——成語的基礎上,加入英文單詞;內容上,英文的加入不改變原詞的含義,反而豐富了詞匯的情感層次,增加了詞匯的趣味性;語音上,“無fuck說”以中國福建地區的方言為基礎,采用了諧音替換的方式,巧妙使用相同發音的英文單詞對原有語音單位進行替換,創意十足。

二、“無fuck說”類詞產生的認知機制

(一)構式的諧音替換

在Goldberg(2003:)和Goldberg& Jackendof(2004)兩篇文章中,構式被認為是包括“語素、詞、慣用語、詞項可替換的語言單位、極普通的語言構型”。因此,中文成語是構式的一種,因為成語是“慣用語”(劉宇紅,2007)。本文所考察的以“無fuck說”為代表的一類網絡詞語其實是對“無話可說”等成語構式原形的一種仿用。張昭政(2003)把成語仿用分為三類:諧音替換,反義替換,和同類替換。本文考察對象所采用的便是第一類諧音替換的方法,以“無fuck說”為例,用英文單詞“fuck”替換原詞中“話可”部分,扭曲了原有成語的結構和內涵,將之變為一個帶有原有語義卻形式完全不同的新鮮詞語。

(二)圖形-背景理論

圖形-背景理論由丹麥心理學家魯賓首先提出,處在圖形位置的事物顯著度高,是人們注意的焦點部分,而處在背景位置的事物顯著度低,不易引起人們注意,起襯托、突出圖形的作用。其中,背景是認知的參照點。本文中,原詞“無話可說”為背景,而“無fuck說”為圖形。前者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是后者的參照點,為人們理解后者的意義提供認知基礎。而后者利用諧音替換,用英文替換了原本的漢字部分,與人們心中原本承認的固有模式即中文成語模式發生了沖突,造成的不和諧狀態使英文部分成為知覺上突顯的圖形,因此十分醒目難忘,很容易就從背景中被識別出來。

三、“無fuck說”類詞的流行原因

(一)順應全民學英語的大環境

隨著中國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的加強,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的學習越來越普遍,并已經達到了全民化學習和掌握的程度。本文所考察的以“無fuck說”為代表的網絡新詞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產生出現的,如果沒有英語學習全民化的基礎條件,這一英漢結合的獨特構詞法不會受到如此大的追捧和模仿,也不會如此大范圍地流傳使用。

(二)符合使用者求新求異的心理

“無fuck說”類網絡新詞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眾是活躍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的學生用戶和剛步入工作的年輕一代,以85后、90后和00后為主要人群。這些群體往往具有求新求異的特點,他們對流行事物非常追捧,一般都是新詞語的制造者、使用者和推動者(劉志芳,2015)。年輕一代往往頂著巨大的學業、生活壓力,這些新興詞匯的出現和使用很大程度上愉悅和豐富了他們的空暇時間,緩解其生活工作壓力。

(三)適應使用者的情感體驗要求

如今網絡發展迅猛,人們生活工作上的交流大多在網絡社交平臺或聊天軟件依托文字完成。而文字在失去表情和語氣的配合下,會顯得比較生硬,有時很難準確傳達說話者想表達的真正意思,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以“無fuck說”為代表的一類新詞減少了成語等詞所帶來的厚重嚴肅感,豐富了文字的表達形式,為原有的生硬表達增添了情感色彩,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交流氣氛,滿足了大部分使用者的情感體驗。

四、結論

以“無fuck說”為代表的網絡新詞其實是網絡蓬勃發展,語言形式迅速豐富多樣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它的產生與流傳離不開網絡媒介的高效開放和信息的及時傳播。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和自由開放的網絡時代,人們對新語言形式的感知力和創造力在不斷提升,傳統的交流方式會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斷發展革新與進步。

猜你喜歡
原詞英文單詞構式
威脅構式“你敢VP”研究
三姐妹
構式語法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當成語中的“心”變成“薪”
“不可推導性”作為標準的虛妄:兼評“修辭構式觀”
外出玩
英文
海灘邊度假
說“長”道“短”
“就/才”進程—評價構式的認知修辭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