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材新用·卑而不茍

2018-01-27 22:31譚小慶
高中生學習·高一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程嬰群臣李陵

譚小慶

[“熟”材展示]

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匈奴,非常憤怒,朝臣也都一面倒地指斥李陵,并添油加醋地誣陷李陵。司馬遷卻挺身而出:“現在他在外面剛遇到不幸,那些只為自家利益著想的人就隨聲附和,這實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況且李陵這次所帶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入匈奴國境,消滅匈奴幾萬軍隊,單于聚集了全國的軍隊進攻他。李陵與敵人輾轉戰斗了一千多里,最后箭射光了,退路被截斷了,而他的士兵仍赤手空拳,爭先恐后與敵人拼死。他如此得人心,即便是古代名將也不如他呀。他之所以不肯輕易地死,大概是想暫且忍辱,等待機會再報答國家呀?!睗h武帝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存心反對朝廷,勃然大怒,便把司馬遷下了監獄,后來對他進行宮刑處罰。接受宮刑是奇恥大辱,污及先人,見笑親友。但司馬遷認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于是他坦然接受宮刑并忍辱負重完成巨著《史記》。

[ 運用方向]

1. 面對挫折。身受宮刑的司馬遷,將會受盡世人白眼,這種人生挫折足以讓人郁郁而終,但平靜的心境與堅強的意志使他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個為民寫史的華夏史官。

2. 正直無私。眾口鑠金,積骨銷毀,面對群臣的落井下石,李陵瞬間成了十惡不赦的敗類,但司馬遷沒有屈服皇帝的威勢,仗義執言,為李陵辯護,即使受刑也在所不辭。

3. 實事求是。面對強權,面對群臣的誣陷和臆斷,司馬遷勇敢地站出來,實事求是地陳述事實真相,雖然最后慘遭宮刑,但那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就如天上的星斗照亮歷史的天空,他也將這一偉大的唯物精神融入他偉大的著作中,成為不朽。

4. 生與死的意義。死可以明志,生則可以踐志。司馬遷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個錚錚直臣,但他選擇了生,讓朋友親人都感到難堪的生,這是因為他清楚生與死的意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p>

5. 剛愎自用者戒。剛愎自用的漢武帝面對司馬遷的直言,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只是臆斷司馬遷反對朝廷而處其宮刑。司馬遷是不幸的,更不幸的卻是漢武帝,他也因為些事而被后人評為暴君,實在可悲。

[ 習作片段]

與其卑微地活著,不如壯烈地死去。也許這是很多正直者的價值取向,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自古至今,屈原、顏杲卿、文天祥、譚嗣同等人才留在我們的心里。

不過,我還想說,壯烈的死,比卑微的活要容易得多,很多時候,卑微地活著亦可與壯烈的死相媲美?!囤w氏孤兒》中公孫杵臼和程嬰是兩個與日月同輝的人物,前者壯烈地死去,后者則卑微地活著,但這一點也不影響程嬰的光輝。壯烈的死與卑微的活都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卑微活著的意義。

在朝廷之上,面對群臣對李陵的誣蔑和落井下石,司馬遷無法忍受,因為他知道,自己作為太史令必須學會客觀看待事物,必須實事求是,必須有自己的判斷,跟隨別人亦步亦趨不是他的風格,所以他站了出來,這一站就成了千古永恒的經典。作為受過宮刑之人,在他人眼里已完全是廢人,有辱祖先,但他認識到自己不能跟隨眾人眼光看待宮刑,他得好好地活著,因為他知道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為了使命,他還得卑微地活著,從而創造了史學的不朽經典……

[ 亮點評說]

片段反彈琵琶,從“壯烈的死”與“卑微的活”的辯證關系上解讀了人生的價值,略寫了“壯烈的死”,詳寫了司馬遷“卑微的活”。并把這種“卑微的活”與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機結合,強化了作者的觀點。endprint

猜你喜歡
程嬰群臣李陵
《李陵變文》非正統英雄觀新探
恢弘震撼的北昆《趙氏孤兒》
奮不顧身
朝見皇帝,為何要“山呼萬歲”
趙氏孤兒
朝見皇帝,為何要“山呼萬歲”
絕纓宴
不同程嬰的不同主題——由程嬰看豫劇《程嬰救孤》,以及話劇、電影《趙氏孤兒》的主題
人物的特性與特征
——觀《程嬰救孤》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