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蘭牧騎原創保障機制研究

2018-01-29 14:44
內蒙古藝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烏蘭牧騎原創創作

(內蒙古自治區藝術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創新同樣是推動自身藝術造詣及國家藝術事業不斷發展的關鍵所在,正如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那樣,“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創作都有資格稱之為“創新”或“原創”,現在的文藝創作中廣泛地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和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真正稱得上“原創”的作品卻少之又少。上至國家級院團,下至基層烏蘭牧騎,在海量的創作中,均不同程度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

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堪稱“高峰”的優秀作品呢?上述《講話》明確指出:“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焙喍灾?,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耙匀嗣駷橹行?,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者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總書記這段振聾發聵的表述,正是烏蘭牧騎一直以來踐行的宗旨,烏蘭牧騎的紅色屬性,決定了它自誕生起,就始終和人民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勉勵烏蘭牧騎“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所謂更多,證明了烏蘭牧騎在過去60年里創作的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節目,正是符合“人民文藝論”的優秀作品。

可見,“原創”對于烏蘭牧騎,是其“人民性”這一根本屬性決定的,也是推動其不斷前進的動力。但也要看到,由于各種因素,當前很多烏蘭牧騎在原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必須通過體制機制的設計完善加以解決,這樣才能為原創這一核心職能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烏蘭牧騎原創職能的發展演變

1957年頒布的《烏蘭牧騎工作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是最早的官方管理法規,在第一條“烏蘭牧騎的性質與方針、任務”中規定,烏蘭牧騎可進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利用各種形式與機會,如與民間藝人聯歡或者個別采訪傳授的辦法,對各種群眾文化事業進行輔導,特別是對有組織的民間藝人和牧民業余文化組織進行重點輔導,以便更廣泛地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普及與日常生活和生產有關的科學衛生知識,開展全民性的文化活動,豐富活動內容。

(2)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民族民間傳統的文化藝術宣傳形式,如用好來寶、說唱、歌舞、戲劇,幻燈、圖片、報刊、圖書等形式進行服務活動。

(3)搜集與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編創符合牧區特點和牧民喜愛的文化藝術作品和宣傳材料,以適應群眾活動的需要。

簡單歸納起來,就是輔導、宣傳、服務和搜集編創,從排序體現的重要程度來看,創作這一職能是居于末位的。

通過上述條款,我們可以看出,在初創時期,烏蘭牧騎限于種種條件,隊員整體原創能力較弱,在節目編創方面尚不能獨立承擔,而是以搜集資料和學習民間藝人為主。

1985年正式頒布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工作條例》較之《草案》有了很大改變,在第二章“方針、任務”中,明確規定了烏蘭牧騎的任務是“以演出為主,兼作宣傳、輔導、服務工作”,也就是通常說的“四項職能”。在第一項“演出”中,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創作演出具有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地方特點、小型多樣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和節目。豐富各族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團結的思想教育。創作演出中要突出表現時代精神,反映自治區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團結建設的風貌,也要創作反映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重視繼承、挖掘、整理民族民間藝術遺產的工作?!?/p>

不難看出,“創作”在這里已經被正式提到和演出同等重要的核心位置,較之《草案》,這個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背后體現出的是烏蘭牧騎在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后,自身的創作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已經足以承擔獨立創作工作并滿足演出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而2018年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九條,對烏蘭牧騎的職能進行了更為全面的規定,由四項變為六項。其中,與創作密切相關的是第一項“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族歌舞、曲藝、小戲小品以及受當地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品種”和第六項“傳承本地區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及非遺項目,提升烏蘭牧騎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創作在最新的《條例》中,不僅從“演出”中獨立出來,還被放在了第一位,作為烏蘭牧騎的核心職能加以強調。而第六項的增加,既是對前兩版中“搜集與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重視繼承、挖掘、整理民族民間藝術遺產的工作”的繼承與發揚,更指明了烏蘭牧騎創新的重要來源,就是從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源泉中不斷汲取創作的靈感,同時使傳統藝術在創新中不斷獲得生機,相輔相成,實現民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二、烏蘭牧騎原創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

1.盲目上馬大型項目,過度依賴外來編創力量,自身原創造血能力不足,是當前烏蘭牧騎在原創方面最大的問題

近年來,不少基層烏蘭牧騎紛紛排演大型舞臺劇,當然,這背后有非常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特別是前些年的文藝評價機制導向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很多烏蘭牧騎開始偏離原有工作軌跡,由隊伍短小精干、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轉為追求“大制作”的大型綜合性舞臺藝術表演團體。

從藝術發展的角度看,有創造大型綜合性舞臺藝術的計劃,一方面說明烏蘭牧騎作為文藝團體日漸成熟,希望能夠挑戰更加復雜多樣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在現代化和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內蒙古地區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消失,不得不利用舞臺劇這種綜合性藝術樣式傳承活態民族文化的現實需求。這些極富特色但又極端脆弱的文化一旦消失,無疑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極大損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些地區烏蘭牧騎創作大型舞臺劇,以盡可能多的形式保存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值得鼓勵的。呼倫貝爾地區組織的幾臺大型晚會、情景劇、史詩劇等綜合性舞臺藝術表演的成功,也說明了這種策略的正確性。

上述情況,是一種健康發展下的理想狀態,然而現實中,很多排演大型舞臺劇的烏蘭牧騎卻頗有些“揠苗助長”的感覺,成功者寥寥。應該說這些烏蘭牧騎編演大型舞臺劇的關鍵問題就是出在“原創缺失”上。這些大型舞臺劇創作和表演,對外來團隊的依賴度過高,甚至整個主創團隊都是重金從區外請來,同時由于編制限制,本單位演員數量不足以支撐整臺節目,還需要借調其他單位的演員才能完成演出。這樣的新編節目,幾乎可以說是“一次性”的,完成首演后,很難實現復排,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從加強烏蘭牧騎隊員的原創能力入手,正如扶貧要變“輸血”為“造血”。這并不是要閉門造車,盲目拒絕一切外來的編創人員。必須承認,就綜合性舞臺藝術創作和表演方面,我區與國際乃至國內先進水平仍有較大距離,通過交流學習了解差距,才能奮起直追。

2. 烏蘭牧騎青年隊員原創動力不足

原創動力不足的原因,首先是隊伍崗位設置和人員結構不合理,導致烏蘭牧騎編創工作出現錯位。

通過前文對法規的梳理,我們不難看出,盡管在《條例》中明確規定了烏蘭牧騎的創作職能,但1985年和2018年的《條例》中,并沒有在人員部分明確規定設立獨立的編創崗位,通常都是由演員來兼任。這樣就造成了事實上的模糊不清:“一專多能”的隊員在演出之外還承擔了創作的工作,但又無法得到應有的待遇,同時兼顧演出、訓練和創作壓力很大。同時,由于退出機制不暢,很多烏蘭牧騎老隊員已無法上臺,只能以“編創”的名義留在隊里,但限于經歷或文化水平,轉向編導又常常力不從心。還由于缺乏編制,青年演員數量不足或流動性強,這就意味著最具有學習能力和創作欲望的青年隊員往往也承擔著主要演出任務,難以將精力主要放在創作方面,同時也覺得自己并非編創崗位,也就更加缺乏把生活中獲得的素材轉化為藝術作品的動力。

其次,后勤保障不足,同樣制約著青年隊員原創能力的發揮。

在調研中,不少青年編導提出了這方面的苦惱,如創作了新的作品,但沒有經費實現——舞蹈需要購置服裝道具,音樂需要編曲配器錄音,但大部分烏蘭牧騎只有“人頭費”及自治區撥付的惠民演出經費,沒有專項業務經費,每次編創新節目都要去向地方政府單獨申請,手續繁雜,久而久之,創作熱情受到極大壓抑。

除了經費和設備這些“硬件”“軟件”也存在問題,最突出的表現為缺乏創作方面的培訓指導。一些編導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努力觀察積累素材,也有很多想法,但由于缺少專業技巧方面的培訓,無法將這些素材和靈感轉化為作品。

三、建立健全烏蘭牧騎原創保障機制,不斷提升烏蘭牧騎原創能力

出現上述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于現行的烏蘭牧騎在管理體制的設計上未能充分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烏蘭牧騎的發展,制約了烏蘭牧騎原創能力的發揮,而原創能力的不足又與盲目迷信外來編創力量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要實現“加強烏蘭牧騎原創能力”這個目標,就必須在制度上為原創提供充分保障。

首先,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原創”,推動編創工作專業化。

從《條例》中創作職能的演變可以看出,烏蘭牧騎的工作側重是隨著自治區整體經濟文化的發展不斷調整的,總體來說,是在向著功能細化、水準提升的專業化方向不斷前進。烏蘭牧騎“一專多能”和“小型精干”的特色當然應該保留,但同時也要考慮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特別是移動新媒體的普及,只要有網絡覆蓋,即使最偏遠地區的人民群眾也有了欣賞世界上最頂級的藝術表演的途徑,這必然會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水平,對烏蘭牧騎提供的文化服務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烏蘭牧騎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上表現出更高的水準,這也正是條例修訂中將“創作”和“演出”列在最前的原因所在,是烏蘭牧騎的核心職能。

要不斷提升作品的水準,編創人員的專業程度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這就意味著編創崗位的固定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本土原創能力不斷提升。因此,在隊伍崗位設置上,必須明確烏蘭牧騎的原創職能如何履行,一種方法是由隊內人員完成編創工作,這就要設置固定崗位,明確工作內容、考核標準并給予待遇,包括減少一定的演出任務、給予外出采風和學習培訓的時間和經費,以及支付創作報酬等,總之,要在精神和物質上給創作者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如果當地財政或人員編制一時不能滿足上述要求,無法設置獨立的編創崗位,也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的形式,由盟市文化系統根據烏蘭牧騎的實際需求,統一培養一批編創人員,包括編劇、舞蹈編導、作曲、編曲以及MIDI制作等,與烏蘭牧騎雙向選擇,并以合同的形式確立服務關系,規定每個月有固定的時間與隊員交流、下鄉采風等,保證編創作品的質量,逐漸增強原創“造血”能力,擺脫對外來力量的盲目依賴。

其次,要在體制上理順關系,明確烏蘭牧騎作品的權屬,使創作者能夠獲得報酬和獎勵,體現創作的社會價值。

在實地調研中不難發現,不少地區承擔創作職能的烏蘭牧騎隊員實際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甚至連最基本的報酬都無法獲得?!吨鳈喾ā返谌邨l明確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但在實際中,出現的怪現象是外請的編創人員依照《著作權法》獲得高額報酬,而本隊的創作者只能和不承擔創作工作的同事領取同樣的工資,并不能得到稿酬,這顯然是違背國家鼓勵創新、保護原創的發展方向的。

因此,自治區在烏蘭牧騎的頂層設計上,應當對于烏蘭牧騎隊員的原創作品版權問題進行討論,以試點的方式開展作品使用付費嘗試,確定稿酬標準和發放方式,對創作者加以鼓勵。

第三,在財政預算上,建議由自治區統籌規劃,在開支科目中安排基層烏蘭牧騎的專項業務經費和專項培訓經費,使烏蘭牧騎隊員能夠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和藝術表演,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去爭取經費才能排演節目。

最后,在進修培訓方面,也應當制定中長期規劃,充分調動自治區內外相關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力量,廣泛引進名師,形成科學的進修培訓機制,為烏蘭牧騎培養原創人才,增強本土原創“造血”能力。

烏蘭牧騎是誕生于新中國的紅色嫩芽,60年來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為了讓這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在未來更加昂首闊步前進,必須以體制機制創新來推動藝術創新,以創新推動烏蘭牧騎事業不斷前進。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需要烏蘭牧騎保持優良傳統,不斷磨練技藝,始終心系人民,另一方面也需要文藝工作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獻策,為烏蘭牧騎保駕護航,使他們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持續活躍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讓中國大地上這面文藝戰線的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猜你喜歡
烏蘭牧騎原創創作
2021年本刊原創題(二)
2021年本刊原創題(一)
《一墻之隔》創作談
烏蘭牧騎進校園
瑪奈烏蘭牧騎
光榮的烏蘭牧騎
完形填空原創專練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原創地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