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事制度改革助力新時代烏蘭牧騎健康發展

2018-01-29 14:44
內蒙古藝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烏蘭牧騎人事制度職稱

(內蒙古自治區藝術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基本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滿足,新期待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新時代廣大農牧民期待更高質量的藝術產品,更為豐富的精神文化,更多選擇的服務供給,更能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文藝隊伍。烏蘭牧騎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勉勵的“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要大力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走出一條新時代文藝服務人民之路。

重視烏蘭牧騎人才、用好烏蘭牧騎人才、管好烏蘭牧騎人才是烏蘭牧騎事業繁榮發展的關鍵。當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已成為貫徹人才興文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做好人事制度頂層設計,并在政策指導下有序開展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因此,本文就烏蘭牧騎人事制度改革做一簡要探析。

一、全區烏蘭牧騎人才隊伍現狀及現行人事制度

(一)烏蘭牧騎人才隊伍現狀

全區現有烏蘭牧騎一共75支,包括1支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3支盟市烏蘭牧騎和71支旗縣烏蘭牧騎。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為正處級,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阿拉善盟烏蘭牧騎和興安盟烏蘭牧騎為正科級,旗縣烏蘭牧騎有25支為科級,46支為股級。目前全區基層烏蘭牧騎共有3119名隊員,其中在編1828人,占58.6%;聘用人員1291人,占41.4%。全區3119名隊員中國家二級以上演員226人,占7.2%,有的地區高級職稱人數占比甚至更低,如,烏蘭察布市300名隊員僅有5人為副高以上職稱,比例為1.7%。

在編人員老化嚴重,如赤峰市敖漢旗烏蘭牧騎在編20人,平均年齡在47歲以上;目前聘用人員已成為各烏蘭牧騎上臺演出的主力,但因為待遇偏低,社會保障措施不配套,人才流失嚴重。此外舞臺編創人才、年輕尖子演員和一專多能演員嚴重短缺,烏蘭牧騎編創人才培養,知識、技能培訓機制有待加強。目前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培訓時間普遍較短,培訓的針對性、系統性不強。為烏蘭牧騎隊長、編創人才、尖子隊員量身定制的培訓班及培訓課程較少,通過培訓所學技能有限。

(二)目前執行的人事制度

1.逢進必考的招考機制。烏蘭牧騎為公益類事業單位。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實行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是指事業單位根據編制內空缺崗位的職責、任職條件和要求,采取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面向社會組織實施的選人用人行為。根據《暫行辦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基本程序是:擬定招聘計劃;審定下達招聘計劃;核準招聘方案;發布招聘信息;報名與資格初審;公共科目筆試;資格復審與專業測試;體檢與考察;確定擬聘用人員并公示;辦理聘用手續。根據該辦法統一規定,公共科目筆試由公開招聘組織實施部門(單位)組織,通常由各地人社部門統一組織,筆試主要測試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內容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公共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此舉本來是為選拔更加適應各類事業單位工作崗位,吸引更具發展潛力的人才參與事業單位的建設,但往往也會造成一些已經在烏蘭牧騎工作多年并成為業務骨干的聘用人員,因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偏低不能入圍;而公共科目筆試過關進入烏蘭牧騎的人員又很難適應工作需要的問題。此外,由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條件的限制,一些當地有藝術天賦、一專多能的藝術青年因學歷等門檻限制無法進入烏蘭牧騎。

2.無專門評審條件的職稱評審機制。在現有《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專業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中,所有從事藝術評論、舞蹈編導、作曲、作詞、音樂理論、導演、指揮、演員、演奏員、舞臺美術設計、電影攝影、電影錄音、電影剪輯、舞臺技術(不設一級)、音樂編輯(不設一級)、電影場記(只設三、四級)工作的藝術類專業技術人員,設有高(中)級申報條件及能力業績條件,均為專業藝術團體設置,而并未針對烏蘭牧騎人才隊伍制定評審條件。相比較而言,群眾文化專業評審條件中藝術專業門類會設置在本地區文化主管部門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擔任部分項目的計劃制定和指導工作,并完成有關設計方案及工作總結等與崗位職責相關的業績內容。

3.未形成暢通的分流退出機制?;鶎訛跆m牧騎演職人員即使取得職稱資格,因崗位職數的限制也無法聘任并兌現職稱待遇;不同系列的職稱之間轉崗后不可以轉聘崗位等級,致使很多老隊員因無法兌現職稱待遇不愿轉崗;老隊員無法妥善安置,編制與崗位全部占用,新隊員就無法上編,也無法聘任、兌現職稱崗位等級待遇。因目前職稱聘任還未形成能上能下的合理機制,演員聘任職稱、兌現待遇后,即使由于個人身體、年齡等原因致使無法勝任所聘崗位,也不能解聘。業務能力強,承擔大量演出任務的隊員卻因職數所限而無法聘用;特別是舞蹈演員,因藝術周期較短,到一定年齡就無法登臺演出。由于現有的職稱評審與聘任機制,“出口”不暢的問題尤為突出,甚至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相當不利于烏蘭牧騎人才的成長與作用發揮。此外,烏蘭牧騎老隊員基本在文化系統安置,很難分流到教育、民政等其他系統妥善安置。

4.未形成合理的編外聘用隊員保障機制。目前我區多數烏蘭牧騎登臺演出以聘用人員為主,但每月工資在1500~2000元之間。赤峰市喀喇沁旗、通遼市奈曼旗、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興安盟扎賚特旗等旗縣還未給聘用人員繳納社保。待遇低和無保障導致聘用隊員只能選擇離開。目前在編人員工資待遇尚可保障,編內編外人員同工不同酬,職稱評聘也只針對編內人員,無編制的優秀隊員無法評定職稱。采取政府購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等方式招聘的編外隊員,仍需在工資待遇和保障機制改進上想辦法、下功夫。

二、烏蘭牧騎人事制度的改革

烏蘭牧騎人才隊伍是一個需要奉獻的群體,應制定涵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評價標準。針對現行烏蘭牧騎人事管理中所有不符合實際的“一刀切”評價標準,對癥下藥,給出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注重考察烏蘭牧騎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履責績效、創新成果、實際貢獻,更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基于業務能力、道德操守和誠信情況的評價退出機制。

(一)自主招聘的選人用人機制

烏蘭牧騎隊員可以在本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監督管理下,作為特殊崗位,針對自身特點,制定專門的考錄辦法。從藝術院校畢業生和當地有藝術特長的青年中選拔,除業務水準考核外,還應進行德、智、體全面考核,實行自主公開招聘,公平擇優錄用,試用期滿合格者,按照規定轉為正式隊員,保障“進口”暢通。

烏蘭牧騎人才選拔,要有主動權。牧區、半農半牧區的烏蘭牧騎隊員應當以講本民族語言的蒙古族為主;三少民族自治旗的烏蘭牧騎隊員應當以本民族為主。農牧民對烏蘭牧騎惠民演出期待的不是高大上,而是深入生活,貼近百姓。因此,在人才“進口”就應更注重發揮本民族藝術人才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作用,增強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二)制定符合烏蘭牧騎特點的職稱評聘政策

專門為烏蘭牧騎人才隊伍制定符合烏蘭牧騎隊員實際的職稱評審條件,滿足烏蘭牧騎的職稱評審需求。堅持評審標準業績化,完善職稱評審條件。堅持以道德品行、業務水平、貢獻大小、工作表現等崗位要求為主要內容設置評審條件。此外,在專業技術方面具有公認的突出成績、在國內外權威機構獲得重要獎項、參與舉辦大型活動等,都應在職稱評審破格條件中加分,為優秀人才快速成長提供評審機制保障。

職稱評審不與職稱聘任崗位空缺數掛鉤。合理設置專業技術職稱結構比例。人才不可能按比例成長,國家鼓勵人才流動,實行評聘分開政策。實際操作中,應以參評條件為基準,不應受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獲得職稱資格是人才專業能力的證明。特別是舞蹈演員,因藝術周期較短,到一定年齡就無法登臺演出,如等單位有空崗再參加職稱評審,已錯過了演員的職業黃金期。而且專業人員獲得資格后的聘任使用是單位管理行為,不應與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職稱評審混為一談。因此,參加職稱評審應以專業作為唯一條件,適當放寬年齡、年限、學歷、資歷等條件,而不是以參評對象的身份、是否有崗位空缺等作為必要條件。要開通烏蘭牧騎編外人員職稱評聘“綠色通道”,留住烏蘭牧騎人才,增強隊伍吸引力。應當合理設置各烏蘭牧騎專業技術崗位職數和級別,力求高中低各級職稱的配置比例符合烏蘭牧騎一線實際需求。

正確處理崗位管理、聘用制與職稱管理關系。崗位管理和聘用制是事業單位現行人事制度的核心,通過推行崗位管理,實現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實行能上能下的激勵機制。實際操作中,應當加大烏蘭牧騎專業人員的職稱管理力度,規定考核或評價項目,如達不到考核要求,可作為解聘的理由。同時完善業績與職稱掛鉤的聘任制度,對無法勝任所聘崗位目標任務的專業技術人員,低聘至下一級專業技術崗位,并按照所聘職級兌現工資待遇,從而做到搞活聘任機制,破除終身制,形成職級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性運行機制。

設置烏蘭牧騎專業技術特殊崗位,用于選拔優秀拔尖人才。不拘一格,向杰出文化藝術人才傾斜。烏蘭牧騎工作離開了人才就不會有發展,更不會有“高峰”。為烏蘭牧騎設置特設崗位,對專業突出、德藝雙馨的領軍人才、緊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不拘一格、大膽評聘,努力營造優秀拔尖人才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

(三)完善人員分流退出機制

制定烏蘭牧騎隊員安置辦法,由于傷病等原因無法適應烏蘭牧騎崗位工作或無法上臺演出的老隊員,可在職稱待遇不變的前提下離崗退養。借鑒退役運動員安置辦法,制定烏蘭牧騎離崗隊員自主擇業經濟補償管理辦法。拓寬烏蘭牧騎在編人員分流渠道,打破現行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寬口徑的分流渠道,安置烏蘭牧騎離崗老隊員到工會、社區、街道、學校、企業等單位工作。

(四)完善編外聘用人員保障機制

對編外聘用人員,除堅持同工同酬、優績優酬的原則外,可制定長期聘用的優秀、骨干隊員給予轉正的激勵配套政策。在聘期內為其繳納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等,對連續聘用滿10年或續簽聘用合同兩次以上的優秀隊員,除按照《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應享有的合法權益外,應為其繳納“五險一金”等直到法定退休年齡,確保退休后可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并享受醫療保障待遇,讓曾為烏蘭牧騎奉獻過的人老有所養。

三、加強烏蘭牧騎隊伍的人事考核與人才培養

1.對于烏蘭牧騎人員人事考核,應該突出效果、效率與效益,增加績效指標,以社會認可、業內認可與群眾認可為原則,這樣才能使考核結果更具客觀性與說服力。當前,我們需要健全烏蘭牧騎藝術人才評價體系,完善考核制度。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片面的評價帶來的問題,而且能夠推動烏蘭牧騎長足發展,提高烏蘭牧騎對民族文化的創造力,更好地發揮烏蘭牧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精神導向作用。所以,完善烏蘭牧騎藝術人才評價體系,有三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創作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發揮指導和激勵作用。

加大烏蘭牧騎人才培養及繼續教育力度。加大烏蘭牧騎人才培養力度,搭建好遠程教育平臺。建議各相關部門統籌協調,爭取相關經費,加大烏蘭牧騎培訓基地建設力度,不斷完善開展培訓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加大實地培訓的師資、課程的投入。并根據不同專業情況,開發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的網絡培訓課程,以自治區級培訓基地為中心,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盟市、旗縣覆蓋,建設相對穩定、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注重烏蘭牧騎隊員的政治教育、觀念教育、素質教育,真正做到“德藝雙馨”,從而強化烏蘭牧騎人才隊伍建設。

2.通過人事考核制度的建立,達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烏蘭牧騎專業人才的考核,應將他們演出作品的傳承度、原創度、民眾認可度列入考核指標。所以需要通過合理的評價和激勵,發揮好導向與引領作用。

建立健全烏蘭牧騎人才榮譽制度,獎勵在烏蘭牧騎工作滿十年的優秀隊員,以烏蘭牧騎藝術家為榮;建立自治區級烏蘭牧騎人才評價信息平臺,形成烏蘭牧騎人才數據系統,把握評價資源;結合烏蘭牧騎評估工作,建立烏蘭牧騎人才評價跟蹤機制,就人才現狀、特色、創新和創造力等發布評價報告,把握好烏蘭牧騎人才發展的環境、趨勢和規律,使烏蘭牧騎成為內蒙古培養民族藝術人才的金色搖籃,使烏蘭牧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烏蘭牧騎是享譽國內外的草原文化輕騎兵,它的創立和發展,始終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方針的典范。通過人事制度的改革,保障烏蘭牧騎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發揚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團隊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內蒙古自治區廣袤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對烏蘭牧騎人才“進口”、職稱評價、退出機制等做了淺顯的分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專家和制定政策的部門關注烏蘭牧騎的人才成長,讓烏蘭牧騎在新時代譜寫事業新篇章。

猜你喜歡
烏蘭牧騎人事制度職稱
《當代中國人事制度》出版發行
六部門: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讓學術造假撤銷職稱有法可依
烏蘭牧騎進校園
瑪奈烏蘭牧騎
光榮的烏蘭牧騎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編制管理現狀及進展研究
職稱
職稱評審實現了“兩大轉變”
“烏蘭牧騎”式的宣講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