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教學中多模態文本解讀探微

2018-02-23 04:35
新課程研究 2018年36期
關鍵詞:語篇模態教學內容

20世紀90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經過沉淀與發展之后,現已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之中,其中也包括外語教學。多模態教學是在傳統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授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經過改進提出的,它涵蓋了現代科技應用與教師體態語在內的多種模態的互動與交際,從而實現多模態教學環境下的信息輸入,提高教與學的相互參與度。文本解讀則是指教師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理解和評價,進而產生感受、體驗和理解,并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的一個過程。

一、初中英語教材文本解讀與課堂教學的問題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初中生英語總體有了一定的提升與進步,但地域發展仍不平衡,學科內部能力發展也不太均衡,沒有達到教材設定的預估值。這樣既會造成學科內部的短板,又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阻礙教學的進展。為此,教師應從多方面著手,發現問題,既要回歸教材本體,重拾文本,再度解讀,以便更好地貼近學生的認知,又要反觀教學模式的優缺點,從而有的放矢地改進課堂。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大多數教師都習慣將教學重心放在知識點或是語法的講解上,而容易忽略一些延伸內容或活動內容。事實上,有的活動內容恰好能夠調節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如果對于這部分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入,就容易導致教學內容的缺失。另一方面,我國現階段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大主要問題,即教學目標的單一化。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師更多地把目標和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但其實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能力都處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他們的心智和學能使他們有進一步接觸、了解社會和文化的想法與渴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單純進行語法知識的講授,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向,在語言本體的背后發掘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二、多模態理論在文本解讀中的運用

學界對模態的定義不一,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朱永生認為,模態是包括語言、技術、圖像、顏色、音樂等在內的符號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顧曰國指出,模態是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與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而所謂多模態,則指的是任何一種以上的符號編碼實現意義的文本。

初中英語課程中的文本主要是指英語教材,還包括輔助閱讀材料以及一些影像資料等。文本是知識的載體,但與其他文本教材稍有不同的是,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歷史性特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文本具有雙重性質,即知識性和文化性,在滿足知識儲備和知識教學的情況下,同時搭起文化認知的橋梁。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淺層次知識符號的解讀與理解,更要關注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的傳授和熏陶,從而實現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多模態文本解讀是對一個語篇或一個交際事件的幾個或所有不同符號模態的解讀。將多模態理論同文本解讀相結合,其最終目的在于把不同交流模態所體現的意義相融合,并結合起來考慮,分析他們是怎樣共同協作,創造出一個完整的語篇或交際事件。

三、多模態文本解讀在教學中的呈現

在信息多模態的新時代,《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模態識讀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學習中善于利用圖畫等非語言信息理解主題”,“借助手勢、表情等體態語進行交流”等。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更加關注文字模態的識讀,注重詞匯、語法及知識點的講授,而忽視對其他模態識讀的引導,從而導致學生多模態識讀能力較差。實踐證明,分析多模態的語篇可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及教師成長,能有效促進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提高。關于多模態文本解讀,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并運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多模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兼顧單詞、短語等基礎要素的教學,以及語篇、語義,乃至于其后隱藏的文化要素的考量與傳播。教學內容的多模態,充實了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在文本中開闊眼界,了解不同語言背后所蘊藏著的不同文化背景及人情風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教學語言多模態。教師在對文本進行多模態解讀時,需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多模態。要避免教學話語模態的單一性,即使是在描述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語境時,也要合理選擇并組合各模態,以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3.教學手段多模態?,F代信息科技日新月異,為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模態化提供了條件和便利,多媒體的使用與推廣使得課堂更加生動形象。相比于傳統課堂的單一性,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還能讓學生更主動、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環境。例如,在對on,over,above等近似介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視頻、動畫等多種模態進行整合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含義。在介紹文化或講述其他非語言知識部分的延伸問題時,可以借助視頻等影像資料來幫助學生拓展認知與思維,從而實現多模態的文本解讀,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相對愉悅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語感。

4.教學形式多模態。筆者認為,良性、生態的初中英語課堂應該由教師通過多模態文本解讀,分析并選取適當的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來創建多模態平衡的課堂環境,包括小組討論,組間活動等,進而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結構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良性多模態教學模式,由傳統的“一對多”模式轉變為“多對多”的師生平衡交互模式。

教師在進行多模態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應當兼顧各個模態的平衡,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并整合相應的模態,使各個模態主次分明,協調應用。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力等方面,例如,適當使用而不過度依賴多媒體,以免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或者因多媒體過于鮮艷復雜而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為此,可以考慮將多媒體與板書結合運用,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自我體驗,淡化了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訓練,學生很少真正與所讀文本進行互動和交流。因此,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的語言材料是支離破碎的,對語言材料的感知不系統、不完整,從而限制了閱讀能力的提高。當前,多模態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的一大潮流和趨勢,這也要求教師應當具備多模態文本解讀的能力。實踐證明,多模態語篇分析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打開這些教學盲點,促進教與學的改善,增強教師將教學內容整體化、系統化的專業素質,提升教師基于多模態文本解讀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文本多模態識讀和自主閱讀的執行力。同時,還能增強學生自主構建閱讀信息及知識體系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利用文本多模態信息自主理解分析、概括整理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語篇模態教學內容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態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態超聲監測DBD移植腎的臨床應用
跨模態通信理論及關鍵技術初探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日版《午夜兇鈴》多模態隱喻的認知研究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語篇填空訓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