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森林幼兒園教育模式:特點及啟示

2018-02-23 12:11范奭琛李曉華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森林德國兒童

范奭琛 李曉華

森林幼兒園是源起于丹麥,興盛于德國,近年來廣泛流行于歐美、日本、韓國等地的一種新型幼兒園教育模式。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兒園在丹麥成立,20世紀90年代中期,森林幼兒園在德國獲得了快速的傳播和發展。目前德國大約有2000家森林幼兒園,占德國幼兒園總數的5%~10%,也有越來越多的正規幼兒園開展“森林項目周”活動,森林教育體系已成為德國幼兒教育享譽世界的重要名片。

一、德國森林幼兒園興起的背景

森林幼兒園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對德國福祿貝爾幼兒教育理念的一種追溯與回歸。福祿貝爾認為:“人,特別是少年期的人,應當在內心熟悉自然,按照在自然中活著的并支配著自然的上帝精神,去熟悉自然?!彼鲝垺敖處熤辽倜啃瞧谝淮瓮膶W校的每個班級的學生一起到野外去,讓他們仔細觀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們顯示的景色”。森林幼兒園雖緣起丹麥,卻能夠在德國迅速風靡,與其理念與德國幼教傳統理念的吻合不無關系。

另外,德國還有適宜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教育傳統。據德國聯邦環保部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85%的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于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應該在環境政策上繼續維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對自然的推崇和環境的重視,使德國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形成熱愛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意識。此外,德國人有著深厚的“森林情結”,自稱是“森林中走出的民族”。他們認為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養孩子熱愛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能夠讓孩子一生充滿靈性,享受單純質樸的快樂。德國有三分之一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尤其是西南部森林資源豐富,很多居住地附近兩三百米就有一片森林,這為森林幼兒園的迅速增多提供了環境基礎。

兒童生活世界的改變進一步加速了森林幼兒園在德國的傳播。1989年之后,德國社會由密集工作的工業社會轉化為密集消費與休閑的服務型社會。居住環境的改變使得現代兒童生活與游戲的空間發生了重大變化。兒童居住在擁擠的高樓大廈中,戶外活動時間嚴重縮短,生活空間變得狹窄,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出現身體發展上的問題。兒童由于缺乏運動發生意外的現象越來越多,同時,兒童也缺乏游戲與交往的伙伴,他們的時間被大量各類媒體填補?;诖?,家長們迫切希望孩子們能夠深入自然,拓寬活動的空間,增強運動技能,強健身心,從而對森林幼兒園的需求加大。

二、德國森林幼兒園的教育特點

(一)實踐先行的教育模式

森林幼兒園與其他模式不同的是,它在最初并沒有理論基礎和學術支持,而是由于其實踐的風靡帶來了理論界對它的關注。森林幼兒園最初建于丹麥。一位全職媽媽埃拉·法拉陶在帶她的學齡前子女和鄰居家的兒童在森林里玩耍時發現,在森林中長大的孩子異于傳統幼兒園中的兒童。他們擅長游戲、較少爭執、互動頻繁、身心平衡、體能更佳。于是聯合周圍的父母一起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兒園。雖然森林幼兒園在最初并沒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但它獨特的教育方式卻與自然教育、人本教育、體驗教育、感官教育、開放教育、全人教育等理念不謀而合,甚至堪稱其實踐的典范。這種“沒有理念”的教育方式反而為其自身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靈活性,在實踐中充滿靈動和活力。

(二)純粹自然的教育環境

森林幼兒園最引人矚目的特點便是它全戶外、純天然、原生態的教育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因素,環境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幼兒園將自然環境的教育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森林幼兒園建于森林之中,這里空氣新鮮植被豐富,視野開闊行動自由,設施材料安全天然,具有天然的療愈和保健功效,非常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此外,森林環境還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和原材料,大到樹木、泥土、水坑,小到樹葉、松果、蠕蟲,自然中有生命的無生命的萬物都可以成為幼兒觀察、研究、操作的對象,成為幼兒好奇、探究、學習的原點。比起普通幼兒園中常用的現代玩具、電子設備,森林幼兒園帶孩子們回歸了自然的懷抱,可以讓幼兒在與自然環境、自然材料的互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短小靈活的編班方式

一個森林幼兒園通常由15~20個2~6歲的孩子組成,配備2名教師、1名助教,有時還會有實習生或家長的加入。教師接受過專門的戶外教育訓練,有的國家已經啟動了專門的自然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較小的班容量和較高的師幼比有利于教師對每位幼兒給予更及時更高質的關注,也為森林活動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忑g編班的模式為森林幼兒園的孩子們創造了一個類似家庭的溫馨環境。不同年齡的幼兒像兄弟姐妹一樣共同生活和成長,不同年齡間的幼兒能夠利用各自的發展特征為彼此提供更豐富的社交經歷和角色體驗,發揮“兒童教育兒童”的作用,促進良好社會性和積極健康個性的形成。研究表明,森林教育對自閉癥、多動癥等特殊需要兒童具有療愈功效,一些特殊需要兒童的加入也使得森林幼兒園的環境更加融合豐富。

(四)兒童中心的教育目標

森林幼兒園的出發點是讓兒童在與大自然的互動過程中成長,避免承受過重過多的學業壓力和功利目的,這也決定了它們的實踐模式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在森林中,絕大部分的在園時間是兒童自由自在的游戲,少部分時間用于做一些集體性的教學活動,如晨圈、音樂活動、科學活動等。在幼兒的游戲時間,教師尊重幼兒的選擇,由兒童決定一起游戲的伙伴以及游戲的方式內容。游戲時,教師的主要角色是照看、提供幫助、為幼兒創造任務機會。如果幼兒沒有提出請求,教師不得隨意干擾幼兒的活動。幼兒在森林里自由探索和發揮,他們的選擇受到教師的尊重。在森林幼兒園,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更是他們共同學習的伙伴。

(五)自由開放的教學內容

森林幼兒園之所以被稱之為森林幼兒園,一方面是因為它建在森林之中,有著純粹與自然融合的教育環境;還因為它依森林而教,有著原生態的教育內容,其課程和活動具有高度的隨機生成性。因為前一天剛下過雨路上有很多蚯蚓,孩子們好奇地問教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蚯蚓。于是那天的課程主題就是蚯蚓。到了蟾蜍繁衍的季節,森林里的蛙鳴格外喧鬧,于是當天的課程由此生成——蟾蜍的生命周期。冬天池塘結冰,孩子們爭論冰層下的水草和小魚是否還活著,一次科學探究活動就這樣自然發生。隨著陰晴雨雪天氣變換,森林總會為教師和孩子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點子。在和自然的接觸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要去爬樹、編織花環、搭建帳篷、采摘果實、堆柴生火、上爬下跳,用野生的原材料“發明”自己的游戲和玩具,甚至拿植物的汁液急救傷口,認識區分有毒無毒的植物……總之,一切活動都是那么自由、開放與大膽。森林幼兒園不是教教師認為應該教的,而是教孩子渴望教的,教學內容因幼兒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而自然生發。

(六)支架作用的教師角色

森林幼兒園中的教師十分相信幼兒的能力,尊重幼兒的意愿,同時還會為他們的探索提供適宜的支持和幫助。在森林幼兒園中,幼兒爬樹司空見慣,教師不會為此大驚小怪而嚴厲制止幼兒,相反,他們放任幼兒去爬。森林幼兒園的教師相信:“小朋友爬樹,他自己能夠爬上去,也一定能夠自己爬下來。如果教師幫助他爬到力所不能及的高度,他自己就沒法下來?!彼麄児膭詈⒆觽內ヅ烂靠盟麄兡軌蜃约号赖蒙系臉?。當然,當孩子從樹上下不來的時候,教師也被要求一定要給予幫助。野外活動還離不開“生火”的主題。盡管要接觸“火”這樣的“高危物品”,孩子們還是像學習其他安全的東西一樣被置于“放任”的狀態。森林幼兒園的教師認為,將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險性的環境中,能夠促進幼兒建立自己的危險防范意識,從而知道去評估風險、規避不良后果?!胺攀肿尯⒆觽內?,他們反而更小心謹慎了,因為這是考驗自己的判斷力和自信心的時候了?!庇變涸谏钟變簣@活動的每一步都有教師伴隨著,教師不會打斷或指責他們的活動,他們只是鼓勵和支持。

三、德國森林幼兒園教育模式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積極開展充分有效的戶外活動

森林幼兒園最顯而易見的特點莫過于大膽的戶外教學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與大自然的深度交融,這一點對我國的幼兒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近幾年,由于幼兒園招生規模的擴大,不少幼兒園極盡所能地將現有的園舍占地改建成了用于教學活動的教室,幼兒園內戶外活動場地嚴重受限,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嚴重削減。加之,多年來頻發的幼兒外出安全問題,幼兒園幾乎不主張集體帶領幼兒離開幼兒園,外出游覽。這樣一來,幼兒僅剩的戶外活動可能就是升旗、做操等集體性項目了。有研究發現,如今的孩子相較于他們的前人花在自然環境中的時間正越來越少。然而,人與自然是具有天然的聯系的,人的發展離不開自然?!澳切└惺艽蟮刂赖娜?,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苯梃b森林幼兒園,我國幼兒教育應當充分保障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注重開展有效、高質量的戶外活動,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與大自然深入接觸,要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時,帶領幼兒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引導幼兒從大自然中去學習。

(二)創設基于幼兒實踐活動的教學

森林幼兒園的教學是基于幼兒實踐活動的教學,是從幼兒的經驗中生長出來的一種教學。在森林幼兒園教學內容的設計當中,幼兒無疑起到了主導與引領的作用。森林幼兒園以原生態的森林、大自然為教室,森林里物種的多樣性、大自然陰晴雨雪的變化,使得這個教室里時時刻刻都充滿著豐富多變的刺激,從而為生成性教學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在森林幼兒園中,幼兒天性優越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很容易被激發,他們在自由開放的活動中會不由自主地在頭腦中產生很多問題。森林幼兒園的學習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師所教的內容都是基于幼兒經驗的東西,幼兒學習起來內部動機強,接受起來也很自然、容易。我國幼兒教師需要進一步創新教學形式,創造機會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在活動中,帶著問題去學習。

(三)堅持教師的支架與輔助作用

森林幼兒園教育模式堅信幼兒具有獨立行動、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整個森林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具有明顯的兒童中心的特征,提倡讓兒童自由探索、直觀接觸、親自實踐、自主完成經驗統合。在森林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學習伙伴,永遠只是在一旁靜靜地支持與幫助,而不是權威和專制的象征。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教師的角色明確提出了諸如以上的要求,但是在實踐中仍存在教師角色定位不準,教師指導能力不足的現象。教師如何真正地從傳統的教師角色中走出來,接納并有能力指導幼兒的自主性學習仍然是我國幼教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童年的室內化趨勢,幼兒園的新形式讓我們看到了童年曾經的樣子,也讓我們看到了童年現在可能是的樣子——對“兒童的花園”的現代再創造。誠如福祿貝爾對幼兒園所期待的,這里的生活和教育圖景均應該是“兒童的花園”般的存在。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充斥著童年,生存壓力提前到孩童,以至于曾經的童年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封閉的圍墻、嚴苛的紀律、沉重的學業壓力和缺乏生命活力的身心。何為幼兒教育的本真,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自由、充實的童年?步入森林幼兒園,也許你會有更多發現。

猜你喜歡
森林德國兒童
“夢夢”“嬌慶”德國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哈Q森林
新中國科技60年(3)
開始敲門
非常演奏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