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當代中學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與原則

2018-02-25 07:59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家校中學生理念

馬 峰

(東海艦隊子女學校,浙江 寧波)

一、急變時代下的中學生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諸如浙江省這樣的東部發達省區,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并邁向富裕階段。物質的極大豐富,使得精神世界的需求急劇膨脹,而現實中精神的滿足多是快餐式的,如看一部電影,看過了也就看過了,過了一把癮而已,頂多再多看幾遍重溫一下而已。絕不可能如吃飯一般一日三餐,一生之久,百吃不厭。所以,在當今物質并不匱乏的年代,雖然物欲橫流,然而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追求甚至超過了對物質的追求。尤其對當代中學生而言,其一切豐富之資源而無物質缺乏的切膚之感、切身體會。曾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二、學校教師的代溝感與挑戰

然而,這些不曾被饑寒交迫所困,只在古詩文中才領略過“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新一代中學生,他們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他們的校園生活還是我們當年為“三好學生”“積極分子”而使出渾身解數的生活嗎?也許老一輩的教師已有深深的感觸,自嘆代溝已深。遙想當年的學生沒有手機不照樣茁壯成長,已為棟梁。

一手機問題幾乎涵蓋了當今中學教育中學生的所有突出問題:玩游戲、看小說、談戀愛等。一機在手,解悶消愁,若加網絡,天下我有。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黍?,F如今手機就是便利的代名詞:手機中有支付寶、微信、QQ等移動支付方式和聊天溝通方式,手機上網幾乎可一覽天下美景,知悉世界風云,也可能深陷于各類游戲,沉迷于成人世界的幻想,不能自拔,不少中學生玩手機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這不正是問題所在嗎?然而若不加引導,必有誤入歧途之危。學校教育所面臨的學生問題與德育之重任,無外乎此。家長無奈之處與擔憂之重點也不外乎這些方面。

三、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縱然有部分關心孩子的家長知曉孩子的問題,卻并不保證其知曉問題的因由。更何況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并不關注自己孩子的某些變化,也許在他們自己看來已然是很關心了。不懂正確的教育,認為將孩子送入學校就能變好,自己便瀟灑生活的家長大有人在。誠然,教師有責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烏托邦理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何等的脆弱,個別極端的學生著實需要老師和家長全心全魂并全心思地投入,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或學校單方面的努力不足以顯著地改變某些問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能有理念與方式方法的出入,與來自手機的“社會教育”更可能有沖突。

由此,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來自手機的“社會教育”,往往出現理念的沖突,內容的良莠,判斷的相悖。因此家校合作刻不容緩,且家校合作本身需要設計與規劃。

四、家校合作的設計與規劃原則

我認為有幾項原則值得思考:

(一)互相尊重

教師與家長需要有良好的溝通,互相尊重,各盡其責。如此,才能有長效的聯絡與互動,維持并推進家校合作。

(二)彼此信任

彼此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沒有信任,何談合作。沒有信任,沒有坦誠的交流和真實思想的交換,就不能也不會發現學生真實的需要和問題的所在。由此,彼此信任才能找準問題關鍵點,對癥下藥,互相配合,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

(三)目標一致

學生是家校合作的紐帶和焦點,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應該成為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合作的共同目標。沒有共同而一致的合作目標,家校合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四)理念相通

家校之間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同是不太可能的,但無論是大同小異,還是大相徑庭,需要老師與家長求同存異,在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中盡量達成一致。倘若教育理念不合,甚至沖突,則學生就成了矛盾集合體,左右為難,難以前進。故此,教育理念相通是家校合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綜上所述,時代在變,誘惑在增加,中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在發生變化。手機等新事物的普及,有利有弊,然而其弊端在中學教育中的的凸顯使得家校合作成為必然。家校合作的設計與規劃原則值得我們共同思考并在實踐中為教育下一代有所助力。

猜你喜歡
家校中學生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互動+溝通——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溝通新模式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