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探析

2018-02-26 09:53
新課程研究 2018年26期
關鍵詞:解剖學醫學教育教學資源

2017年7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為我國當代醫學教育改革提出戰略性意見,強調深化院校醫學教育改革,確保5年制臨床醫學和中醫學的重要教育地位,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醫學教育體系[1]。在此教學改革多元化的語境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的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加快優質學科資源建設、完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以及提高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當前臨床醫學教學探討的熱點話題。

一、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問題探討

近年來,我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在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體系完善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針對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多次改革,就目前而言,改革已初見成效,例如,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學科優質資源整合愈發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日益優化、學生綜合能力及專業素質逐步提高。雖然教學現狀尚為樂觀,但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當前高職高專醫學教學中比較普遍的問題主要有:

1.課程設置不當。面對社會結構和醫學環境多元化的時代特征,高職高專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也日益多元化。合理的課程安排對培養多元化、應用性、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但時代高速發展帶來的教學氛圍浮躁,使得教育推進愈發傾向急功近利,人體解剖學、藥理學、病理學、生理學等基礎課程被不斷壓縮,且無法和后期的臨床課程良好結合,導致學生專業基礎不牢固,理論與實踐無法連通,無法培養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另外,高水平教材的缺乏和教學內容的陳舊,致使高職高專臨床醫學課程設置無法綜合展現本學科最新的技術水平和知識[2]。

2.教學資源缺乏。隨著近年來高職高專臨床醫學的擴招,該專業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與其相應的是臨床病例需求量的增加。一方面,由于隨著現代人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諸多患者不再愿成為示教對象,導致學生參與實際操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小[3];另一方面,高職高專對臨床醫學仿真、模擬等前沿技術應用意識淡薄,教學使用科技設備購入不足。

3.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單一。首先,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現行的臨床醫學教學方法多沿襲傳統的灌輸式、經驗式教學,一方面無法提高學習效率,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還會弱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能力,學生很難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依據實際情況變通操作的能力。其次,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往往重理論、輕實踐,忽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脫節。這種機械且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薄弱。

二、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1.課程設置方面。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改革要注重基礎課程、臨床課程及其他選修課程的合理安排,在組織基礎專業知識和重難點內容的同時,根據重要性合理安排課程架構,避免教學內容不必要的重復。

首先,學習人體解剖學、藥理學、病理學和生理學等基礎知識是臨床醫學學生參與實踐的基本前提,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必須基于穩固的基礎知識積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遏制教育方面急功近利的做法,即對基礎課程減質或減量而過分突出臨床課程。另外,根據這些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發現,由于現代臨床醫學領域更新發展之迅捷,這些基本課程在一定周期內應不斷更新且能夠系統化、全面性地展現給學生。

此外,增加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綜合性課程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但這類課程的設置要注意適當和適量,避免喧賓奪主,應根據臨床醫學的專業特性適當安排實用的、高效的綜合性課程,能夠豐富教學環境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一定程度上推進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改革。

2.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教師是決定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臨床醫學教學改革要求教師“高水平、強技能、新思維、多方法”,盡量選擇優秀的脫產教師,杜絕理想化地認為合格的醫生就一定能成為合格教師的想法,因為臨床教師不僅要求專業知識的充分儲備,而且應具備教育家的基本素質。

3.教學資源方面。一方面,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必須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查漏補缺,并給予這些有限資源以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隨著習總書記在2016年“4·19”重要講話中提出加快“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教育”進程后[4],臨床醫學教學日益受到政府和各行業的重視,我國前沿科技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更為普遍,例如醫學數字出版、最新高清手術示教系統等先進數字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方面的使用。為此,高職高專必須抓緊這一時代潮流,付諸一定量的教育資本,通過政府、專業機構等各種渠道充分發掘并運用臨床醫學前沿的科技資源和教學手段。

新的教學資源運用成功后,首先,應確保進行定期定量的教學實踐測試,以保證資源的有效性;其次,設置此類新型資源的負責部門,定期進行維修檢查或技術更新,以保證教學資源的實時性、高效性,確保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符合時代特色。在新型教學資源使用方面,應注意:①利用網絡課程教學。臨床醫學網絡課程的建設應納入教學工作的重點。網絡課程教學即將網絡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5],進行臨床醫學部分課程的教學或補充傳統教學課程的缺失內容,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渠道,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也能為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綜合質量提供豐富的資源。網絡課程教學以其趣味性、可重復演示等功能成為傳統教學無法代替的實用型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臨床醫學的部分內容。②引入高清手術示教系統。例如國內發展已較為成熟的Arx?sys智能手術直播示教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觀摩者與手術醫生間的實時互動,對學生進行高效的手術教學、臨床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③選用3D解剖學臨床系統。解剖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課程,3D解剖學臨床系統結合了人體CT/MRI掃描數據,利用3D成像建立的3D解剖學數據資源庫,針對不同用戶群體開發了不同版本,包括人衛3D數字解剖系統移動客戶端、人衛3D解剖教學等。該系統可以為臨床醫學教學提供部分內容的3D全視角效果,在教學應用中,還包括隨堂測試、結合外設運用、“慕課”教學等功能。④引入VR虛擬現實技術。該技術的三種模式均可應用到臨床醫學教學中,包括全景360°VR視頻、第一人稱視角的視頻和一般3D格式的視頻,目前發展較為成熟,可以實現臨床醫學可視化教學,但在實際中卻尚未普及。這種技術可以模擬患者狀況、虛擬臨床情景,學生可以通過佩戴3D眼鏡清晰直觀地參觀一臺真實的外科手術或操控觀察人體結構的各個細節,真實感受臨床操作氛圍,實現沉浸式學習。

綜上所述,本文對我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現狀進行了探討,我們能夠初窺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復雜性及其學科內部因素的博弈。因此,完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改革還需要政府、社會、高職高專學校以及臨床醫學行業的聯通與共鳴,實現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全面、均衡、高速地改革,為臨床醫學可持續發展提供預備支持與保障。

猜你喜歡
解剖學醫學教育教學資源
《鐘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發行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醫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明代醫學教育縱橫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