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事件A+B的教學反思

2018-02-26 04:35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蘇教版教科書人教版

陳 星

(江蘇省泗陽中學,江蘇 泗陽)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概率統計在社會實踐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概率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始,概率統計知識得到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在高中新課改中,概率被引入高中數學教材之中,并作為高考的必考內容。

蘇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四小節《互斥事件》中,在給出互斥事件概念后,給出了事件A+B的概念及事件A+B發生的概率的定義,其描述是這樣的:

1.事件A+B的概念:設事件A、B為互斥事件,若事件A、B至少有一件發生,我們就稱這個事件為事件A與事件B的和,記作事件A+B。

2.事件A+B發生的概率的定義:如果事件A、B為互斥事件,那么事件A+B發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別發生的概率的和,即:P(A+B)=P(A)+P(B)。

在事件A+B的概念中,要求事件A與B必須為互斥事件,也就是說只有互斥事件的前提下才能定義事件A+B,那么是不是只有互斥事件才能定義事件A+B,還是教材在這里出現了疏漏增加了限制條件,筆者在備課的過程中發現這一疑點,為此查閱了大量參考資料。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本上是這樣定義的:事件的和——事件A發生或事件B發生,稱為事件A與事件B的和,記作事件A+B。事件A發生或事件B發生,換句話說,就是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件發生。也就是說這里包含三種情況:

(1)事件A發生,事件B不發生;

(2)事件A不發生,事件B發生;

(3)事件A發生,事件B發生;

這里顯然沒有互斥條件的限制。

在人教版高中教科書中是這樣定義的:事件A與事件B中至少有一個發生的事件稱為事件A+B,也稱為事件A∪B。

在這里的定義中也沒有限制事件A與事件B互斥,其實人教版教科書里的定義與概率論課本里的定義是一致的,但筆者認為人教版教科書里的定義更容易理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里借用了集合中的符號,本來數學各個部分就是相容相通的,利用A∪B來表述事件的和,恰能說明事件A與事件B之間的三種關系。

筆者又查閱了其他參考書有關事件A與事件B的和的定義也都沒有互斥的限制,因此筆者認為蘇教版中關于事件A與事件B的和事件的定義也應該去掉互斥這一限制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與集合概念中的并集之間建立很好的銜接,使整個數學體系達到完美結合,互相論證。

如果把事件A+B定義中的互斥這一條件去掉,那么事件發生的概率公式就可以很自然得到:P(A+B)=P(A)+P(B)-P(事件 A 與事件 B同時發生)

這與集合公式:P(A∪B)=P(A)+P(B)-P(A∩B)是相通的,這樣概率公式就與集合部分基本公式就溝通起來了,從而達到了數學體系的完美建構。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在學習數學各個部分知識的時候,不能單純從知識本身去理解,要結合以前所學過的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從數學知識的整個體系中進行把握,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真正認識、理解數學;才能更好地引導、教授學生,也才能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知識殿堂的大門。

猜你喜歡
蘇教版教科書人教版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急診教科書
蘇教版與人教A版數學教材的比較研究——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
基于歷史中“人”的歷史敘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例
藏起來的教科書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精編課本題改編練習
人教版“兩極世界的形成”商榷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新人教版《逍遙游》中幾處標點符號誤用例說
課本題改編練習(常用邏輯用語、函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