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機制研究

2018-03-06 12:59杜珍玉田曉敏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

杜珍玉 田曉敏

摘 要:河南省是國家糧食生產大省,是國家劃定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土壤環境質量是糧食生產能力、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保障,土壤環境監測能力是研判土壤環境質量的決定基礎,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機制,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意義重大。本文就該省的監測能力建設機制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土壤監測 糧食生產 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126-02

河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土壤環境監測體系”,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重要支撐。該省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基礎薄弱,通過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相關制度,健全該省土壤環境監測體系,完善監測基礎設施配置,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監測技術水平,基本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為掌握該省土壤環境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1 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相關制度

1.1 建立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制度

1.1.1 基礎點位的布設與監測

以國控監測點位為基礎,在不同利用類型耕地布設土壤環境監測基礎點位,增設一定數量省控監測點位;在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及地方特色農作物種植區等區域,進一步補充設置監測點位;定期開展土壤基礎點位監測;測定pH值、陽離子交換量、有機質、鎘、汞、鉛、砷、鉻、銅、鋅、鎳、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等。根據全省土壤環境和產出食用農產品質量狀況,每10年開展1次全省范圍的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全面調查。

1.1.2 風險點位的布設與監測

以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風險點位為基礎,在工礦企業及其周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果蔬菜種植基地等補充設置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每年開展1次土壤環境風險點位土壤質量監測,除常規監測項目外,根據企業情況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因子,掌握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情況。

1.2 建立可食用農產品與土壤樣品協同監測制度

在產出可食用農產品安全利用類耕地監測點位中,選取特定監測點位,進行農產品與土壤樣品協同監測,每2年可開展1次監測,根據農產品質量及時優化調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逐步提高檢測能力。

在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蔬菜及特色農產品種植的主產區,按照一定比例開展土壤與農產品協同監測;同時,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項目,提高監測頻次。

1.3 建立灌區灌溉水質監測制度

開展灌區水質監測試點工作,選擇在鴨河口灌區、南灣灌區等全省38個大型灌區渠首取水口設立監測點,根據夏糧和秋糧灌溉時間,每個大型灌區每年對灌溉水質監測2次,按照《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GB 5084-2005)有關要求,檢測化學需氧量、鎘、鉛等16項基本指標,初步掌握該省大型灌區地表水灌溉水質狀況,逐步建立覆蓋大中小型灌區的全省農業灌溉水質監測網絡體系。

1.4 建立林地、園地集中分布區域產出食用農(林)產品質量定期檢測制度

建立該省林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中心,逐步建立省、市、縣三級林業用地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在食用農(林)產品產量較大的林地、園地集中分布區域建立產出食用農(林)產品質量定期檢測制度,每2年開展1次檢測,加大對重點污染地區林地生產可食用林產品的抽檢力度。

1.5 建立土壤環境事故應急監測制度

對于因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處置危險化學品或危險廢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而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要求建立應急監測制度,確定應急監測污染物,了解污染程度,鎖定污染范圍,為事故處理提供依據,并按照有關要求對后續情況進行跟蹤監測。

2 加強土壤環境監測綜合能力建設

2.1 完善全省土壤環境監測體系

環保、農業、水利、林業等土壤環境監測相關部門協同工作,在濟源-安陽、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南陽-駐馬店建設豫北、豫西、豫中、豫東、豫南五大土壤環境監測區域中心,完成區域土壤環境監測體系構建。

2.2 加強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1)推進各級土壤環境監測中心建設。環境監測部門實驗室配置相關儀器設備,具備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有機質等理化性質及銅、鉛、鋅、鎘、鉻、汞、鎳、砷等重金屬和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因子檢測能力。

(2)農業監測方面強化土壤pH、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顆粒組成、陽離子交換量等土壤理化性質檢測能力,提升鎘、汞、鉛、砷、鉻、銅、鋅、鎳等重金屬和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因子檢測水平,并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

(3)水利監測上完善監測裝(設)備配置,完善水功能區監測實驗室網絡,完成水功能區監測實驗室對全鹽量、蛔蟲卵數、三氯乙醛、丙烯醛項目進行擴項認證,提高灌溉水質監測能力。

逐步設立灌區渠首取水口監測點,建立全省灌區灌溉水質監測網絡體系。以黃河、淮河、海河、南水北調中線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定期開展水源地及其周邊土壤環境監測。

(4)林業部門籌建林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中心,提升土壤樣品pH、全氮、全磷、全鉀等土壤理化性質及鎘、鉛、砷、鉻、等污染物因子監測水平,并強化林地、園地產出食用農(林)產品質量檢測能力。

2.3 加強土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檢測人員配置,建立監測人員培訓制度,每年可開展1次全省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培訓內容包括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布設、樣品采集、樣品制備與流轉、樣品分析、監測數據分析評價與風險評估、土壤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和土壤環境監測報告撰寫等。

3 建議

(1)高度重視,建議將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作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任務;做好資金保障,建將土壤環境監測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重點保障。重點支持檢測分析儀器配置、監測設備配置、監測人員培訓、監測網絡建設等監測能力建設工作,積極申報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申請中央專項資金,確保土壤環境監測能力滿足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

(2)確保數據真實,土壤環境監測人員應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進行采樣、分析等工作,加強監測分析過程的質量控制,按照監測分析要求形成記錄,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不得篡改、偽造監測分析數據,并對監測分析原始數據負責。

參考文獻

[1] 陳秋蘭.我國土壤環境監測制度的現狀主要問題及對策,環??萍?,2018(4):59-64.

[2] 盧彩花,孫洋洋,王超,等.淺談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3):137-138.

[3] 邱琦智,曹萬娟.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1):49-50.

[4] 張文久.環境監測市場化后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7):124-125.

[5] 竇筱艷.多部門協作模式下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8,30(4):5-7.

猜你喜歡
糧食生產能力建設
中原經濟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試析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建設
關于新形勢下提高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淺析如何做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工作
鄭州市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與具體路徑
審計人員職業發展與能力建設探析
淺論雷州市廣墾東西洋米業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分析
江西省糧食安全中的涉農財政金融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