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研互動”的智造類人才培養行動研究

2018-03-06 12:59俞彬葉巧清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高職院校

俞彬 葉巧清

摘 要:隨著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興起和我國“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提出與實施,我國制造業將加快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因此如何培養出能適應新時期智能化制造的智造類人才是當前高校和企業亟待探索的課題。本文立足筆者所在城市,對國內外及浙江省智能制造和智造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以高職院校和制造型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索如何培養智造類人才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智能制造 智造人才 高職院校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145-03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Made in China 2025" development pla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China Smart Manufacturing", Therefore, how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that can adapt to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new era is a topic tha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explore now. Based on the author's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ectual talents in China and abroad, Taking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research objects, Exploring how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Key Words: Smart Manufacturing; Smart Manufacturing tal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development

智能制造(簡稱:智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企業內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甚至整個產業鏈,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模式與系統的總稱。智能制造人才(簡稱:智造人才)是指掌握現代化智能制造技術(如機器人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等),能適應智能制造加工新模式,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皩W研互動”的智造類人才培養就是要依據國家“中國制造2025”發展方針對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狀況,以改善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能滿足社會對智造類人才需求為目的,提出并實施的依托企業自動化改造研發項目加強企業與學校合作培養智造類人才的一種人才培養機制。

1 研究背景

1.1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兩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中國制造2025”核心目標就是要實現中國由傳統制造業大國向智能制造業強國轉變?!爸袊圃?025”將帶來產業的全面升級:一是低科技含量的傳統產業部門和業態將被高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部門和業態所替代;二是在價值鏈低端聚集的產業將向“制造業微笑曲線”的兩端攀升;三是制造環節將注重用精細化生產和流程優化提升加工制造的品質。產學研結合不強。產學研結合是指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這三個技術創新主體, 共同開展技術創新的活動,實現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而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時并未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使得許多設備既不適合為企業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和員工培訓,又不適合高校自身及科研單位用于從事科學研究及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

1.2 智能制造是浙江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浙江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逐年提升,但浙江的人均裝備水平、人均產值和人均利潤都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以“智能制造”引領和推進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卻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是智能制造人才短缺嚴重。隨著浙江智能制造的推進,浙江會出現具備操控技能的現代化產業工人的結構性缺失問題,企業在招募高端智能制造操控工人過程中會陷入新的“用工困局”。二是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難以滿足市場對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健全,合作不夠深入,且校企合作關于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方案沒有強調企業的參與性,不能滿足社會對于此類人才的需求。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內外智能制造發展的現狀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全球的興起,工業技術體系、發展模式和競爭格局正迎來重大變革。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國家戰略。如德國提出“工業4.0計劃”,美國大力推動以“工業互聯網”和“新一代機器人”,歐盟提出“2020增長戰略”重點發展以智能制造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梢?,智能制造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成為各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制高點。我國在2015年推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也強調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中國制造企業智能制造現狀報告》調查指出,87%的企業承認其生產線面臨人力成本上漲壓力,應用工業機器人改造生產線成為企業應對人力成本上漲的首要應對方案,其中有85%的企業認為,未來一年內有可能引入智能制造設備。在準備引入智能制造設備的企業中,有37%的企業將利用機器人生產,23%將投入到數字監測和控制系統中去,10%的企業希望引入數字化智能機床。

2.2 現階段浙江省智能制造發展的現狀和在人才需求上存在的問題

浙江的制造業裝備強度仍然偏低,“智能制造”發展水平仍然滯后,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智能制造方式對傳統制造方式的改造,使得未來對智能技術研發、智能設備改造、智能裝備操作以及智能監測管控等方面的新型人力資源需求巨大。

2.3 高職院校已經提出的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成為現代制造業新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也提出了很多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如: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華航威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江蘇南信華航智能制造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校企融合、產學互動、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眾創空間”等。

3 高職院校在智造類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 專業設置界限分明,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目前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以基礎工業為主,培養的人才多以“精”“?!睘橹?,而面對智能工業對人才能力需求涉及多領域、多行業、多環節,并涵蓋多學科、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缺乏相對應的專業和人才培養體系,不利于培養適應智能制造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3.2 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目前高職院校雖然以“項目驅動、能力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但基本上是采用以注入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足;另外,目前的高職教育更重視操作技能,而輕視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缺乏,無法滿足智能工業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3.3 傳統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欠缺

雖然學校與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在技能培訓與鑒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在“產學研”以及共同建立研發機構、辦學、開發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合作還非常欠缺。

4 基于“學研互動”的智造類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4.1 校企依托機器人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依托機器人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聯合培養智能制造人才。高校與企業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雙方根據“中國制造 2025”制定人才培養標準,根據崗位要求和職業素養,制定學校的人才培養標準,打破過去的專業學科體系,拓展專業方向,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4.2 聚合優勢專業,校企共同建立“跨學科、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培養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應當積極應對,主動求變,開設面向智能工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現代理論與技術課程,組合優質專業,優質師資,打破專業限制,聚合跨學科、跨專業課程。以筆者學院為例,以現有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工業設計等專業為基礎,根據智能制造要求聚合電氣與PLC控制、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跨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

4.3 引入企業自動化專機研發等項目,打造智能制造技術綜合實踐平臺

依托學校設備、場地、人才等資源充分發揮組織、人才和智力優勢,主動面向廣大企業開展技術攻關、自動化專機研發等科技創新服務活動,打造智能制造技術綜合實踐平臺,進行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創新。通過智能制造技術綜合實踐平臺,把行業專家等高端人才匯聚到此,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疑難及開發自動化設備的同時將在校學生或企業員工也參與其中。

4.4 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師徒結對

根據智能制造企業對智造人才的需要,采用“一個專業”與“多家企業”合作的“1+N”模式建立學徒制實施平臺。明確學生的“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通過學校選擇企業、企業選擇師傅、學生選擇企業與師傅、師傅選擇徒弟的方式滿足學生對企業、崗位、師傅的選擇權和訴求,提高學習和崗位實踐的針對性。

4.5 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感觸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術

高職院校積極與企業或政府機關開展智能制造論壇、研討會、高研班等形式的活動,搭建智能制造技術學習交流平臺,通過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或高校介紹智能制造成功案例和先進經驗促進與會學員對智能制造的學習與交流,以深度推進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

5 結語

“學研互動”的智造類人才培養行動研究探索出了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智造人才的新方式。通過引入企業自動化專機研發等項目,營造了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學習實踐環境,搭建了智能制造技術綜合實踐平臺。通過與企業建立起現代學徒制實施平臺,為企業提供了適用的智造人才保障。通過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搭建的學習與交流前沿技術的平臺,深度推進了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友發.國內外智能制造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論壇,2016(4):154-160

[2] 紀鈺珩.機電一體化技術在企業智能制造中的發展與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4(3):42-49.

[3] 梁法輝.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業機器人現代學徒制新機制[J].才智,2017(1):15.

[4] 俞佳根.以“智能制造”引領和推進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J].發展探索,2016(1):11-13.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高職院校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