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當代價值

2018-03-12 07:58徐俊
人民論壇 2018年5期
關鍵詞:生態思想人與自然馬克思

徐俊

【摘要】馬克思生態思想揭示了人與自然、自然資源同人口增長、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關系以及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特征。馬克思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諸多啟示,例如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實現生態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向綠色循環產業轉型升級等。

【關鍵詞】馬克思 生態思想 人與自然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和生態失衡等問題已經開始嚴重制約經濟增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面臨著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雙重考驗,深入研究馬克思生態思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積極探索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馬克思生態思想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馬克思在其著作中深入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運用唯物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問題和自然規律進行了分析,形成了馬克思生態思想。即使放在今天,馬克思生態思想仍然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馬克思生態思想揭示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制約的關系。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剖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通過實踐去認知和改造自然的方法。首先,馬克思自然觀包含科學系統的生態思想。他認為人是一種自然存在物,離不開自然界的資源,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提出人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人與自然之間通過社會中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人類通過勞動來認知和改造自然,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和制約的發展共同體。

馬克思生態思想揭示了自然資源同人口增長之間的關系。馬克思通過研究生態社會系統,提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保持人口的動態平衡,認為解決人口相對過剩問題的根本辦法是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在自然面前,人類不是所有者,而是使用者,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合理分配和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

馬克思生態思想揭示了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關系。馬克思認為,勞動包括社會生產力與自然生產力,二者都屬于資本生產力。自然生產屬于物質生產的必要組成部分,社會生產主導物質生產。人們既要認識、適應、尊重自然,也要改造與征服自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要關注物質資源的本質和作用,實現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依照自然規律來發展生產力。

馬克思生態思想揭示了生態系統整體性和協調性特征。馬克思認為,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體性。近代工業發展帶來了土地、河流和氣候等自然資源惡化的一系列環境問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企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一味剝削和榨取自然資源,忽視了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馬克思強調,只有維護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實現人與自然的相互協調,才能有效保護好生態環境。

在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導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馬克思生態思想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提出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指明了出路,具有普遍適用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石。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生態思想為指導,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大國,不斷開創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馬克思生態思想為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導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是人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馬克思生態思想的核心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相互協調。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自然法則范圍內改造自然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長期的中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被大量消耗,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陀^地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必須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二者的關系,積極應對生態環境變化問題,構建起政府指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倡導綠色消費的理念,發揮政府的規范監督職能作用,及時響應人們的環境訴求,努力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價值觀和責任感,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態文明發展的優越性。

在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導下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出,生態環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人類的實踐活動也在改變著自然環境。人類的活動必須控制在自然生態所能承受的范圍內,達到和諧統一,才能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當前,空氣、水資源和土壤污染等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的質量,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改善生態環境。要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改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尤為重要。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商貿服務業等現代產業的升級。進一步加速生態產業化建設,對產業結構進行生態化改造,建立起生態文明的產業體系。

在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導下實現生態技術的創新發展,推動經濟向綠色循環產業轉型升級

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理論,要通過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最終實現人與生態的平衡發展,這正是馬克思生態思想創新性和預見性的具體體現??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科技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生產發展時也使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雖然某些科技創造打破了“生態平衡”,可能引發生態危機,但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為解決生態危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于人類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是一個有著13多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人均資源比較少,土地承載的能力比較弱、能源相對匱乏等問題迫使我們必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強國,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提高能源的開發水平、積極發現并高效利用新能源、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損耗、緩解生態環境壓力、加快科技創新成為生態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強政府對生態技術創新的引導、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建立促進創新的保障機制,開展積極的生態環境治理行動,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

在馬克思生態思想指導下推動經濟向綠色循環產業轉型升級。馬克思生態思想是解決全球性生態問題的重要哲學基礎和指導思想,特別是其物質變換理論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理論支撐。人和自然間的物質變換主要是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 如果生態系統失衡,物質變換將受到影響,出現生態危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較快發展,但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滯后,生態失衡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我國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是新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我們要充分借鑒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我們要繼續堅持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發展方向,集約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下大氣力整治環境、積極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確保維護生態安全,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堅持運用馬克思生態思想來指導我國的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必須鼓勵和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樹立起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全面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和文明程度。

(作者為麗水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潘岳:《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生態文明》,《學習時報》,2015年7月14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楊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態思想人與自然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道教土地倫理思想探析
試析綠色發展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
切實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羅伯特?弗羅斯特田園詩中人與自然的對話
試論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
文化哲學中人類基本的文化關系的論叢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生態思想研究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