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塊化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2018-03-16 07:12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模塊化模塊

程 方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坎山初中,浙江 杭州)

“模塊化”源于工業產品設計,如一輛汽車,可以拆分為發動機、變速器、車架、車輪、車盤等若干個模塊,最后由機械師進行整體的拼裝。一款優秀的汽車,往往是有這些過硬的模塊,在設計師和機械師的妙手之下誕生的。本文所講的模塊化教學是指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把演唱、演奏、識譜各個知識點看成一堂課的若干個模塊,通過精心設計每個模塊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有趣的“拼接”,往往就能產生一種“質量過硬”頗受學生歡迎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音樂模塊分割

恰當地分割“模塊”,是處理好模塊化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把握好每一單元的各個知識點的分布、所占的比重、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等。

1.傳統模塊分割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分為: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兩大模塊,其中音樂知識又可以分為:音樂常識、樂理知識、音樂欣賞等更細小的模塊;音樂技能又可以分割為:識譜、聲樂演唱、樂器演奏等模塊。

傳統模塊分割,是一種橫向的分割方式,適應于所有年段、所有班級、所有課時,也是音樂教師一直在使用的。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操作起來有些機械呆板,老師只按流程走過就可以了,往往只強調了流程、弱化了效果,缺乏創新和與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

2.新的“模塊”分割

本文所講的“模塊”是指一種縱向的分割,以每一學期、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知識點為切口進行分割,執行的時候,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最終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以人教版八年級第15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的內容為例(如下表),對比新舊兩種“模塊”劃分的不同:

續表

演唱 欣賞 知識與技能 實踐與創造 學習與評價《大海啊故鄉》《我的中國心》《七子之歌——澳門》《東方之珠》《臺灣風情畫》《御風萬里》歌唱發聲訓練的基本要求發聲練習表情術語背唱《大海啊故鄉》完成P10相關習題《大海啊故鄉》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視唱《黃河船夫曲》并完成評價

新的模塊劃分是采用更為細致的劃分形式,以每一個小塊的知識點為核心的。將教學大綱的要求更為巧妙地滲透到每一個模塊之中。上述只是單元總體模塊的劃分,具體模塊還要更為細致地劃分,以《我的中國心》為例,可以做如下的劃分:(如上圖)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新形勢的模塊劃分時,是以更人性、適合學生接受心理為切入點為依據的,更容易在有效的時間內,在學生知識體系中形成穩定的結構。

二、模塊的排序原則

不同班級音樂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孔子老先生曾經說過“有教無類,循循善誘,舉一反三,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提到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究竟哪一個模塊放到第一個,哪一個放到最后一個,需要做一定的排序和調整,以下是本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排序原則。

1.“由重及輕”原則

一堂課的成敗,關鍵就在于是否處理好教學重難點。對于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需有一個新的認識。而這些“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就隱藏在我們分割出來的一個或多個“模塊”之中,對待這些“特別的”模塊,需要我們格外重視,一定要把它們“優先安排”,給予特別照顧。

每一個單元都會有帶有“☆”的內容,這也是教學新課標規定重點掌握的內容。在設計模塊的時候,這些內容需要更精心的設計,如何導入、如何切換、如何鞏固等等都要考慮。在某些接受能力不佳的班級,偶爾會出現“不能完全學完”設計全部模塊的現象,這樣的安排,把最重要的內容已經學完,從某個方面來講,把一節課的“損失”降到了最低。如在設計《七子之歌》一單元時,可以按如下圖順序進行模塊編排:

2.“動靜結合”原則

“動”,指的是以“演唱”“演奏”“律動”等為主要形式的環節或模塊;“靜”,指的是以“講解”“欣賞”“識記”等模塊。在模塊化課堂安排時,需要盡可能做到“動靜結合”。比如,我們安排完了《大海啊故鄉》的學唱后,就不宜再安排“學習與評價”里面的《黃河船夫曲》模塊了,學生的嗓子已經很疲憊了,再次視唱效果肯定不佳。當然,如果多個“靜”的模塊連續進行,會導致課堂過于呆板,失去應有的活力。

3.“因班施教”原則

每個班級好比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和“氣質”,根據不同的班級,調整模塊的順序很有必要,這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前些日子,有個老師發出的感慨:沒有因班施教的小路,因材施教的大路是走不通的。一個班級,構成一個獨立的大環境,只有這個環境好了,才能更好地帶動每一個學生音樂素養的更有效的提升。

三、“模塊化”的設計策略

正如前面所言,一款優秀的汽車,只有各個模塊設計都非常優秀,才能最終打造出來過硬的品質。以下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策略探究:

1.利用教師特長設計各個模塊

雖然大部分音樂教師都是“音樂教育”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是往往每個教師又有自己的專長,有的老師從小彈鋼琴,有的教師擅長聲樂,有的老師精于舞蹈,有的老師擅長作曲。如果能利用自身的優勢,以自身為榜樣去設計和展示相關的知識、技能模塊,無疑是非常合適的。

如在去年的區中小學音樂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我們聽了陳老師執教的《走進西藏》一課深受啟發,陳老師大學里面主修“舞蹈”,在完成《走進西藏》模塊的歌曲教學之后,就設計了學跳藏族舞的環節。本來一些男生有些難為情,放不開手腳,在陳老師自信、大方的示范下,瞬間就克服了羞澀感,進入了老師設計好的教學節奏里面,課堂教學妙趣橫生。

2.借鑒優秀教師的設計經驗

多年的老教師可能會碰到某一個模塊總是設計不好的現象,這時可以“跳出自己的思維慣性”,看看別的教師是怎么解決的。在教學七年級《軍民大生產》一單元時,因為本課重點是“勞動號子”的民歌,學生總是覺得“勞動號子”是很“土”的民歌,學起來毫無興趣,一直以來都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后來聽了郭老師的課之后眼前一亮,困惑很久的“難題”終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郭老師把課堂變成一個“賽歌大會”,先不談“勞動號子”,直接給出《軍民大生產》的旋律,讓學生自己填詞,成了男生女生們“賽歌會”的串詞,學生不知不覺中已經學會“勞動號子”。借鑒老教師、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促進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3.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

現有的配套資料有很多都是很多年前的老資料,錄音質量差,畫面模糊,在這個“高清視頻”流行的新時代,整個美感打了不小的折扣。我們在設計相關模塊的時候,要及時利用互聯網,搜索一些“高清素材”,和一些“與時俱進”的老曲新編、老歌新唱,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如筆者在《我的中國心》的模塊設計中,導入部分使用的就是浙江衛視播出的黃曉明、張藝興、陳學冬、張明敏演唱的“2017芭莎明星慈善夜”1080P高清版。學生看了之后,會覺得《我的中國心》不是一首老歌,而是一首時尚的“新歌”。

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增強了音樂教學的直觀性、靈活性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4.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

在模塊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以及與老師的互動。在教學中,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游戲、分組比賽、課堂外教學等,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快樂地學習,在互動中更加默契、融洽,讓課堂變得生動。

四、模塊化的“銜接技巧”

設計好各個模塊之后,就需要拼接了。把教學模塊的各環節銜接好,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承上啟下”主持人式銜接

音樂教師如果能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在“舞臺”(講臺)上“口吐蓮花”“神采飛揚”,設計出巧妙的“串詞”,以扎實的知識和足夠的自信,掌控著整個“晚會”(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氛圍,無疑是非常理想的。首先,需要教師對各個模塊非常熟悉。其次,設計模塊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一下如何去銜接它們。

2.“單刀直入”式的過渡

對于調整了模塊的課堂,有時銜接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串詞”,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切換”到下一個環節。如在欣賞完了《御風萬里》之后,要進入“學習與評價”模塊,筆者這樣設計:恭喜同學們已經學完了本單元的所有內容,下面,我們評價一下大家對“視唱與識譜”能力吧?請打開課本第11頁……

“單刀直入”式的銜接,如果用得太多,可能會顯得比較單調生硬,盡可能少用或使用第一種方式,多使用第一種方式(承上啟下),可以鍛煉老師的課堂應變的機智和能力。

3.“欲擒故縱”式的銜接

遇到學生比較難以接受的、難度較大的模塊,有時可以嘗試“欲擒故縱”的策略。先從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感興趣的例子或小視頻片段入手,漸漸引入到要進入的模塊。同時老師要表現出非常有興趣和信心,讓學生感覺到下一個環節可能是比較有趣的或者很重要的內容。

比如在教學施美塔那《我的祖國》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瓶頸,這是一首6/8拍子歌曲,又是外國歌曲,有些學生看到了這首歌第一眼,就在臉上寫上了“不喜歡”三個字。根據這種情況,我沒有直接進入該環節,而是設計了如下的銜接: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聽到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趙雷的《成都》,很不錯,下面你們聽聽。趙雷是一位流行歌手,學生自然喜歡,很多學生自己會唱《成都》這首歌,而這首歌曲正好是6/8拍子歌曲,對于即將要進入《我的祖國》歌曲學唱模塊是一種“欲擒故縱”的安排,巧妙而不留痕跡。

五、“模塊化”教學實踐反思

1.不可單純為了模塊而模塊

有些課時整體性比較強,比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整首作品欣賞完就需要26分鐘,如果在該課時分割成過多的“模塊”反而會使課堂教學“支離破碎”,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切不可生搬硬套,為了模塊而模塊。

2.要用新穎的方式構造出“新模塊”

以前某市有個雜技團,只會演出有限的幾個節目,觀眾早已經看厭了,當然也失去了先前的熱情,雜技團因為一直沒有新的項目推出,后來雜技團也解散了。音樂的教學也是一樣,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學習,多收看一些音樂類、綜藝類的電視節目,從中汲取新的營養,得到啟示。音樂教師也需要多聽聽其他優秀教師的音樂課,別的老師每一節課也都是由一些“模塊”構建而來,我們可以從中“抽取”出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將來適時“拼接”到自己的課堂中。

3.“模塊設計”有時需要與學生共同完成

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異難免會有一些代溝,老師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未必有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和學生交流,聽取“模塊設計”的意見和建議,一節課結束之后多與學生談話,聽取反饋意見,為以后的“模塊設計”奠定更好的基礎。

模塊化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仍然需要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針,以實際的教學效果為準繩,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最終目標,模塊教學,我們在路上。

猜你喜歡
模塊化教學模塊化模塊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模塊化自主水下機器人開發與應用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模塊化住宅
馬勒推出新型模塊化混動系統
ACP100模塊化小型堆研發進展
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商務策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淺談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模塊化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