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探析
——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

2018-03-20 20:39王佳佳
長沙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寧德師范學院應用型

王佳佳

(寧德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福建 寧德 352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著力推進創新,把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創新創業教育做出重要部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可以有效開拓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動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向應用型轉變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所面臨的兩個密切相關的發展戰略問題.本文基于寧德師范學院的實踐探索,淺析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1 國內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析

相對于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而言,我國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當前國內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五種: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與實踐教育模式;三是上海交大以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強調基本素質培養模式;四是以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代表的科技園培養模式;五是義烏工商學業為代表的“創業學院模式”[2].

在上述這五種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中,對于當前正處于轉型階段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考慮到其培養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多數選擇其中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與實踐教育模式”或“以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強調基本素質培養模式”.

寧德師范學院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計劃為引領,強化專業素質之翼.主要的做法是:

(1)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012年以后,寧德師范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必修課中,2個學分,32個學時.成立創新創業教研室,開發創新創業教育核心課程的教材,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包含創新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方面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實施創業扶持計劃,打造創業孵化平臺.

寧德師范學院自2012年開始實施“校內創業扶持計劃”,在后勤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中,建立學生“創業孵化器”,扶持學生創業團隊,現有在校生創業團隊16支.建有3000平方米的校內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學生創業提供機會和平臺.

(3)有效整合校內資源,成立“創新創業學院”.

2015年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學院采取“3+1”培養模式:在面向全體學生普遍開展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及相關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生前3年在各專業系或各類“卓越應用型人才培養班”完成專業學習.在第4年根據學生本人意愿進行分流,已在創業或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經過篩選進入創新創業學院接受更加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入駐創業基地,在創業導師指導下開展創業實踐,并以創業實踐及創業項目代替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重點進行創業能力提高教育.

2 當前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目標定位與教學實踐存在偏差.

綜上所述,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能夠提高Ⅲ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后治療效果,但對Ⅰ、Ⅱ期患者作用不顯著;切除陰性淋巴結數≥20個不影響患者生存率;切除淋巴結數≥20個能夠降低Ⅲ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復發率。

目前,不少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沒有正確理解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辦學定位之間的關系,理念滯后,定位存在偏差.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另外,有些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簡單化”,直接把簡單的創業培訓等同于創業教育,把成功創辦企業或公司等同于成功創業,狹義的理解了創業,忽視了“創新”,忽視了創新創業還應包括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3].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夠,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學生相對較少.

(2)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現如今,很多應用型地方高校普遍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大力推進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仍然有不少高校沒有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亦或是僅僅開設創新創業教育選修課,舉辦一些創業講座等.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在教學設計和教材編寫上,創新創業課程設計較為簡單,教材種類較少,教學內容、教學案例時效性差,實踐教學的比例不高.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沒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產業結構,沒有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缺乏針對性.

(3)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相關能力素質欠缺.

筆者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研究寧德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現狀.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 份,收回有效問卷995 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9.5%.通過對這些問卷的數據統計、分析,可得: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學生只有42%;有54%的受調查學生未參與過任何創新創業相關活動.個人創業意向較強的學生大多數是經濟管理相關專業的.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中大部分知道創業需要具備資金、項目、團隊和經營管理的經驗等.可以看出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明白要為創業做哪些準備,但是相關的創業知識、能力和素質仍然欠缺.大部分意識不到融資的困難,對創業風險不能有效評估.

不少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針對已經有創業意向的學生.37%的學生有參加過創業相關技能的培訓;33%的學生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業相關講座;23%的學生參加過相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7%的學生經常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根據問卷調查可得: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還是期待將來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對創新創業缺乏熱情和積極性.可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薄弱,參與積極性不高.

(4)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實戰經驗不足,教學方式單一,實用性不強.

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業學在西方發達國家產生并不斷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管理學分支,在一些著名大學中已建立了創業學專業甚至創業學系.但是,目前我國沒有開設創業學專業,也沒有一定數量、接受過專業化教育和系統化訓練的學者來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很多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缺乏系統的創業理論知識,創新創業實戰經驗較少,對具體行業的調研和認知也有限.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任課教師創新意識不足,教學方法缺乏實效性;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很難調動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不易提供切合實際的指導.

(5)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形成長效機制.

雖然很多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都建立了創業實訓基地,如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為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平臺.但實際上,有部分大學生創業基地浮于表面,疏于管理,缺乏學生的長期經營、導師的有效指導,導致很多大學生創業項目難以持續健康發展.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不少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僅限于商品經營,創新度不夠,沒有在創業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提升創新能力[4],以至于出現學校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數量見長,質量不長.當下,一些依托學工處、團委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成績,但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第二課堂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有限,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得不到培養.

(6)寧德師范學院和當地企業之間的聯系尚不緊密,產、學、研、創沒有深度融合,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率不高,尚未形成學校、學生和社會多贏的局面.不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3 優化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

(1)強化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

為深入推進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寧德師范學院實際情況,制定全面系統的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及其相應的課程體系設置,重點突出應用型、創新性和實踐性等方面的實際需要,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真正地將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應該因地制宜,根據閩東地方市場需求,結合學校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2)結合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特點,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應將“創新”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將“創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一,結合寧德師范學院的特點,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原有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實踐環節.其次,從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法、教材、教學形式等方面創新.結合福建,特別是閩東地區創業名人經典案例、當下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進行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在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創業項目的資金扶持,還可以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與閩東紅土地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3)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所需的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培養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關鍵在于創新創業任課教師專業化的培養.所以,要鼓勵教師到相關的企業行業進行掛職鍛煉,提高教師對企業的了解,對行業的認知,增加實戰經驗.鼓勵教師參加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師資培訓,促進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的提高.可以邀請閩東知名企業家、高級管理人才擔任高校創業導師,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增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實現校內外師資的交流與溝通、融合與共享.

(4)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學平臺.

針對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特點,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學平臺.創建學生能夠全過程、全方位實戰訓練平臺即模擬創業平臺.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可以結合閩東地理位置,實施閩臺高校聯合人才培養項目,學習和借鑒臺灣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依托電子商務實驗室成立電子商務創業園,陸續對接電子商務實踐項目,同時嵌入專業課程,為學生提高專業素質、提升創新創業實踐技能、培養團隊精神、全面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可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所需的資源,以保證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5)搭建政校、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造多種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實踐中有更多機會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尋找創新創業的亮點和途徑.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需要進一步搭建政校、校企合作的平臺,整合各方面資源,尋找合作機遇,為大學生創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更多的創業機會.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企業、行業和地方經濟的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需的各個方面能力[5].以寧德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為例,曾經多次與當地知名企業聯合舉辦相關技能競賽,如娃哈哈營銷策劃大賽、“大翔茗茶杯”市場營銷技能大賽、“七善油茶杯”市場營銷實戰技能大賽等.讓大學生融入到真實的市場環境,接觸真實的商業運作和市場需求,以企業需求和客戶痛點為契合點,為企業出謀劃策,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另外,可以與閩東當地知名大企業聯手,建立校企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創辦企業和管理企業所需的各種技能和經驗.聘請有創業經驗、管理經驗的創業導師參與大學生創業項目指導,使得創業項目更加“接地氣”,貼近社會、切近市場.還可以篩選一些高品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給與資金支持.讓優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真正落地,形成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品牌,幫助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產生經濟效益.對于具有市場前景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聯合閩東當地企業給予支持,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

(6)以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及活動為契機,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近些年,全國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展現了大學生中蘊藏的創新創業生機,也讓大學生明確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寧德師范學院以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學科競賽為契機,促進人才培養,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其中,經濟管理學院以百余名學生為主,開展“創意市集”活動,以推進校園文創項目為突破口,搭建產教融通的橋梁,打通“學生作品——創意商品——創新銷售”的轉化鏈條,全面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多媒體將大學生各級各類競賽中的重大成果進行展示和推廣,促進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合作創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7)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

進一步完善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在創新創業課程的考核中,突出實踐部分的比重.允許在校期間創業成功的學生以創業成果替代學分,并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創造更好的基地與平臺.增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的資金補助和扶持的力度.將教師的職稱、獎金與創新創業成果相結合,加大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力度,提升創新創業指導老師的積極性.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梢酝ㄟ^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課題和經費資助的方式鼓勵教師投入到創新創業的教學、科研中.大力支持教師將創新創業理論研究成果和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凝練,形成具有閩東特色的創新創業校本教材,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寧德師范學院應用型
遵義師范學院作品
通化師范學院美術學院作品選登
《通化師范學院報》 征稿啟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寧德:撐起脫貧攻堅“半邊天”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洛陽師范學院
寧德核電站火災事故的情景構建
寧德時代價值幾何
上汽與寧德時代合作回收動力電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