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罰性賠償主觀要件之比較研究

2018-03-26 05:37仲瑤瑤
商情 2018年3期
關鍵詞:賠償懲罰性

仲瑤瑤

【摘要】在我國法律中,懲罰性賠償最早見諸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意義不言而喻。今天筆者從懲罰性賠償的概念以及懲罰性賠償主觀構成要件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研究。

【關鍵詞】懲罰性;賠償;主觀要件

一、懲罰性賠償的概念

我們通常所稱的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s)是與補償性賠償相對應的一項特殊民事賠償制度,指加害人賠償被害人的賠償數額數倍多于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方式。學者們對“懲罰性賠償”的表述略有不同:王利明教授在《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一書中引用的概念“懲罰性損害賠償也稱懲戒性的賠償或報復性的賠償,一般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了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美國《懲罰性賠償示范法案》將懲罰性賠償定義為“給予請求者的僅僅用于懲罰和威懾的金錢”。張新寶教授認為懲罰性損害賠償是損害賠償的一種,與補償性損害賠償相對,是指當被告以惡意、故意、欺詐或放任之方式實施加害行為而致原告受損時,原告可以獲得除實際損害賠償金之外的損害賠償。無論何種表述,均較為一致地認為懲罰性賠償制度設立目的在于對被告施以懲罰,以阻止其重復實施惡意行為,并給他人提供警戒和保護公共和平。故懲罰性損害賠償而多適用于侵權行為,單純的過失不能導致懲罰性賠償。

二、主觀要件之比較研究

懲罰性賠償主要是針對惡意的、在道德上具有嚴重可非難性的行為而實施的法律措施,因此懲罰性賠償責任與普通民事責任相比,特殊之處在于需充分考慮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即只有那些主觀過錯較為嚴重的行為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

(一)英國和美國的規定

英國法律委員會在1993年的咨詢文件中認為“懲罰性賠償應當被保留,但法律必須對其嚴格限制并使之合理化,懲罰性賠償金只能適用于故意嚴重漠視原告權利的侵權案件,尤其是雙方地位不平等,原告的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場合,但不能適用于違約”。英國的許多法官認為懲罰性賠償適用于“涉及被告在實施加害行為之前就計算過利潤將會超過其所要支出的補充性賠償之情形”。由此可見,英國懲罰性賠償適用的主觀要件為故意。

根據一些美國判例,只有行為人的行為是故意的、惡意的,或具有嚴重疏忽行為、明顯不考慮他人的安全和重大過失的行為,知道或意識到損害的高度危險行為時,行為人才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的責任。具體來說,美國在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時主觀要件包括一下幾點。

1.故意

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的后果而故意為之,或者放任結果的發生。近幾十年來,美國許多法院在判定懲罰性賠償時,注重故意的要件,如故意欺詐他人、故意毆打他人。在一些判決中,法官常常認為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責任人應具有故意、有意識的不考慮或深思熟慮且明知地去從事一項行為,而該行為必然造成損害或對造成損害具有高度的可能性。美國《侵權法重述》第908(2)條規定,在確定懲罰性賠償時應當考慮被告造成的或有意造成的對原告損害的性質和內容。

2.惡意或惡劣的動機

“惡意”通常有兩種意思,其一,某種事實即壞的愿望、惡毒仇恨、為了害人而害人;其二,描述某一必然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通常侵權法中僅在前一種意義上使用該詞。被告具有惡意,首先是指其具有故意,同時也表明被告在動機上是惡劣的。所謂動機惡劣表明動機和目的在道德上具有應受譴責性,在具有惡意的情況下,應承擔懲罰性賠償。法院在案件處理中認為,被告輕率地不顧原告權利和感情的行為可推論出被告具有惡劣心態,而判其給付懲罰性賠償金。同時,法院認為惡劣心態不以明示證明為限,也可從有意識地漠視他人權益推論出。在美國有14個州明確規定,被告只有具有惡意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單純的過失行為,不得判定懲罰性賠償。

3.毫不關心和不尊重他人的權利

美國有23個州規定,被告不必基于惡意,但須被告有意漠不關心、魯莽而輕率地不尊重他人權利。有時法官也使用“輕率地或有意識地不顧他人權利”的表述。美國國會1982年制定的產品責任法規定,如果有明確的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損害是由于毫不顧及可能因產品缺陷而造成損害的,應負懲罰性賠償責任。行為人具有此種心態表明行為人對那些可能因產品遭受損害的人的安全具有一種漠不關心、置之不理的狀態。同時,也有一些州的法院認為,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嚴重違反注意義務,即推定其輕率地不顧或漠視他人的安全。

4.重大過失

英美法一般不將過失區分為重大過失、一般過失與輕微過失,但是,在適用懲罰性賠償時,法官有可能要考慮重大過失問題。重大過失與毫不關心、顧及他人的權利,在過錯程度上要更低一些。如果行為人具有重大過失,則可能被

視為故意侵權行為,并施加懲罰性賠償。不過,美國有些州如新澤西、南卡羅拉、佛羅里達等禁止對重大過失的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

(二)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

我國臺灣地區懲罰性賠償制度見于民事特別法,如“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等。從這些特別法關于懲罰性賠償的規定看,主要適用于故意侵權場合,“消費者保護法”雖然規定了過失致害也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情形,但賠償的數額顯著低于故意致害的情形?!跋M者保護法”第51條規定:“依本法所提起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但因過失所致損害,得請求損害額1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p>

(三)大陸地區的規定

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第2款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猜你喜歡
賠償懲罰性
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建構與適用
完善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規則的思考
試析經濟法律責任社會性研究
論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
交通事中故車輛貶值損失賠償探究
交通事中故車輛貶值損失賠償探究
意外人身損害賠償風險分擔機制研究
關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法學思考
懲罰性賠償
我國懲罰性賠償的確立和適用限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