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2018-03-27 06:40張盼盼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18年3期
關鍵詞:豫劇進校園美育

張盼盼

美育工作,應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程全域。藝術學科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的一門重要學科,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展現個人魅力,同時能夠浸潤心靈,修養道德。豫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河南省的第一大劇種,也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2006 年,豫劇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年,中國戲曲學院設立豫劇本科班,豫劇正式進入大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豫劇不僅可以通過手勢和眼神來展現河南人民的精神面貌,更是對河南區域特色和風土人情的記錄和傳播,將豫劇引入校園,開發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育課程,與國家教育政策精神一致。由此可見,作為河南地區的各級各類院校,在對學生進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的同時,有必要進行“豫劇進校園”的實踐活動。

一、 “豫劇進校園”的美育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是我們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边@為學校弘揚民族文化,加強審美與人文素養教育指明了方向。

戲劇同其他藝術一樣,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既是社會教育,又是歷史教育,同時也是道德情感教育。豫劇不僅是藝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豫劇曲目中有很多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體現了河南本地的風土人情,反映出河南人的精神面貌,作為河南的大學生,有義務也有責任將豫劇發揚光大,充分展現河南的藝術魅力。豫劇在當代校園的傳承,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同時需要結合現代教育的方法,結合學校社團、藝術部、宣傳部等多個部門,與當地的劇團合作,將資源進行整合,開展“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將豫劇廣泛傳播,發揚光大。

豫劇承載了許多歷史內涵和人生哲學,其傳播的故事,大多反映現實生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表達,體現了河南人民勇敢、自強、淳樸、友善的精神和品質。豫劇中的每個故事,每個人物都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豫劇引入校園,對大學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具有深刻意義——它是一種審美教育,同時也是道德教育。

二、 “豫劇進校園”的現狀分析

早在2002年,河南省的中小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就提到,將豫劇文化納入到中小學的課堂課本中,筆者通過對鄭州某高校進行調研,發現“豫劇進校園”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政策解讀不到位

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一些學校在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開設了諸如“豫劇文化研究”“豫劇唱法”之類的豫劇選修課,將豫劇納入了審美教育中來。這種積極的嘗試值得鼓勵推廣,但由于教育部沒有明確規定和硬性要求,部分學校在實施中存在對政策的認識不到位、貫徹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在師資配備上,部分學校沒有配備專業的豫劇教師和本地方言教師,只是啟用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豫劇業余愛好者授課,無法確保授課內容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在教學目標上,不夠明確,無法評價教學質量。調查發現,許多家長希望子女能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了解河南的發展歷史,“豫劇進校園”實踐活動也被證明是完全可行的,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政策的貫徹實施中加強引導和監管。

(二)缺乏對傳統文化繼承的意識

筆者采用問卷法、訪談法以及數據調查法進行了興趣調查,發現有25%的學生對豫劇中的扮相感興趣,20%的學生對豫劇的唱腔感興趣,10%的學生對豫劇的服裝感興趣。另外,有45%的學生認為沒必要學習豫劇,他們覺得豫劇中有太多方言,聽起來較為俗套,不愿意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訓練。調研發現,不僅是學生,甚至有部分教師都缺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三)學校豫劇教學的軟硬件薄弱

通過對教師、教室、設備等軟硬件條件的調研發現,在職的音樂教師中,沒有來自戲劇學院或豫劇專業的。戲劇專業的教師少,專職教師也都沒有受過專業的戲劇學教育或培訓,成為豫劇教學中的短板。而要想將傳統文化發展壯大,在教育中,必須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專業的教師隊伍。同時,學校缺乏活動室,沒有為音樂表演以及豫劇表演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如舞臺、音響、服裝、道具以及相應的化妝換衣間。學校應把傳承傳統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落到實處,從各個方面提供人、財、物的支持。

(四)流行音樂、游戲、電視劇等對豫劇文化的沖擊

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逐漸被電子娛樂活動所替代,電子游戲、網絡劇等新娛樂形式的泛化,極大地沖擊著傳統文化的生長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的興趣點均無法很好地回歸到傳統文化中來,更談不上吸收和傳承,這種現象是發展傳承傳統文化的極大阻礙。在多元化的社會,想要在校園中發展美育,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在學校進行鄉土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對于祖國、家鄉和人民的熱愛。通過講座、選修課、音樂理論、戲劇鑒賞等形式將豫劇真正引入到校園文化中。

三、 “豫劇進校園”的實施途徑研究

職業院校要樹立傳承戲曲文化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視這項工作,才能使審美教育從單純的“技術教育”和盲目的“素質教育”轉向文化教育。

(一)開發豫劇特色文化課程

學??蓜摻ㄔ√厣n程體系,培養豫劇傳承人。開發豫劇校本教材是創建豫劇特色文化課程的基礎。學??晒膭钜魳方處熞约霸酆谜哌M行豫劇教育科研,編寫校本教材投入使用。教學中,可結合豫劇的道具、服裝、舞臺、妝容等進行相應的豫劇美學研究,鼓勵廣大教師和學生學習豫劇文化。歌德說:“哪里沒興趣,哪里就沒記憶?!苯處熢诮淌趯W生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可在音樂課上開設豫劇課堂,分年級在音樂課上進行豫劇的傳播。例如,大一新生學習豫劇的發展歷史,了解河南的本土文化。大二學生可進行簡單的豫劇故事賞析以及觀看豫劇演出。大三以及大四的學生則可通過訓練,進行簡單的豫劇表演,以達到推廣和傳承的作用。通過豫劇校本課程開發、學科滲透、活動課程的融入、豫劇文化課外實踐等途徑,踐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指導思想。

(二)營造豫劇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獲得豫劇藝術的滋潤,還能使學生在校園中了解豫劇的相關知識和豫劇的歷史,加深學生對戲曲的熱愛。校園環境文化是隱性的美育,在校園中,以“豫劇”為主題進行局部的校園文化建設,涂鴉墻都可以展現豫劇的風采,定期舉辦的校園豫劇Logo設計活動、豫劇文化廣場、藝術長廊等,都可將豫劇文化融入進去,建設隱性美育校園。

(三)拓寬美育實踐

以美育美,立德樹人,傳承與創新,任重而道遠。學??梢源罱ㄕ故疚枧_,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將豫劇融入其中,在每年一次的藝術節展演活動中,可加入豫劇表演。還可以讓學生書寫學、聽豫劇的感悟,拍攝豫劇攝影作品,繪畫豫劇生動的形象,設計豫劇的相關文創產品,舉辦豫劇展演活動,等等。還可以開設豫劇社團,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定期舉辦外出義演公益活動,既拓寬了學生視野、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傳播了河南本土文化?!耙悦烙?,以文化人”是職業教育的常態化目標,可以讓學生獲得生生不息的精神營養,開啟生命追尋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歷程!

(責編 黃紫鵑)

猜你喜歡
豫劇進校園美育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我想
家校共育成合力,傳承河南豫劇
經典彩調進校園
舞龍舞獅進校園
優秀劇目進校園
豫劇現代化進程分析
美育教師
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推動豫劇文化產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