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師院校培養中文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2018-03-28 17:56車紅梅
學理論·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第二課堂專業課程

車紅梅

摘 要:地方高師院校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要根據基礎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于精品師范教育與特色打造相結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專注于以下三個方面: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加強以教師職業化教育為中心的創新能力培養;以專業學習帶動實踐技能訓練,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中文學生;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211-02

目前,地方高師院校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的目標,根據基礎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于精品師范教育與特色打造相結合,緊密結合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基礎教育合格師資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專業實踐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課程體系建構和學生專業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達到實現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目標。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一、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

以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依托,重視課程與學科間的滲透,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每門課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階段性目標,構建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的不同目標。注重選修課和基礎課之間的有機結合關系。建立起以專業基礎課為中心,專業選修課為輔助的層層深入的課程群。強化課程的實踐環節,尤其是在文學類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增強文學感悟能力。通過語言類課程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作課的實踐環節提供了深厚的底蘊。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設置為學生提升從師理論和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立以專業必修課為核心的課程群。在本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是在專業基礎課改革和以其為輻射的專業選修課進行大膽探索和實踐。在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延伸的過程中,抓住第二課堂的實踐,努力指導和提升學生相關的能力。教師在課上導與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開展特色性的教學,特別是開設特色性的專業選修課,如《北大荒文學研究》,培養學生對熟悉的地域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興趣。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調整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提高專業基礎課的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內容與授課順序,使之更適合新培養方案的實際情況。由于課時壓縮,部分專業重點篇目不能講深講透,只能用開設相關選修課的辦法解決;有些篇目留到課后由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閱讀文本和查閱資料來完成,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總結式的點評,指導學生適應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樣做一是有利于文學研究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文本分析能力訓練的銜接;二是有利于彰顯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需求特點,加快學生適應相關課程群學習的步伐。這就有效地解決了中文專業開設的課程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經過努力教師不僅能有效地完成專業基礎課教學,還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有效利用教學時間與資源,實現教學目標。結合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實際,制定更為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學生的作業質量提升,減少了東拼西湊、甚至全部抄襲的作業。在全過程考核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教師抓住有專業興趣和素養的學生需求,為他們繼續發展專長提供空間,這樣,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學生也有學習動力,極大地提升了專業必修課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采取傳授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方式,精講多練,化繁為簡,盡量深入淺出。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和實際教學效果,以便學生學會用所學理論去解讀作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預設問題,設置多環節訓練,通過理論學習和閱讀體驗,對學生進行不斷地引導,深入地細讀文本,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逐步掌握了文本分析的能力,為下一步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以教師職業化教育為中心的創新能力培養

通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育環節,使學生將專業理論學習演化為教師實踐技能,以適應變革中的基礎教育的需要。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強調普通話、“三筆字”、朗誦、演講、背誦的訓練和考核,設計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全程培養和考核模式,對學生的教學語言、學科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語文教學研究、寫作等能力進行培訓和考核。特別是加強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抓好學生的教師教育職業綜合訓練,縮短學生就業的適應期,盡快勝任基礎教育的工作。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育理論、教育技能課和師范專業特色課的基礎上,強化中學語文教育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突出師范性專業的實踐特色。

通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已經解決了困擾著教師的教學問題,消除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灌輸模式,教師拒絕滿堂灌,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師生互動效果明顯。具體進展如下:第一,真正落實專業基礎課及后續選修自由、興趣為本的指導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分層次指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將課堂教學當作了自我終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一個平臺。第二,通過課程和從師技能考核,選拔出具有不同方面深造潛質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包括論文寫作和考研、考公務員、就業等,提高專業選修課的教學針對性,以便提高中文學生的專業深造、就業能力和就業比例。

針對學生的畢業動向,分層次地開展教學輔導活動,以社會需要為指南,積極發掘學生潛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成才愿望,指導學生進行首輪教學模式改革,積累經驗。此后,項目組成員將繼續鞏固、深化此前的教學成果,繼續推進,在實踐與理論兩方面予以完善、提升,建立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與考核機制。

專業選修課程實行金字塔形的培養模式,具體教學改革如下。

首先,進行基礎訓練。實行全過程考核,按照各項考核指標綜合評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表現、隨機測驗、小論文等各占一定比例,鼓勵、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與深度研究。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較為圓滿地結束自己的課程學習。

其次,針對有提升空間的學生重點培養、隨機輔導。嚴格按照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程序進行指導,讓學生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樹立科學研究意識,提前學會調查研究以及檢索閱讀中外文獻的能力。被重點培養的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研究,在運用相應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

再次,在指導中不斷篩選出能力較強、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專門訓練,提升其獨立完成教師從業素質的能力。教師指導學生經過反復訓練,推薦到相關教育部門就業。

最后,漢語言文學課程群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增設創新教育訓練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重點突出學生學術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除了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教育學分外,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科研項目或組織與專業實踐相關的調研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在課程中撰寫論文,這既能充當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高的還可以發表);又可以在多方面體現素質教育、能力教育的重要成效。

三、以專業學習帶動實踐技能訓練

高師院校要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學習,營造課堂教學民主、和諧、合作、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批判性接受的意識,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把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提高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導學結合的教學法有廣泛的適應性,并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靈活組織教學。這種教學法并不是僵化的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采用導學結合的教學法,師生雙方經過一階段逐漸適應和相互促動的過程。教師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審視教學,潛心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教學規律,摸索師生合作的教學技巧,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學術觀點、帶到專業課程教學中,編寫和充實教材,不斷為課程注入新的研究內容,尤其是在專業選修課的教學中,將教師的研究成果納入課堂教學中,將自身的科研與課堂教學問題結合起來,帶動學生的研究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提升專業意識和理論素養,為進一步專業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要加強課堂實踐實訓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尤其是在實踐實訓探索中找到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新思路。通過創新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的教學模式與考核機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能力,同時,通過師生間對具體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論素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本科專業實際和就業需求,教師著重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能力。進一步拓展第二課堂教學空間,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根據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覺程度,教師進行有效的跟蹤指導,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深化第二課堂研究,彰顯自主性學習的特色,將第一課堂的知識講授和能力提升與第二課堂的專業競賽等活動進行檢驗,調動學生專業興趣與專業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積極性,開展第二課堂精品化活動,在競賽中檢驗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以走進經典——“香雪?!痹拕∩缍虅〈筚?、攝領世界——校園DV大賽、秘書職業風采大賽、演講賽、辯論賽、青春講臺、經典誦讀大賽、普通話大賽等活動為依托,進行專業訓練,培養和提升學生從事教師、記者、秘書等職業的能力。

依托第二課堂,打造精品化學生社團活動。以具有十五年歷史的精品社團“香雪?!痹拕∩鐬槠脚_,指導學生進行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改編和排演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創作出精品。在經典再創造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每年都有百余名學生參與到經典文本的改編和排演中,借助“香雪?!痹拕∩邕@一平臺,提升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先后有很多學生分別獲得各種獎項和榮譽,或繼續專業深造或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都與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講課程的培訓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將部分課堂教學理論講授的內容與實訓操練的內容調整到第二課堂,加大實訓操練在教學中的比例。首先表現為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報名參加短劇大賽等活動,課內的實踐實訓改革,起到了導引和示范作用。教師適時進行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提高解決問題和研究的能力。通過閱讀和編排,在教師指導下,話劇社組織一年一度的短劇大賽(初賽和決賽)激發學生閱讀和學習專業的熱情,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將第一課堂的知識講授和第二課堂的實踐延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注重培養學生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人文性和示范性相結合,調動其專業興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一方面對其進行專業研究的訓練,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就課程中的重點話題進行討論,指導學生撰寫論文,也為其今后的專業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根據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開放性的特點,指導學生排演話劇,有針對性地進行文學經典導讀。

開展以實踐技能訓練為主的活動,多方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典型的活動有語言文字能力大賽、推普周活動示范引領,充分發揮整合引領作用,將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與推普周活動有機結合。在夯實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發揮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功能,提升地方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水平。DV大賽中的作品文字創意、學生文學作品創作、電影劇本的撰寫等展現了學生寫作的能力。通過用鏡頭記錄影像的方式,可以全面反映本校人文素質教育和實踐創新教學成果。同時,橙果TV(校園臺)促進了在校大學生與全國媒體和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為提升學生的秘書職業素養及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其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實際操控能力,舉辦了秘書職業技能大賽。通過實踐深化教學內容,體現秘書學專業無處不在的課堂理念,體現第二課堂的技能性和可操作性。以檢驗和提高為目的的大賽凸顯專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展現了學生的風采,成功展示了實踐創新的元素。

參考文獻:

[1]徐向藝.高等學校教育創新與教學管理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2]樊麗明.教育拓展的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3]汪勁松,等.創建研究型本科教學體系,提升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8).

[4]曹志平.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研究與改革探索[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

[5]賈義敏.開放教育資源視域下的創新人才培養[J].蘇州大學學報,2017(2).

猜你喜歡
第二課堂專業課程
“第二課堂”課程化建設路徑探究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01—02合刊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高職院校第二課堂學分認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