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人與環境”的互動性探究

2018-04-01 13:36王格格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互動性景觀設計景觀

王格格(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一、引言

地球上自從孕育了生命,便產生了人類活動的印記。馬克思先生曾經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判了舊唯物主義關于人與環境之間關系這個問題的觀點,他認為環境決定人的觀點必將會導致唯心史觀的出現。他和恩格斯先生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詳盡地闡述了對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理解,并得出了“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钡慕浀浣Y論。 正是馬克思總結出的這種人與環境的微妙關系,在今天看來,對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指導意義。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的設計也在景觀設計的領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這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成為了評價居住區建設的標準之一。因此,居住區中的景觀設計不但要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同時又要具有美觀、安全、生態等特性。除此之外,居住區中的景觀設計還要體現一點,那就是互動性?!盎有浴辈⒉皇菃蜗虼嬖诘?,而是人與生活

環境發生著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不思慮人與環境的互動性問題的景觀設計并不是完整的景觀設計。

二、研究現狀

從我國建國到現在,隨著我國經濟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和商品化住房程度的加劇,我國城市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經歷了以下的四個時期:

(一)建國初期

在新中國建國初期,城市居住區的景觀設計還被人們單純地理解為小區綠化設計,當時的“綠色”概念成為了主要的流行趨勢。到了50年代中期,在規劃居民住宅區時,采用了封閉的格局,此時的人們交通購物都很不方便。景觀設計者也僅僅是在模仿歐美風格的設計,在此期間,人們并沒有意識到生活環境與自身的聯系。

(二)改革開放

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的前期,由于國家實施計劃經濟體制,居住區的規劃建設便采用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形式。所以,住宅區的居民大多是來自同一個社會群體,具有相同的社會屬性,這從而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互動型文化模式。直到后來,有些地區的人民先富裕了起來,這時的居住區景觀設計,便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也發展了起來。

(三)90年代

在90年代的住宅規劃設計階段,最明顯的特點體現在:這一時期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因素,居住區的整體空間結構開始結合自然的院落空間形式,同時,重視住宅區周圍氣氛的設計。這時的房地產業也相繼發展起來,開始標新立異,踏入創意的潮流。居住區景觀設計在這一階段產生了重大性的突破:第一,景觀規劃和設計開始融為一體,景觀設計的體系中也包含植樹種草、建筑物等硬的陳舊方式,并注重主體的塑造性。第二,引入綠色住宅的理念,設計者把設計重點放到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上,注重生態性。 第三,為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于是引入先進的設計理念,如增加小區會所,屋頂花園,設計人車分流的道路等。

(四)21世紀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們面臨著地球生態環境逐步惡化的困境,氣候、水源等生活問題日益加重,人們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新世紀的城市居住區景觀已逐漸被現代化、時尚感的風格所取代。這也要求居住區景觀設計要與居住者主體產生關系,讓人們重新找到具有歸屬感的生活環境。

從上述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四個演變階段中,可以看出:我國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當今正處于第四個階段,在這個時期里,許多居住區都出現這樣一個景象:僅僅為了綠化而綠化,為了造景而造景。并沒有從人們的實際主體性出發,考慮到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性。

三、“人與環境”關系中的互動性理念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人與環境”關系論的創新

當遠古的祖先經歷并完成了從猿到人這一進化過程時,他們便開始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勞動創作,同時與客觀環境物質發生了交換。這時,人們便不由自主地在頭腦中產生了與環境關系之間的思考,直到出現了馬克思揭示科學的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其間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來自于普羅泰戈拉的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觀點,以此確立了人類相對于客體的主要地位。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類對于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出現了人性的智慧超越神靈的傾向,哲學家們解釋了人、自然與社會的關系,他們認為:人歸屬于自然界,同時又受制于自然界。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西方文明和哲學思想領域的智者,他們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思想,并確立了思想學說。在探討“人與環境”的關系的問題上,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人類的本質及主體性的發現,而對前人的思想觀念進行了超越式的批判。他們提出了:第一,歷史應該同生產現實相結合在一起,第二,確立了“人—環境”互化的實踐觀,第三,表明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體的人與環境的關系論,從而實現了理論的創新。

(二)“人與環境”關系論中互動性特征的現實意義

在探討人與環境關系的問題上,恩格斯先生批判了自然主義的歷史觀點。他認為:自然主義的歷史觀點是單方面的、不完整的,因為它只是認定自然界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只有自然條件才能決定人類的發展。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便提出了關于自然界、人與社會環境的新觀點,并確立了辯證唯物的人與環境互動的思想。這一思想的確立,對我們今天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所以,我們要積極地繼承這一思想觀點,注重勞動人民創造環境的主體地位,實現人與環境雙向的互動交流。

四、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中的“人與環境”互動性

(一)城市居住區景觀的發展

城市居住區指的是具有不同居住人口規模和城市干道或自然邊界線所圍合的生活居住區域。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可以得出,在2000至2010年間,全世界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到了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將會達到60%。屆時,城市人口將會超過農村人口的數量,從而進入到快速發展的城市時代。

(二)城市居住區景觀中的互動性原則的體現

1.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居住的場所已經被劃分成了一個一個的單元,小區里的人們便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使是經常碰面,但卻從未主動交談過的現象。 所以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考慮以下幾點:第一,應當合理地規劃住宅區的總體布局,在總體的布局中滿足居民的各項需要。在進行總體規劃的時候,應將活動場地與小區景觀的設計一并考慮進去。第二,居民活動的空間應當適宜,這是能否保證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實際中,適宜的空地面積要達到60%以上才能實現這一要求。第三,居住區的功能劃分,比例應當合理。

2.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性

在城市居住區景觀中,除了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之外,還應當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人們與景觀的關系,并不只是滿足于觀賞游覽,還應當滿足娛樂、休閑的功能。我國的古典美學中曾把“可觀、可游、可居”作為景觀設計的設計理念,所以在進行景觀設計時,還應重點考慮景觀與人的互動性。其中,人與植物之間的互動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當今充滿鋼筋混凝土味道的城市里,綠色植物能夠幫助人們趕去疲憊、帶來心靈的舒適。

五、“互動性”原則對居住區景觀的影響

(一)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中遵循的原則

在進行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天人合一的原則

在環境設計中有很多要講究的地方,例如空間的圍合、尺度的比例大小,以及空間的對比統一和焦點視覺的中心等要素。而人與環境并不是兩個單獨存在的個體,它們是相互聯系并相互作用的。

2.因地制宜的特色

在設計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域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因為人們會對自己生活的某個地域文化很熟悉,在心里上會認可這種設計的表達,所以這也是景觀設計要表達的主旨之一。但傳承因地制宜的思路才是根本所在,并不是其形式的本身。

3.舒適宜人的環境表現

如今,人們為了追求理想的居住環境,從而重視在景觀設計中能否創造出舒適宜人的環境氛圍。要想創造出適宜的居住環境,合理利用自然氣候條件這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居住區景觀的設計上,要做到合理利用自然氣候的條件,例如光影、氣溫等。

(二)“互動性”原則對居住區景觀的影響——以南京東原親山居住區景觀設計為例

南京,又稱金陵,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和豐富濃厚的文化底蘊。南京東原親山居住區的位置坐落于南京寶華山下,它的周圍覆蓋了大面積的山水資源,可以說占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此居住區景觀的設計,主要表達了隱逸山間的悠然禪意,為居住者營造回家的舒適感受。通過設計,以此帶給居住者望、行、游、居的心靈之感,增加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使人們留戀于這份回家的欲望。

1.居住區功能布局的新探索

本居住區在總體布局上有了新的探索,具體表現在:人們回家的路線依據地勢的高與低,運用了遞進的表現形式。首先,入口處的設計蜿蜒曲折,寓意著人們經過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家放松的那份舒適。接著,往前走便會發現:每個遞進都有不同的體驗,設計師將周圍的風景融合了進來,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同時將空間概念轉變為了時間進程,連廊的設計加強了空間的縱深感。入口的設計與內庭相融合,并巧妙地隱藏在林間,內庭與連廊的設計也采用框景的手法,使得人們不論是在庭內中行走,還是在廊中漫步,都會產生一種“你在園內看景,我在廊中望你”的意境。狹長的竹木過廊設計在視覺上產生變化,引導人們將視線轉移到內庭中。在上山步道的設計上,設計師采用曲徑通幽的竹徑和拾級而上的形式 ,使得狹長的步道再次起到引導人們視線的作用。同時,具有日式枯山水風格的居住區環境,可以讓居住者的心靈再次沉淀下來。因此,從整體的功能布局上,設計師把握住了“人與景的互動”原則,使景觀不再單純地成為欣賞的對象,而是成為指引居民回家之路的方向。

2.設計韻味的體現

若想體現出居住區景觀整體的設計韻味,巧妙的細節設計非常重要。因此,設計師運用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即:充滿古典韻味的毛石墻和干凈的白墻相結合,不僅外觀清樸典雅,在使用上還可以做到隔水、防霉。而作為入口處的大門——山門,在設計的風格上主要以東方禪意為主題進行設計,門內的植物均采用豎向種植的方式,在人們的視線上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同時加強了空間的縱深感。站在此處,向山門外觀望,可以欣賞到遠山的朦朧與神秘。這時,人們居住的環境和自然之間就產生了一定的聯系。山門把人們的生活與遠方的自然景物聯系到了一起,使得人們在視野上更加開闊。

3.材料及藝術手法的表達

在材料和藝術手法的表現層面,設計師通過融入自然山水的肌理,運用“水”元素的特色、與其和諧相生的特點進行了設計。在視覺上,它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人們能夠從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實現了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

六、結論

本文通過結合實例——南京東原親山住宅區景觀設計的分析,以此體現了當代居住區景觀中的互動性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敘述的:“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人與環境之間具有互動性?!边@不僅是居住者情感的需求,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人們通過創造的景觀環境來滿足自我返璞自然的心理需求,同時,自然景觀又能為人們帶來美的精神享受。因此,這必然會成為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要注重發揚人的主體性,在城市居住區景觀中融入互動性的理念,讓人們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余,享受到歸屬的幸福感。

猜你喜歡
互動性景觀設計景觀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景觀別墅
基于CDIO模式的互動性動畫視頻受眾群體特征挖掘方法
火山塑造景觀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玩轉表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