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教育館校合作現狀與未來模式分析

2018-04-01 13:36蔡偉辛亥革命博物館湖北武漢43006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博物館學文博文物

蔡偉(辛亥革命博物館,湖北 武漢 430060)

一、引言

從博物館的定義可以看出,博物館除了有收藏文物的重要職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社會教育職能。博物館以其較為豐富的知識量、信息量吸引了觀眾,對常規教育起了比較充分的配合作用,較好地滿足了觀眾的需求,成為社會教育的陣地。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及優勢,在推展終身學習與建構學習社會的趨勢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國內許多博物館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創新和發展博物館教育,并付諸于實踐。

二、博物館教育理念發展

在大中型博物館的引領下,我國博物館教育的理念在堅守優秀傳統中不斷地推陳出新、吐故納新,早已突破原有傳統、單一的“教育”內涵,而紛紛注入人性化、多元化、國際化、社會化等內容,并深刻影響著近些年來我國博物館教育的探索、實踐與快速發展。主要包括:

1.“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該理念來自西方,目前國內在理論上、認識上已廣泛形成共識,為追求“形神一致”,近些年還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本館從事社會教育的職能部門進行相應的更名,如河南博物館改稱“社會教育服務部”,南京博物館改稱“社會服務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改稱“公眾服務部”等。

2.“國際慣例,中國特色”的理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既要謀求與國際博物館教育慣例的對接,又要堅持和發揚我國博物館教育的優良傳統。

3.“銳意創新,注重品牌”的理念。普遍認為“創新”是博物館教育發展的“源頭活水”與不竭動力,因此近年來在博物館教育的理念、內容、形式乃至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面,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對于品牌,一批博物館深入探索,已形成“專業講解”、“志愿服務”、“歷史教室”、“館校合作”、“暑期教育”和“義務宣講”六大品牌。

4.“規范理性,迎合標準”的理念。隨著國內外館際經驗交流的加強、中國博協對行業標準的呼吁和推動,特別是一年一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和排序的進行,告別“粗放”和“隨意”,改而“規范理性,迎合標準”地開展博物館教育的各項工作。

三、博物館館校合作教育現狀

在我國博物館系統與高校的合作早有先例。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系,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2000年,考古學系與國家文物局合作辦學,改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2002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的前身是1937年設立的西北聯合大學歷史系。1988年,西北大學與陜西省文物局簽訂《關于聯合創建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的協議》,同年增設博物館專業。1990年,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成立,同年增設文物保護技術專業。2006年5月,西北大學與陜西省文物局依托文博學院,聯合成立了我國首家文化遺產學院。2005年,南京博物館與南京大學聯合舉辦了“美術學文物鑒定方向研究生進修班”,學制兩年,請國內文物鑒定專家、博物館學等相關學科專家學者授課,為加快博物館精尖人才的培養步伐,在聯合高校力量、國內專家力量辦學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2009年,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南大學開始合作培養“考古與博物館學專業碩士”,如今已有“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博物館戰略規劃與經營管理”和“博物館學理論與博物館史”三個研究方向。

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青少年教育工作為重點,依托北京市中小學校,推出多項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其中,與史家胡同小學歷時3年合作開發的《史家教育師資人文素質培訓課程開發》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出版的《中華傳統文化——博物館綜合實踐課程》和《認知——國家博物館課程學習繪本》,受到國內外博物館界和北京市教育系統的好評。故宮博物館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故宮文化內涵,將以“萌猴賀歲躍連年”為主題,舉辦“故宮知識課堂”活動。故宮博物館則針對社會教育舉辦了“故宮知識課堂”、動手教育等品牌活動,以及面向北京市民、京外民眾的講座活動,面向中學校長的中華傳統高級研修班,面向中小學書法教師的培訓,融入中小學課堂的教育項目等。此外,蘇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河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江蘇省博物館等也都在博物館教育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四、博物館館校合作模式分析

博物館教育功能是在博物館現有的數字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高校這個載體來實現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進一步推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博物館以文物資源作為學校教學素材,在幫助學校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繼承傳統文化,培養高尚情操和增強審美能力,并且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尤其是館校以互動的形式調動了學生主動獲取文博知識的積極性,保證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對于高校而言,博物館教育可以借助于當前先進的數字技術以及數字化設備,將博物館現有的館藏文物數據、業務管理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數字化資源融入文物與博物館學的教學中,從而實現利用博物館文物資源來輔助高校文物與博物館學的課程教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教育題材,形成文博電子課件,將文物與博物館學相關的教程圖書如文物學概論電子化,并植入相關圖片、音頻、視頻等,點擊電子教程中的多媒體圖標,即可獲取相應的多媒體信息。如進行文物的學習時,教程中會針對不同類別的文物提供對應的文物實例,并對文物的價值、作用、類別、發掘、鑒定、保護等以多媒體形式根據教程需要進行一一介紹。電子文博課件是為學生學習的館校合作教材,這類課件有別于傳統紙質形式,更加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是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要多樣化,例如選用數字櫥窗、互動滑屏三維展示、多控點觸摸墻、3D虛擬場景、360°全息投影、虛擬漫游等方式構建一個數字實驗室或者展廳,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樣化的展示形式來了解課本以外的內容。使用數字櫥窗,其展示出學校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學生的數字化成果,互動櫥窗設備可將學生的數字化成果圖像投射到實驗室櫥窗的普通玻璃上,瀏覽者隔著玻璃點擊圖像上的內容,互動櫥窗內設備可感應到瀏覽者手指的動作,并對手指位置進行精確定位,控制圖像配合用戶的運作進行變換,進而全方面的展現學生的數字成果。這些方式都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猜你喜歡
博物館學文博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博物館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廣州文博》征稿啟事
論博物館學教育的名實關系與培養目標
文博揚帆起航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文博學院
淺談高職院校文博人才的培養
中國博物館學研究創新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